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机构开始制作本土音乐剧,国外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的进程不断加快,加上专业音乐剧剧场的逐渐浮现,可以说,中国音乐剧发展正快速进入本土化时期。笔者经过调查,试图从国内原创音乐剧的特色、本土制作机构类型、音乐剧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几方面,展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现状。
国内原创音乐剧不断创新
首先,音乐剧内容制作更具本土特色。由于严格的版权制度、演出制度等因素,国外音乐剧的中文版发展一直很缓慢。自中文版《妈妈咪呀!》在国内巡演获得巨大成功后,引发了国外音乐剧中文版制作的热潮。从中文版制作机构来看,亚洲联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演出机构与国外音乐剧制作机构合作不断加深,这从邀请国外知名导演、购买国外经典音乐剧版权、成立中外合资公司等方面都得以充分体现。最近,亚洲联创公司与英国真正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歌剧魅影》等一系列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音乐剧中文版制作步伐将不断加快。
其次,国内原创音乐剧与话剧、戏曲等元素的融合度不断加强,原创音乐剧的题材更加多样化和本土化。
最近一两年,国内原创音乐剧开始尝试与话剧、中国传统戏曲等融合,或在话剧剧情中加入音乐、舞蹈元素推动情节发展,或者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与现代流行音乐、舞蹈等元素融合,各种创新不断涌现,体现了音乐剧本土化的新发展(详见表一)。
同时,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剧目的题材也更加多样化,主要是改编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古老传说、经典故事、现代小说、漫画、影视剧等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和媒体的关注,如根据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改编的《花木兰》、根据梁祝爱情故事改编的《蝶》、根据民间传说白蛇传改编的《白娘子爱情四季》以及根据武侠小说、漫画、电影改编的《天龙八部》、《三毛流浪记》、《杜拉拉升职记》等。
谁在致力于本土音乐剧创作
音乐剧不错的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该行业,就目前看,以下4类机构构成了当前中国音乐剧本土原创的主体:一是以话剧和歌舞剧院为代表的文艺院团,二是具有较好市场敏锐度的文化公司,三是具有专业创作能力的音乐剧工作室,四是与教学紧密关联的各类艺术院校(详见表二)。
与本土音乐剧创作状态形成对比的是,国内长期缺乏专业的音乐剧剧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内音乐剧市场的发展。近几年,随着音乐剧的不断发展,专业音乐剧剧场也逐渐浮现,北京和上海目前已有几家专业音乐剧剧场建成或正在建设,已建成的如2011年7月31日开演的上海文化广场剧场、今年即将开演的东方松雷剧院,在建中的有大华剧场、第四广场剧院和天桥演艺园区剧场,这对音乐剧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问题
中国音乐剧本土化存在哪些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5点:
第一,国内对于音乐剧产业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音乐剧是一个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的文化产业门类,但这样一个产业化程度极高的演出类型在中国发展却面临一些困境,这与国内对音乐剧市场培育、音乐剧创作扶持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和引导性政策不足都有一定的联系。首先,国内除上戏、中戏等少数学校外,社会对音乐剧的知识普及太少,大部分人对这种戏剧形式不了解;其次,目前对音乐剧的市场培育措施较少,如低票价、公益场等策略太少,难以培育观众;最后,对原创音乐剧的扶持力度也应该有所加强,如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以调动音乐剧原创者的积极性。
第二,音乐剧演出票价水平偏高。国内音乐剧由于制作成本高、场租高、票务代理环节多、赠票多等因素,导致演出票价偏高。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数据,2011年北京音乐剧平均票价为480元,与国外音乐剧票价水平相比偏高。日本四季剧团的音乐剧票价不超过刚毕业大学生月收入的1/25(相当于200元人民币左右),《狮子王》在百老汇上演时的票价仅40美元(255元人民币),而《妈妈咪呀!》中文版平均票价在500至600元之间。
第三,音乐剧产业各环节专业人才比较短缺。国内音乐剧市场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包括音乐剧编创人员、专业演员等。国内大部分音乐剧专业表演人才毕业后都转行做影视剧或者到国外发展,专业音乐剧演员仍有较大缺口。此外,音乐剧编剧和制作人也较为缺乏。目前,国内音乐剧制作人要么是投资人,要么是艺术家,较难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比较缺少能贯通从剧本策划、投资人、演员班底、制作团队到市场营销等工作的优秀制作人。
第四,缺乏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原创音乐剧剧目。目前,国内原创音乐剧演出场次达到上千场、观众人数超过数十万人次的剧目非常少,大多数原创剧目由于种种原因甚至难以维持剧目的常态演出。国内原创音乐剧缺乏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剧目,存在“剧目多但精品少”的发展瓶颈,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从创作内容来看,部分音乐剧缺乏市场需求的考虑,演出几场后,效果不好就被迫停演,难以形成精品;从运作来看,部分市场反应较好的音乐剧缺乏长期驻演剧场,难以维持长期运作,从而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
第五,音乐剧观众群体有待进一步培养。国内音乐剧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音乐剧这种演出形式在广大观众群体中尚未得到有效普及,大部分人对于音乐剧的认知度较低,观众群体太小,有待于进一步培养。以北京为例,根据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数据统计,2011年北京音乐剧演出场次285场,如果按照1000人/场计算,观众人数也不到30万人次,相比较于整个北京演出观众总人数1347万人次而言,占比仅达2%。目前,国内音乐剧演出主要消费人群还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白领阶层、商务人士,相比旅游演出、话剧等演出而言,观众群体仍然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