2012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光荣绽放”歌唱家系列评选中,戴玉强、张建一、魏松、范竞马、丁毅,薛皓垠、陈勇、张英席、王红星、杨阳十位中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入选为中国十大男高音。
2015年初,“光荣绽放”系列评选再次选出了中国新十大男高音,此次入选的男高音歌唱家分别为肖玛、张英席、王传越、韩蓬、苏大为、王泽南、苑璐、毋攀、郝幸娃、李想。
据了解,“十大男高音”、“新十大男高音”的评选都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考察入选者的条件:个人专业履历,包括国内外比赛的获奖经历、演出歌剧、音乐会的经历,专业领域的认同度、活跃度等。相较10年前而言,如今国内男高音进入了一个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的上升发展期。与此同时,如何在能够唱得“更高”的基础上让艺术生命更长,如何应对演出市场变化中的新挑战,成为新一代男高音需要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男高音“养成记”
在歌剧舞台上,男高音是作曲家最为青睐的对象,几乎所有的男一号都由男高音领衔担当,大量的华丽唱段都是为这个声部所写,比如人们熟知的《今夜无人入睡》、《女人善变》、《冰凉的小手》等经典曲目。与女高音运用假声达到高音相比,男高音是运用真声挑战人类声音极限的特殊声部,高难度的要求使得优秀的男高音被视为声乐界乃至全人类的“珍稀宝物”。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曾说过,男高音是一个“危险的工种”,因为作为一名男高音,确保每次演出水准100%一致,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唱出作曲家写出的最高音,难度系数非常高。男高音演唱高音,就如同足球比赛中前锋的一脚射门,成功就赢得比赛,一旦高音“唱破”,就是一场失败的演出。
声乐教育家晁浩建表示,培养一位出色的男高音,首先是要选出“好苗子”,声音洪亮,音质漂亮是最基本的条件。近几年随着学习人数的增多,选择标准也从过去单纯选择声音变成了全方位要求:除了声音,身高、形象也逐渐成为选择标准,这使得符合各种条件的男高音更为稀少。其次是打好扎实基本功,用3年左右的时间让已经有声乐基础的学生声音成型;用2至3年的时间,通过大量作品的磨练,为其创造大量的演出机会,在舞台上“学以致用”;经过6至7年的训练及积累舞台经验之后,才可以进入比赛阶段。完整算下来,通常要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一个男高音才可以完成必要的训练。从世界范围来看,男高音成熟的黄金时间一般在45岁左右。
声乐教育家栾峰也认为,要“养成”一位优秀的男高音,特别是美声唱法的男高音,除了近10年的技术训练之外,还要辅以作品的熏陶、语言的完善等条件,要“细火慢炖”。他认为,声音条件、悟性、对这个声部的热爱,是成为男高音不可缺少的三个必备条件。要想成为“男高音歌唱家”,除了以上三个必备条件之后,还应该符合三个准则,即:在国内外权威的声乐赛事中摘金夺银,获得国际专家的认可;能够原文演出整部歌剧作品;开过中外声乐作品的个人音乐会。
既要唱“高”,更要唱“长”
青年男高音杨阳认为,国内男高音声部在近10年有了非常大的发展。10年前,国内能唱上High C的男高音并不是很多,现在更多男高音能娴熟地唱到High C,虽然这只是评判男高音的一个标准,但也是声乐技术在进步的证明。由于声部的难度系数高,国际上男高音的数量一般都少于女高音,随着中国国内艺术环境、歌剧演出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优秀的男高音能够通过演出、比赛脱颖而出,这几年的数量甚至有超过女高音的势头,成为国内一个有趣现象。
声乐技术的进步解决了男高音的高音问题,而近年来男高音艺术生命逐渐缩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栾峰感慨地说,相比以前男高音一唱就是三十多年,甚至耄耋之年仍在演唱的人生经历,现在男高音能唱十多年就已经算时间长的了,有的只有五六年,有的甚至是“昙花一现”,一次比赛或演出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现在声音条件好、技术好、高音保险度高的男高音是比以前多了,但有成名作让人记住的男高音却少了,技术让人无可挑剔,演唱听下来却总有语言或作品理解方面的硬伤,让人遗憾。”在他看来,飙高音只是男高音一个技术层面的展示,国内能够用原文将歌剧作品演下来的人不少,但大部分都停留在“演”下来,还没有达到对音乐对角色完善地诠释。唱得“高”的同时还要唱得“长”,这就要考验一个男高音综合素质的掌握程度。国外对男高音声部类型划分细致,譬如罗西尼男高音、威尔第男高音、莫扎特男高音等,国内虽然也划分,但由于基层声乐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即使都是训练男高音,但让学生过多练习了超出其音域的作品,比如唱罗西尼的“料子”唱了威尔第作品,也会导致声音在唱了几年之后就失去张力,艺术生涯无法长久。还有因为老师自身水平无法解决学生高音上不去的问题,而将明明是男高音的苗子改为唱男中音,这对嗓音是极大的损害。另外,现在大环境过于浮躁,演出市场的竞争激烈,很多还处于磨练阶段的青年男高音仓促上阵,没有磨合好就进入了竞技状态,几年下来嗓子就疲惫不堪了。
晁浩建曾看到一位青年男高音刚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就引起了国外经纪人的注意,经纪人带着合约和厚厚的歌剧谱子前来,表示只要一个月之内“啃”下来即可签约,最终这位男高音因为觉得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在国际歌剧舞台表现的机会。如果说高音可以赢得比赛,要想走得更远就要“拼”综合能力——包括声音、技术、语言、音乐修养。晁浩建举例说,杨阳由于从小学习钢琴,视唱练耳与乐理基础都非常好,而且在分析作品上善于动脑子,经常能在短时间内啃下许多难度大的作品,所以国内声乐圈里有一个共识:有难度,找杨阳。国内享有盛名的民族男高音王宏伟,学习声乐已经二十多年,直到现在还保持跟着老师上课的习惯,完全不因为自己有了名气而停下学习的脚步。现在,他能在自己一场独唱音乐会演唱19首“大歌”的情况下,返场还继续演唱7首作品。
后继有人,仍不乐观
短短三年时间,“光荣绽放”歌唱家系列评选先后评选出了十大男高音、新十大男高音,而且入选者在专业领域都获得了较高认可,可见国内男高音无论是人数还是质量都可算是“后继有人”,青年男高音成长之快不容小觑。这次“新十大男高音”里还有高男高音肖玛的身影,这凸显了高男高音这个传统声部在国内逐渐有了一席之地。肖玛坦言,自己作为高男高音的演唱者、研究者已有十年时间,这个声部在国内从开始的“零突破”到现在的近十位左右,发展已经非常迅速,很多人开始认识并熟悉这个声部。国内很多作曲家,如叶小纲、高为杰、高平等都为高男高音的声部创作了很多原创作品,贵州师范大学三年前率先在全国艺术高校中开设了高男高音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这既是对高男高音声部的发展,也是对国内男高音声部的进一步丰富。
同时身兼男高音与大学一线教师两个身份,杨阳感受到越来越多报考声乐专业的学生是“突击”而来,音乐底子很薄,特别是在视唱练耳、乐理以及钢琴演奏方面,而这些恰恰是决定男高音今后能否走得更远的重要因素。与国内男高音相比,欧美男高音受到的系统音乐教育要多得多,譬如很多男高音从小就是唱诗班或合唱团的领唱,各个音乐门类也都学得不错,国际上大部分有名气的男高音都弹得一手好钢琴。结合自己的经历,杨阳表示多年的钢琴学习,让他对理解和快速掌握乐谱及作品有很大帮助,他建议声乐学习者一定要重视进大学之前的音乐基础教育。国内一直存在“唱得好就出国”的现象,大部分优秀男高音都会流向国外。杨阳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回国,多开大师班或音乐会,而且在演唱中国作品上多做普及,慢慢改变优秀男高音都只是唱外国作品的现状。如果优秀人才一直流向国外,国内的声乐环境将永远是落后的。
从唱法细分来看,美声唱法的男高音之所以“冒头”更多更快,可能与美声唱法几百年形成的科学训练体系有关,民族唱法形成体系毕竟才二三十年,还处于完善与磨合之中。因此,晁浩建训练男高音的经验是:无论美声民族,基础训练时都采用传统意大利美声体系方法,即传统的面罩唱法。打好扎实基本功之后,根据嗓音不同演唱不同作品,嗓子宽大演唱美声作品,嗓子细长演唱民族作品。他建议,民歌资源宛如浩瀚烟海,民族唱法的男高音更要加强学习。王宏伟曾经在一场音乐会中为演唱5首不同民族的歌曲,提前学习了这5种民族语言,不仅是美声唱法需要攻克语言关,民族唱法要唱出韵味同样要学好民族语言,单纯靠“注音”,无论是美声还是民族,都无法走得更远。
对于男高音继承人的问题,晁浩建的感受是虽然“后继有人”,但情况不容乐观。正如杨阳所言,大学里有音乐底蕴的学生越来越少,这直接影响到了成型男高音的选拔。晁浩建感觉近几年虽然学生越来越多,男高音的“好材料”却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多人希望“年少成名”,耐不住打磨的寂寞,这使得青年男高音层出不穷,但是否能够沉淀下来走向成熟?这还有待时间考验。 (音乐周报)陈茴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