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国际音乐剧节 寻找中国音乐剧的未来
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历时四个月,日前落下了帷幕。华语原创音乐剧展演、音乐剧发展论坛、原创华语音乐剧孵化计划、歌唱大赛等丰富的节展活动,彰显了上海音乐剧强大的市场活力、活跃的文化氛围,也搭建起文化产业链各环节对话交流、打造呈现优秀作品的最佳平台,让上海成为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音乐剧产业发展风向标。
把握音乐剧产业新机遇,上海成绩亮眼
2018年,音乐剧借《声入人心》节目,以“流量黑马”之态进入大众视野。而上海自2002年领全国演出行业之先,引进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以来,成长为中国音乐剧市场运营体量最大的城市,在这一轮行业“红利”中表现尤为亮眼:上汽·上海文化广场2019年第一季度会员增长达3万人;原创华语音乐剧六剧套票在一小时内售罄;某音乐剧明星演唱会衍生文创产品单环保袋销售额就达40万元。观众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热情,以及上海多年来甄选优质剧目引进、制作的努力,汇聚成了行业井喷的发展态势。
自去年12月开幕的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作为中国首个具有专业度和系统性的音乐剧节,也顺势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将世界音乐剧发展的目光聚焦上海。
今年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呈现6台19场演出,从质量和演出场次都创下新高。音乐剧歌唱大赛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近400名报名者的投稿,相关视频在网络平台累积了10万次观看,广泛地记录下当代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内容目录,扩充了中国音乐剧的人才储备。原创华语音乐剧孵化计划收到了72位投稿人的77部作品,其中5部将在未来八个月内逐步衔接市场,探索中国音乐剧未来的审美表达和行业发展机制。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剧节音乐剧发展论坛则邀请来自英、美、韩、新加坡等各国的产业精英,在国际视野中共同商讨探寻中国音乐剧未来的发展道路。
本届音乐剧节由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主办,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资本与机构的投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专业运作的发展模式,也在更多音乐剧引入上海、更多华语音乐剧的创制中奠定了财力和渠道基础。
提振本土制作能力,上海将对标百老汇辐射全国
伴随音乐剧文化产业发展热度不断攀升,如何解开行业发展迅猛与中国原创乏力的困局,破除“华语原创音乐剧审美低下”的迷思,成为了本届音乐剧节关注的焦点。
“音乐剧的制作不应该模仿,而是要把它变成你自己的风格,设计你自己的舞台。只有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才能引发越来越多观众的共鸣。”美国Concord音乐剧版权中心主席肖恩·帕特里克·福莱黑文表示,美国音乐剧在发展中融入了爵士、说唱等音乐类型,相信中国音乐剧也能结合本土艺术风格,开辟独特的发展之路。
音乐剧闭幕式上,五台原创剧目的表演片段,以囊括古典名著与社会现实的丰富题材、汇聚周华健、王伟忠、陈建骐等黄金主创的高品质音乐文本,赢得了现场700名观众和在线直播平台一片叫好。《生死签》《南唐后主》《为什么跳舞》《对不起我忘了》《完美人生》这五部入围孵化计划的作品,也引发音乐剧爱好者极大的兴趣,迅速在社交平台引起讨论和关注。“关于中国的音乐剧剧目,过去几年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报道。鼓励新人和原创的力量,才能推动行业更好的发展。”美国《舞台》杂志总编辑阿利斯泰尔·史密斯评价。
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深耕音乐剧市场17年来,上海已经建立了高度全球化的多元音乐剧市场。法语音乐剧的浪漫、德奥音乐剧的哲思、英国音乐剧文本的考究、百老汇擅长的喜剧都能在同一片土地找到知音,是即便伦敦西区、美国百老汇都看不到的景象,折射出了中国文化审美的高度兼容性。未来上海也有信心以中国特色的审美维度,打造原创音乐剧百花齐放的舞台。
“现在立足上海合成、制作音乐剧,需要从全国巡演的角度来考量,很多二三线城市都能接受原创音乐剧了。”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表示,为中国音乐剧培养输送表演和制作人才,让音乐剧从上海走向更多城市,延长剧目演出寿命,对标纽约百老汇以巡演带动美国全境演出的品牌影响力,是上海音乐剧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提升本土音乐剧的制作能力,不仅意味着上海将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演出市场,也和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在与外方进行版权谈判时,如果中方制作和运营能比外方更厉害,他自然会放低对版权的诉求。”论坛中业内人士透露,提升中国制作能力,才能打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以更低的成本让观众“足不出沪”欣赏来自各国的优质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