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管乐、打击乐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厚自1964年任教以来,在中国民族乐器──管子教学、演奏、科研诸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国际产生广泛影响。
\r\n 中国传统乐器管子,在音乐史上称为"筚篥"。南北朝、隋、唐的歌舞技乐中曾经成为"众乐之首",到北宋后,流传于中国北方农村,存活于民间,地位低微。胡志厚,作为民间管乐艺术家杨元亨老先生的最后传人和最得意的入室弟子,就是这样系存亡于一线,传下了绝技。<\/p>\r\n
\r\n (一) 1964年,胡志厚作为中国第一位管子专业教师留校以来,通过他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三十馀年来,他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管子演奏人才,成为国内外演奏团体的骨干。1982年 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乐调演中,他的三名学生﹝吴晓钟、郭向、徐奇武﹞获得了优秀奖﹝最高奖﹞; 1995年 中国民族管弦乐会主办的中国民族乐器大赛,他的三名学生﹝包键、韩雷、靳世义﹞获得管子组第一、二、三名。这一成就,显示了胡志厚在管子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胡志厚主编的《中国民族乐器博览──管子曲集》适用于从初学到大学毕业的教学。许多曲目由他亲自采集、整理、加工和创作,现已列入国家重点出版教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胡志厚的理论专着《论管子演奏》于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著作是他三十馀年演奏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是一件从无到有、开创性的工作。从民族器乐理论研究角度来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二) 胡志厚在挖掘、整理民族音乐园遗产工作中,其中以《北京智化寺京音乐》﹝佛教音乐﹞、《山西恒山笙管乐》﹝道教音乐﹞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北京智化寺京音乐》为我国四大古老乐种之一,1446年相传26代,于20世纪50年代已绝响。胡志厚与同仁用三年时间向艺僧学习,使被人称之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得以复生,先后赴欧洲诸国、新加坡和台湾演奏,引起国内外巨大反响,台湾新象文教基金会录制、出版CD唱片,国家器乐集成《北京卷》将出版总谱; 《山西恒山笙管乐》由于种种原由鲜为人知,但历经15代传人保留下来的古老乐种实具历史品格,胡志厚深入山区,直面艺人,学习、挖掘、整理。其中《种种无名》、《乐章》套曲由JVC和广东珠江音像公司录制出版唱片。(三)胡志厚对于管子演奏艺术的贡献在将管子由民间地位扩展至学院及艺术展演的面层,他的演奏充分掌握了管子音色的感染力,在用气上尤见细腻,因而加强了管子的文人性;他与作曲家合作改编、创作的《醉翁操》、《雁落沙滩》、《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鸟夜啼》等管子音乐作品,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扩大和丰富了管子的艺术表现力。管子演奏艺术由民间业馀状态走上了现代音乐会的舞台,为此他付出了常人难以相信的艰苦和具有创造性的劳动。中国音乐研究所前所长,民族音乐理论家黄翔鹏撰文称他"是一位能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刘天华、或日本明治与大正间的宫城道雄那样推进着传统音乐之新的发展的音乐家。"胡志厚一方面深入挖掘、继承传统曲目与技法,一方面结合时代需要、刻意出新。这其间有着他兼容中西而坚持传统的思考,谋求管子音乐文化的发扬光大,使这一古老的乐器演奏艺术出现了新的突破。1982年 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联合主办《胡志厚管子独奏音乐会》,黄翔鹏先生在音乐会上发表了题为《值得重视的创举》讲话; 胡志厚先后应邀赴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演奏; 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电台录制他的专题节目,介绍他的演奏艺术; 胡志厚的管子演奏艺术和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认识和理解引起国内、国际多方面重视。JVC公司、PHILIPS公司、BMG公司、台湾上和公司、广东珠江像公司分别录制、出版胡志厚管子专辑CD唱片,台湾新象文教基金会录制、出版由他担任头管演奏的《北京智化寺京音乐》专辑CD唱片,中国音乐家协会音像公司、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像公司出版《胡志厚管子独奏》专辑合式带,四川新世界文化出版公司录制、出版胡志厚管子独奏录像带。 (四)鋻于胡志厚对管子音乐艺术所作出的突出贡献:1993年 国家文化部授予他部级优秀专家称号;1994年 国家人事部授予他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7年 中央音乐学院授予他中央音乐学院杨雪兰教育奖;1998年 国务院授予他国家称号拼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台湾第六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 胡志厚艺术经历已由《中国音乐词典读编》收集入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