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又译作安东·格里戈里叶维奇·鲁宾什坦)幼年即跟随他的母亲学习钢琴,之后在圣彼得堡随Alexaneler Villoing学习,九岁到莫斯科开始了第一次的公开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随后魏洛因便将他带到巴黎,这段期间他很用心的模仿李斯特的一切。在当时的演奏会中已经开始了震人心魄的音量演出,经常弹奏得裂槌断弦。13岁时在柏林师事Siegpied Dehn,后转赴维也纳。开始了他的演奏生涯并且在世界各地打开了名气,欧洲各地的演出并赢得了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等的赞美包括了1872~1873年间一次非常成功的美国之行,他被赞誉为继李斯特之后最伟大的钢琴家,有些评论家甚至对他的评价高过李斯特。
成就及荣誉
鲁宾斯坦是个才华洋溢的即兴演奏家。作曲家Karl Goldmark曾对他的即兴演奏赞赏有加,他的演奏非常出色,注重在音色、技巧、即兴、所以不拘泥于细节常常不按牌理出牌。 他的这种风格受到一些经过严格训练的钢琴家的非议,钢琴家William Mason就批评他说:“如此敏锐有利的手,手指下却空无一物” 克拉拉舒曼(舒曼之妻)对他印象更差,说他根本就不是在演奏。 但是一些乐评家却有不同的看法,有“钢琴巨人”“钢琴的宙斯”“音乐中的米开朗基罗”等等尊称。他曾求教李斯特并在李斯特的圈子里度过一段时间,但是一向慷慨助人的李斯特却拒绝鲁宾斯坦当他的学生,而且冷酷的对他说:“作为一个天才,必须不靠别人帮助,自谋发展的达成自己目标。”对于他所崇拜的偶像却对他这样的态度,在他心理造成了阴影;尤其在他穷迫潦倒时,李斯特也未曾伸出援手。 虽然他们表面上颇为有好,但实质上却是冷漠的。1854年,在欧洲旅行四年,在巴黎停留较长的时间,在巴黎期间和圣桑几乎形影不离,他们一起演奏四手连弹,彼此为对方指挥乐团伴奏;终其一生,他们的友谊都相当浓厚。 然而他们两个人的外型却是相当不协调的,圣桑外型瘦弱,服装入时,斯文有礼,但是鲁宾斯坦却是满头粗发,杂乱如草,不修边幅,而且精力充沛。
教育领域成就
除了演奏生涯之外,鲁宾斯坦也是俄罗斯第一位真正的音乐教育家,他建立了现今俄罗斯音乐教育的传统, 也创立的俄罗斯的第一个音乐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柴可夫斯基就是在他的指导下才有了非凡的成就,可是鲁宾斯坦的作品却从他过世后一直被刻意的忽略,因为他是在信仰犹太教的家庭中出生,在当时这样的信仰是被歧视的。鲁宾斯坦也尝试着各类型的音乐,深深受到门德尔松、舒曼、萧邦等的影响,因为他的音乐作品是国际性的所以他很鄙视当时[俄国五人组]的民族主义作风,也引此引起了[俄国五人组]排斥和攻击,他们也就反对鲁宾斯坦的弟弟Nicholas Rubinstein创立的莫斯斯科音乐院,尽管如此,他们兄弟两人对俄国的音乐教育还是有极大的贡献。
名言
鲁宾斯坦最有名的一段话,道尽了他的感慨:“对德国人来说我是俄国人,对俄国人来说我是德国人;对基督教来说,我是犹太教徒,对犹太教徒来说,我是个基督徒;对古典乐派的人来说,我是华格纳曲风,对华格纳曲风的人来说,我是保守曲风;我不是水里面的鱼,也不是地面上的禽-我是一个未完成的男人。”
轶事
有一段有关柴可夫斯基的经典对白,一直为爱乐者颂为佳话,就在鲁宾斯坦死后不久,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一起出席葬礼。在葬礼期间, 梅克夫人向柴可夫斯基问说:“你觉得鲁宾斯坦这个人怎样?”柴可夫斯基叹口气说:“真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独特的人才啊!” 接着梅克夫人又问道:“和你比起来如何呢?”柴可夫斯基回答说:“我怎么敢跟鲁宾斯坦比呢? 如果说我是萤火虫的微光,那鲁宾斯坦就是那皎洁明亮的月光啊!”话一说完, 众人听了都称好, 且因打从心里的欢喜而发出笑声,一时之间温馨的气息弥漫整间屋子。(◆这则传闻应该有误,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从未见过面,这应该是杜撰的对话,或者是他们二人在书信的记录)
有句话说“有声誉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柴可夫斯基以他很平凡的资质,活着的时候在音乐界起起伏伏,从来没有很杰出的表现。 但是鲁宾斯坦却能以他师长的尊贵身份,不轻视柴科夫斯基的才能,没有任何怨尤的细心教导他,只为了能使他做得比自己还好, 最后终于成功了。 而且柴科夫斯基也没有忘记往日的旧恩情,经常感谢老师对他的教诲。虽然时间过得很快, 鲁宾斯坦的音乐已经被遗忘了, 但他的言行, 还有高尚的品德与宽宏的度量却依旧流传在这个世界上, 并成为后代音乐家学习模仿的对象啊!
主要作品
安东·鲁宾斯坦主要作品有歌剧《恶魔》、《a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集《波斯恋歌》等;代表作品为钢琴独奏小品F大调“旋律”,此曲曾被后人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广为流传,久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