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石家庄市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音乐诗会——《壮歌》,在石家庄广电中心演播大厅举行。
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以及邢国辉、张泽峰、司存喜、王华清、鲍际国、张树志、胡儒钗、高天、郭运兴、毛全球等市领导观看了音乐诗会。
音乐诗会的主题是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在石家庄制造了394起惨案,杀害平民63689人。诗会呈现了石家庄作为敌后抗战的主战场,抗日军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壮丽史诗。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弘扬了这方热土上无私无畏的热血儿女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表达了石家庄人民发扬抗战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美丽幸福石家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意志,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音乐诗会在抗日英雄群雕的背景下拉开帷幕。隆隆的炮火,日寇的铁蹄,悲伤的哭泣,愤怒的吼声……舞台上方屏幕中一幅幅惨烈的历史画面,将观众带回敌后抗战的烽火岁月。整台晚会由序幕《缅怀》和《全民抗战——烽火燃》、《太行冀中——英雄赞》、《幸福石家庄——中国梦》等四个部分组成。
在诗会上,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家声朗诵了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我河山、卫我国权”,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任志宏朗读了作家苏叔阳的《我是卢沟桥》,“中国战士用复仇的枪炮还击侵略者,向狂妄的鬼子挥起了战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朗读了《铁军平山团》,反映了全部由平山子弟组成的八路军队伍,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省市众多艺术家,先后讲述了陈庄歼灭战的故事,朗诵了左权将军的家书,再现了“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和小英雄王二小的情景,表演了冀中平原地道战的舞蹈。市广播电视台的七位主持人共同朗诵了石家庄抗战大事记,回顾艰难曲折的峥嵘岁月,“让我们记住这些数字:抗战期间,石家庄共有1776个村庄建立抗日根据地,41229名英雄儿女踊跃参军,16332人为国捐躯……”,石家庄抗日军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壮丽篇章,其英雄壮举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永载中华民族抗战史册。
音乐诗会还充分表现了抗战胜利后,石家庄人民经历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诗朗诵《我可爱的家乡》,把观众带入了当今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抓住机遇敢试敢闯。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众志成城跟党走,高歌猛进,建设幸福石家庄!”诗会结束时,演员和全场观众一起高唱石家庄平山籍音乐家曹火星创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的歌声响彻整个大厅,把诗会推向高潮。整台诗会气势恢宏,情景交融,场面热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音乐诗会结束后,孙瑞彬、邢国辉、张泽峰、司存喜、高天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祝贺音乐诗会取得圆满成功。
驻石部队代表、社会各界群众观看了诗会。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河北经贸大学的大学生参加了演出。本台音乐诗会将于近期在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播出。
声音
这台诗会弘扬了抗战精神很有价值
昨晚,石家庄市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音乐诗会——《壮歌》演出结束后,参加演出的多位著名艺术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台诗会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家声说,这台音乐诗会使我很受感动。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8岁时挨过日本鬼子的耳光,日寇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建设好我们的国家。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和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投入很大力量排演这台诗会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产生了良好的政治效果。
张家声说,晚会的演员精神状态非常好。无论是小学生、大学生还是主持人都很努力,几百人的演员队伍,组织得井井有条。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虚心请教,反复排练,朗诵得很好。
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和著名主持人任志宏都表示,诗会的组织者创意很好,超前谋划,高屋建瓴,诗会整体气氛热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各位表演艺术家都感到石家庄城市面貌变化很大,祝愿石家庄人民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记者孙会芳)
人物简介
张家声
河北沧州人,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表演艺术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主演过曹禺的《北京人》等几十部话剧,并获全国话剧演员“金狮奖”。1984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为十大演播艺术家,1991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
主演广播剧《喜剧演员》获全国最佳广播剧男演员奖;执导的歌剧《刘胡兰》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获演出一等奖、导演一等奖。解说了大量的电影、电视专题片,如电影《大决战》、大型专题片《孔子与中国》、《先生鲁迅》等。演播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数十部长篇小说,其中《毛泽东的故事》、《抉择》获“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一等奖。
谢芳
原名谢怀复,原籍湖南益阳,生于湖北黄陂。1935年11月1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1年毕业后,被中南文工团吸收为演员,后该团改为武汉歌剧院。因为她素质好,又勤奋,很快便成为主要演员,与她的丈夫曾同台扮演过歌剧《小二黑结婚》、《货郎与小姐》、《开花结果》、《白毛女》、《太阳初升》中的男女主角,名显一时,颇露才华。
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青春之歌》,谢芳被著名导演崔嵬选中,扮演林道静而一举成名,轰动了中外观众。随后,她又拍了《舞台姐妹》、《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