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风筝乐团国际长笛文化交流周闭幕音乐会举行

  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恩格斯【德】

  12月12日,在欧洲享有盛名的法国长笛乐团(L’Orchestre de Flûte Français)在上海音乐厅带领观众领略了一次从巴洛克到现代的音乐之旅,全方位展示了长笛——这一世界上最古老乐器之一的独特音色。

  法国长笛乐团于12月6日访华,展开了一周的风筝乐团国际长笛文化交流。乐团的创始人皮耶•伊夫•阿尔托(Pièrre-Yves ARTAUD)是法国长笛现代乐派的奠基人,为巴黎高等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被誉为法国长笛的第一把交椅。作为教育者,他有着资深的教育经验,学生遍布全球,最著名的要属现在当红的柏林爱乐长笛首席帕胡德;在研究方面,他出版的书籍多次获得法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重要奖项。2006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艺术文学骑士勋章。

  上海风筝乐团作为主办方,在乐团访华的文化交流期间,有计划的积极地开展了各项文化交流活动。其中6场普及性音乐讲座,包括:《法国长笛大师在进才北校校园音乐会》、《中国竹笛的历史流派及发展》、《认识巴洛克长笛》、《认识中音长笛》、《我的长笛家族》、《高雅艺术进校园之苏州大学音乐学院》;12场次大师课;1场法国长笛艺术家与风筝乐团30位团员的亲密联排和演出;为期3天的公开排练后于12月12日,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文化交流周闭幕音乐会。参与人群超过五千人次。

  此次演出,阿尔托亲率法国长笛乐团的16位演奏家,从不同的美学角度诠释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演绎多部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包括艾尔加的《夜曲》和勒克莱的《C 大调协奏曲》等,这些作品为长笛量身定做、充分表现了长笛婉转飘渺的音色特点,将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情境之中。而且,音乐会还将现代的长笛音乐以及中国音乐融入其中,艾伦•布朗克创作的《离别》、亚森•福登查罗创作的《马吉音乐》和索菲亚•拉卡姿创作的《根特祭坛画(神秘羔羊之爱)》这3部作品均为中国首演。

  本次音乐会中的另一大亮点是中国长笛演奏家、作曲家谭蜜子老师也来到现场,并与阿尔托亲切交流。之后阿尔托还亲自独奏了谭蜜子老师用《春江花月夜》里的琵琶古曲改编的长笛作品。阿尔托表示非常喜欢这首中国作品,他会在未来欧洲的巡回表演中,也用这首曲目。

  谭蜜子老师是上海长笛领军级人物,他1955年调入南京军区歌舞团任长笛演奏员。两年后,考取上海音乐学院进修长笛,师从过捷克斯洛伐克教授阿诺使特•鲍莱克。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调上海交响团任首席长笛。

  在今晚(12月12日)的演出中,法国长笛乐团的艺术家们和上海风筝长笛乐团的同学们共同演奏了歌剧《卡门》中的经典片段《哈巴涅拉》和《进行曲》,现场观众反响热烈,掌声不断。

  【主办方简介】

  上海风筝乐团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公益大型青少年交响乐团,由一群拥有音乐梦想,擅长弦乐、管乐和打击乐的青少年组成。大家以“感恩、快乐、梦想”为追求,各展所长,分享音乐,创造美好。风筝乐团致力于通过乐团合奏训练,让孩子在乐趣与自信中找到自己在乐团中的位置,让孩子登上更高的舞台,让孩子聆听来自世界的声音。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