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至次年春节都是国内演出市场的旺季,眼下正处此时。这个时候重提包场问题,只因这时是演出商、剧院团对于包场、团体票更多了一份期待的时候。今年和每年一样,新春演出季上文艺舞台丰富多彩,新老歌星演唱会、新年和新春音乐会、各类舞台剧目填满了各个剧场、剧院,场场演出少见虚席,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演出市场收益就一定与其相等。一直以来,企事业单位的团体消费、包场都是演出票房盈利的重要保障,而散票消费所占甚微。这一现象可以直接折射出演出市场收益的真实状况和质量。
令演出商、剧院团感到不容乐观的是,近几年由于公款消费受到限制、物价上涨、产业经济环境变迁等因素,演出市场上团体票消费连年缩水,尽管如此,团体消费对演出市场依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当前,市场上各项演出数量的多少,剧场、剧院上座观众的多少,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情况,市场数据通常是由主办方提供的,这点在演艺业大家都心知肚明。看到的总是演出市场的火热,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谁又曾自己花钱买过票呢?大多国有剧院团此档期都会安排演出,并且年年如此,同样年年都努力地运作包场业务,得来不易,失之正常。据了解,当前在市场上进行了强势宣传推广的一些多场次演出,主要依靠的也是团体购票和包场。
团体购票也是一种市场需求,本无可厚非,但是它一旦成为主流,主导了演出市场消费的时候,就不能说这个市场是一个健康的市场。这种现象折射出的是大众对于演出文化自主消费需求与能力的低下,以及演出文化在个人消费排序上少有被列入的现状。演出市场的繁荣除了产品的丰富,消费者更是这个市场链条中的关键一环,没有一个稳定和有序的消费环境,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意义、演出产业化发展的意义终将大打折扣。
(胡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