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峙,原名良骥,男,1916年生,江苏东台人。音乐家。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活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中国文联第九届名誉主席。
周巍峙(1916-),男,江苏东台人。汉族,中国文联主席,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音乐家。原名周良骥、何立山。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运动,任中国歌曲工作者协会执行干事,《读书生话》出版社出版部主任。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全民通讯社》编辑、前线记者,中国歌曲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秘书。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晋察冀边区音协主席、边区参议员,延安鲁艺助理员、文工团副团长,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戏剧音乐系主任,华北人民政府文委委员,华北文联常委,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建国后,历任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代部长、第一副部长,中国音协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主席,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第一、三、四届委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会长,文化部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委会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 2011.11.24中国文联第九届主席团推举周巍峙为中国文联第九届名誉主席。
谱写的歌曲主要有:《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起来、铁的兄弟》、《子弟兵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夫人:王昆)
周巍峙-履历
任中国歌曲工作者协会执行干事,《读书生话》出版社出版部主任。1937年参加八路军。 曾任《全民通讯社》编辑、前线记者,中国歌曲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秘书。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晋察冀边区音协主席、边区参议员,延安鲁艺助理员、文工团副团长,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戏剧音乐系主任,华北人民政府文委委员,华北文联常委,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代部长、第一副部长,中国音协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主席,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第一、三、四届委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会长,文化部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委会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
2011.11.24中国文联第九届主席团推举周巍峙为中国文联第九届名誉主席。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谱写的歌曲主要有:《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起来、铁的兄弟》、《子弟兵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学习经历
周巍峙(1916年6月13日—— )著名人民音乐家。出生于江苏东台一个贫民家庭,原名周良骥、何立山。建国后,曾任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代部长、党组书记。周巍峙幼时家境贫寒,少年失学。从祖父起就租赁大华家巷华汉香家住房。祖父周松权,大伯周鑫甫,三叔周少卿,父亲排行老二,名慰堂。周巍峙4岁时,父亲就只身闯荡上海当了工人, 5岁时他由祖父领着进了私塾,在东台昆剧团敲锣打镲的祖父经常带童年的他去茶馆里听书,他也像大人似的迷上了武松打虎的段子。祖父又常常带他到一些做丧事的人家看和尚放“焰口”,做法事,周巍峙就成了祖父的影子。逢年过节时,更是跟着耍龙灯、舞狮子的队伍到处跑,还扮过女孩跳花篮舞。他从小时候就领略了民间文化习俗,耳濡目染,与民间音乐结下不解之缘。童年的他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吮吸着中华民俗文化。9岁那年,周巍峙进入小学三年级读书,在校期间,他以清纯悦耳的歌喉,动听美妙的歌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他唱得最多的是悲壮的《苏武牧羊》。1926年,10岁的周巍峙随着在国民革命军当官参加北伐战争的父亲赴绍兴、上海等地,初步参与了革命歌咏运动。1930年他14岁时,在上海《申报》图书馆参考资料部当练习生, 次年在戈公振主持的《申报》图画周刊部当秘书。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周巍峙转到邹韬奋主持的《生活日报》筹备处当文书,不久《生活日报》被扼杀,邹韬奋将他介绍给李公朴,任李公朴私人秘书,一干就是四年。在李公朴的指导下做青年工作,并开始在《申报》发表文章,宣传抗日进步思想。1934年,他深切感悟到旧社会太多不平,太多黑暗,决心以大无畏的精神与旧社会巍然对峙,从此,他改名周巍峙。
不做亡国奴创作抗日歌
受进步思想影响,风华正茂的周巍峙向往革命,追求真理的激情与日俱增。1934年至1937年他便在上海从事左翼文艺活动及进步出版工作,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联之友社”音乐组及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业余合唱队和歌曲研究会等组织,担任中国歌曲作者协会执行干事。组织领导了新生合唱队、女工合唱队、新生口琴队等许多群众音乐团体,从事救亡歌咏活动及其他革命工作。他以巨大的爱国热忱和对日寇的刻骨仇恨,创作了《前线进行曲》、《上起刺刀来》、《起来,铁的兄弟》、《今年是收复失地年》等多首抗日歌曲,并为《国难记》及《义勇军歌》配上地方戏和民歌曲谱,迅速在民间传唱。1936年7月,周巍峙以惊人的胆略和魄力,编辑出版了第一本救亡歌曲集《中国呼声集》,“敬献给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行遒劲的大字赫然镌刻在该书的扉页上。第一版15000册刚面世很快被抢购一空,接着加印了第二版。国民党勾结上海租界当局禁止该歌集发行,他便将歌集改名为《民族呼声集》,以“何立山”笔名增订出版后继续发行。这几部歌曲集在全国发行约45000册,对推动全国人民抗日救国产生了积极作用。此外,他还通过介绍国歌的方式,巧妙地将当时叫苏联国歌的《国际歌》公开介绍给国内读者。而在中国国歌页却用空白处理,表明不承认以国民党党歌为代国歌,等待新国歌产生再补入。那时他没有想到他们正在高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人民新中国的国歌。与此同时,周巍峙还担任了《读书生活》杂志助理编辑及读书出版社出版部主任,具体负责出版了很多宣传抗战和进步思想的书刊。“七·七事变”爆发后,他与刚出狱的救国会领袖李公朴和中国地下党员、著作家 柳氵是,词作家桂涛声等一起奔赴华北前线,与共产党、八路军直接联系,从事宣传抗战、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在西安、太原等地,他多次开办短期音乐训练班,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在太原决死队等团体及学校中教唱抗日歌曲,组织群众歌咏大会,在西安打破国民党的阻挠,创办了西安新生合唱队及新生口琴队等音乐组织,深入抗日宣传。
参加八路军走上革命路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顾全全民族大局,实现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时的第二次合作,全面抗战如火如荼,这更加坚定了周巍峙的革命信念和必胜的决心。1937年9月,他在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11月任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秘书处秘书及八路军学兵队音乐教官。同年12月在山西临汾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担任八路军和救国会合办的全民通讯社的编辑及前线记者。1938年7月在西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随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报务团回延安。同年参加了现代题材京剧的音乐改革工作,后在张家口、石家庄、天津等地积极团结戏曲家,大力开展有关山西梆子、京剧改革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有计划、有步骤改革旧剧的工作提出有关方针政策的意见。1938年11月,他根据中央决定率西北战地服务团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任西北战地服务团指挥、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文委委员,北岳区党委文委委员,北岳区文救会主任,晋察冀边区文联宣传部部长,边区音协主席。在晋察冀边区工作期间,他领导西北战地服务团开展边区乡村艺术运动,首次在敌后创办了乡村艺术干部学校(简称“乡艺训练班”),并在华北联大文艺学院讲作曲课等。在战争最艰苦、最残酷的时期,带领西北战地服务团团员深入敌占区开展政治攻势,通过演出、展览、宣讲等活动鼓励敌占区、游击区人民的抗战信心。1939年冬,他在敌后首次指挥了由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的《黄河大合唱》;写出了大量歌曲和合唱,创作或参与创作了《两年间》、《相信谁》、《八路军和孩子》、《不死的老人》等歌剧;撰写了很多关于工农文艺活动及音乐问题的论文。1942年,他被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会的参议员。 1944年4月,周巍峙率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延安,直至全国解放前夕,先后担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音系助理员,前方干部学习班、地方干部学习班班主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工团副团长,华北 联大文工团团长,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戏剧音乐系主任,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委员,石家庄市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委委员兼秘书,华北人民政府文委委员,华北文联常委,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处长等职。繁杂的行政领导工作,艰苦的斗争环境,丝毫没有减弱周巍峙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热情,反而由他主持或参与的艺术创作、艺术演出等艺术实践活动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曲保家乡执导《东方红》
新中国成立后,周巍峙一直在文化部工作,历任文化部艺术局办公室主任兼戏剧音乐处处长,艺术局副局长,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办公厅代主任,艺术局局 长,文化部党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委员,文联党组成员,中国音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曲协副主席,人民音乐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这期间,他不仅创作了一些引领时代潮流的歌曲,撰写各类艺术论文,而且更多地组织创作(包括评奖)、演出(包括多次汇演)、艺术事业建设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其中对戏曲工作、民族民间文艺工作及群众文艺活动(包括少儿文艺)抓得很多,多次率团出国演出,担任国际艺术比赛的评委。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争。时任国务 院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周巍峙一直关注着这场关系新中国安危的战争,并着力组织抗美援朝的文艺宣传工作。11月30日上午,正在艺术局局长田汉家开会的周巍峙拿起当天的《人民日报》,一段大气磅礴的志愿军誓词跃入眼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立时受到极大鼓舞,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不到半小时,一首经典乐曲——《打败美帝野心狼》就迅捷诞生了。人 们争相传唱,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那个时代最高亢、最激动人心、最代表全国人民心声的代表作之一。后来,文化部将这首歌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获1953年全国歌曲比赛一等奖。此后,全国相继涌现出《我是一个兵》、《英雄赞歌》等一批表现抗美援朝、歌颂人民军队、加强国防建设的优秀“兵”歌。这些歌,至今唱起来,依然倍感亲切,令人热血沸腾。1951 年,他率中国青年文工团出国访问演出达一年之久,一次出访了九个国家。为庆祝建国15周年,1964年7月中,周恩来总理找中宣部、文化部领导同志开会,提出用歌舞的形式表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取得胜利的创作任务,并问,时间很紧,能不能完成?周巍峙当时根据革命音乐舞蹈创作情况及文艺队伍的创作表演水平,毅然表示,只要工作条件允许,一定可以完成。在周总理最后决策和直接领导下,他精心组织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练工作。这是全国艺术精英的大聚会、大会战、大检阅。周巍峙任总指挥之一,从中央、地方、部队调集人才,参与全剧的构思策划,执笔全剧提纲第一稿。一个半月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面世。周巍峙所表现出的杰出组织才能和艺术才能,得到了周总理的较高评价,称其为“既懂业务又能做行政领导的人才。”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周巍峙一家都未能幸免于难。经过多次批斗,在审查期间,周巍 峙带着年仅10岁的小儿子周月下放到文化部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他的夫人王昆随东方歌舞团 到部队劳动,住在张家口;大儿子周七月因为“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的莫须有罪名,被投进监狱,历时九年半,“文革”后无罪释放。在干校向阳湖,周巍峙和司徒慧敏、马彦祥、唐瑜都是“中央专案组”审查的对象,有人戏称他们是“新四条汉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由于周总理过问,并说周巍峙没有多大问题,“中央专案组”欲草草给他一个有“历史问题”尾巴的结论,周巍峙拒绝签字。 直至1975年6月才宣布了没有任何历史问题的审查结论。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周巍峙满怀深情,为乔羽等人的歌词《十里长街送总理》谱曲,再现了那高山呜咽,大海悲鸣,让人撕心裂肺的一幕,旋律荡气回肠。周巍峙的夫人,著名歌唱家王昆亲自登台演唱,台上台下泣不成声。
主政文化部艺坛执帅旗
1977年初,年逾花甲的周巍峙老当益壮,先后担任了文化部电影局核心小组组长,文化部副 部长、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代部长、第一副部长、文化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顾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顾问,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第六、第七届全国文联主席等职。主持编纂了被海内外学者称之为建设“中国文化万里长城”系统工程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并担任《聂耳全集》、《冼星海全集》、《田汉全集》、《夏衍全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副主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副总编,创作、出版了《文艺问题论集》。1982年10月,周巍峙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决定,领导和组织创作、演出了又一部令国人振奋不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特别是在他主持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工作后,更加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积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实际生活,向群众学习,向民间文艺学习,开展各类学术研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纪念活动,举办了多次高水平的艺术汇演和展览。如纪念夏衍、田汉、阳翰笙、周扬、沙可夫、冼星海、贺绿汀、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吴晓邦、戴爱莲等文化名人的纪念活动或学术研讨会,并主持为舞蹈界先驱吴晓邦建立了舞蹈艺术馆。
他积极奔走呼吁和大力组织挖掘中华文化历史资源,倡导民间文艺活动。他对弘扬昆剧艺术特别重视,作了大量工作,主持建立了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在团结和尊重京昆大师俞振飞及昆剧艺术家,大力发掘昆剧传统剧目,培养昆剧表演新秀,开展昆剧艺术研究等方面,取得 了重大成绩。他对启动中国“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等十分支持,他积极参与“晚霞工程”、“彩霞工程”和“朝霞工程”,大力开展“德艺双馨”会员表彰活动,推动文艺队伍的艺德建设。周巍峙以他“德艺双馨”的榜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周巍峙以文艺为武器,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把全部的精力与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文化事业,功勋卓著,名闻遐迩。1938年9月获西北战地服务团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荣誉奖章;1944年冬在延安获文教英雄一等奖;1947年在华北联大文艺学院获模范工作者奖;参与领导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奖;领导和组织、创作演出的《中国革命之歌》获文化部集体奖;创作的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文化部群众歌曲创作一等奖;《十里长街送总理》获文化部合唱一等奖;主编的《冼星海全集》、《田汉全集》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图书奖,《聂耳全集》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10月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特别奖;2001年5月获首届中国音协“金钟奖”设立的“突出贡献老一辈音乐家”奖。周巍峙曾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001年12月18日上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362名第七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和878名第六次全国作代会代表济济一堂,聆听了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报告,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主持了开幕式。在22日的闭幕大会上,85岁高龄的周巍峙众望所归地再次当选为新一届中国文联主席,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伟大中华民族浩浩荡荡文艺大军的带头人。他是人们的骄傲。 而今,年近九旬的周巍峙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依然活跃在播种先进文化的第一线,正以新世纪如火激情,续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