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2015青年作曲家计划终评暨颁奖音乐会
2015青年作曲家计划终评暨颁奖音乐会开票
演出时间: 2015。12。08
演出剧场:音乐厅
演出时长:待定
日期/场次:2015。12。08 周二 19:30
作曲家 李萌能
李萌能,祖籍湖南,自幼习手风琴与钢琴。2002年毕业于怀化市第三人民中学,2006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后弃律从律,北上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及相关学科。2009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随 Michel Merlet 学习作曲与配器。2011年起在巴黎高等国立音乐学院、巴黎市国立音乐学院、奥柏维利埃国立音乐学院跟随 Edith Canat de Chizy、Denis Dufour 和 Thomat Lacôte 等导师攻读器乐作曲、电子作曲、和声对位以及其他学科。2013年考入里昂高等国立音乐学院,随导师Phillipe Hurel继续学习器乐与电子作曲,同时学习配器和指挥。
2012年,李萌能凭借为男中音与双簧管而作的《夜曲》、五重奏《失语症》以及《管弦乐队作品三首》以金奖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高级作曲家文凭和SACEM奖。2013年,入选巴黎电子音乐计划“奥尔菲”,电子音乐作品《世界在深蓝中凝聚》,室内乐作品《通往一轮红色月亮的旅程》于巴黎首演。随后,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刑天》入选中国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并由北京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首演。2014年获得2015——2016年度全法国唯一作曲名额的布朗热基金会奖金。2015年,再次入选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法国国家高等职业音乐家文凭(DNSPM),里昂第二大学音乐学专业文凭。在法期间,李的诸多室内乐以及独奏作品如:五重奏《浮世》、铜管八重奏《黑水》、为女高音与室内乐团而作的《扶桑》、中提琴独奏《乱》、钢琴独奏《诗篇》等在不同城市的不同音乐厅奏响,其与各国指挥家、演奏家、室内乐团如Alternance,声音研究中心如意大利的Tempo Reale等均有合作。
作曲家 商沛雷
商沛雷,5岁学习钢琴。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2009年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郭文景教授、贾国平教授。2014年9月保送就读作曲系研究生。学习期间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Evolution》、《七彩的远方》。民乐、西洋乐以及混合室内乐《幻想曲》、《Variation》、《溯源》、《荆楚情》、《九重天》,舞蹈音乐《我的筝儿我的孩儿》等。作品曾在北京、上海、维也纳、萨尔茨堡等地上演。
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外各项作曲比赛中获奖。曾荣获2010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大提琴原创作品比赛三等奖(获奖作品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13莫扎特音乐大学国际作曲比赛第二名,第二届卢森堡Artistes en Herbe国际作曲比赛成人组第二名,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等荣誉。
作曲家 何巍
何巍,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教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先后师从吴基学、郭鸣、权吉浩教授。
其主要作品:交响音画《八彩》入选第四届中国交响音乐季,2012年5月由深圳交响乐团首演于北京。民族室内乐《礼·乐》荣获“孔子颂”全国作曲比赛三等奖,2010年该作品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室内乐教材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民族室内乐《光谱》荣获美国第十五届“长风奖”国际作曲比赛第三名,2007年由长风中乐团首演于纽约Symphony Space。 另有室内乐《悟》《溯》《逸》《第二弦乐四重奏》《忆·春晨》;艺术歌曲《忆·别来春半》《滁州西涧》;混声合唱《芣苢》等。
作曲家 杨筱琳
杨筱琳于2011年至2015年在加拿大西蒙飞沙大学学习跟随导师Owen Underhill学习音乐创作。大学的学习不仅使她对严肃音乐作曲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实践,4年的音乐课程还开启了她对电脑音乐创作的大门,激发了她对当代音乐创作类型更加广阔的灵感;她还有幸参与了三年对印尼甘美兰乐器的学习和创作,这个经历丰富了她对于非西洋乐器的了解;她相信这些宝贵的学习经历会影响她在未来音乐创作上追求更加多元化的风格。在音乐创作这个世界里,她最看重的是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和创作态度的真诚。
她的室内乐作品曾多次入选为温哥华Sonic Boom年度当代音乐作品音乐会表演曲目(2013,2014,2015),如《坠落》《旋转》《倒影》,她的声乐作品《月光海岸》被温哥华当地合唱团Novum Musica入选为2013年春季表演曲目之一,在加拿大音乐中心首演。杨筱琳还非常热爱影视音乐作曲,大学期间她所配的4部独立电影音乐作品也在温哥华西蒙飞沙大学的电影展陆续上映。除了和当地艺术家合作,她也曾尝试为英国一位艺术导演家Victoria Rance的影视作品I Wish配乐,这部作品于2014年获得了Deptford X 2014 Fringe Award。
作曲家 蔺锡鹏
蔺锡鹏,1984年出生于中国沈阳,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后师从于俄罗斯著名钢琴家Youri Drozdov教授学习钢琴,200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与钢琴系,先后随陈强斌、周湘林、叶国辉教授学习作曲,随杨立青、徐孟东、贾达群、温德青、陈牧声等教授学习作曲技术理论,并随苏彬教授学习钢琴。201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硕士研究生,导师叶国辉教授。
作曲家 张志亮
张志亮,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青年教师。作品题材、类型广泛,所创作的独奏、室内乐、交响乐等作品曾在成都、上海、北京、武汉、香港,美国、捷克、瑞士、奥地利、卢森堡、新西兰等地演出并获奖。在作品创作中扎根于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试图摆脱固有的民族以及国界符号,通过与当代音乐语言的结合,逻辑的展示出新生代作曲家的所感、所知、所想与民族文化内涵。
指挥 张艺
中国指挥家,兼任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副团长、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艺自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3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于1990年被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随著名指挥家徐新教授学习指挥,还获得了冀瑞铠教授的悉心教诲。2000年至2003年,他走出国门,就读于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师从德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马克思·博默教授,获指挥硕士学位。
作为当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青年指挥家之一,张艺曾与众多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指挥音乐会、歌剧和芭蕾舞剧。他先后执棒的乐团包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中央歌剧院、广州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澳门乐团、伦敦爱乐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古巴交响乐团、瑞典皇家歌剧院、法国巴黎克洛纳乐团、以及德国符腾堡室内乐团等。
张艺的足迹遍布欧洲、美洲、澳洲与亚洲等地,与他合作过的著名中外艺术家包括伊曼纽尔·帕胡德、文策尔·富克斯、雷诺德·卡皮桑、提鲍德、郑明和、张永宙、郎朗、陈萨、宁峰、秦立巍等。马来西亚国王与王后对他极为赞赏,当地新闻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张艺是)灿烂的、不可思议的、极具魅力的年轻指挥家”。因此张艺在2012——2013年连续两年指挥了马来西亚爱乐乐团音乐季演出,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亚洲音乐界对他的期待。
张艺特别热衷于当代音乐的演奏,他多次在中国首演了中外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个士兵的故事》、莫扎特《C小调弥撒》、叶小纲的《马九匹》、陈其刚的《道情》等作品。2001年5月张艺与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合作,在北京世界首演了陈其刚作曲、张艺谋导演的新编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极大成功;2012年4月,张艺携澳门乐团在澳门圣母玫瑰堂成功首演了莫扎特《C小调弥撒》,将这部“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之一的杰作带给广大音乐爱好者。
在国际舞台上,张艺频频亮相在各大文化艺术节和著名音乐舞台上,他曾于2004年4月率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赴朝鲜平壤,参加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2005年9月又携兰州歌剧院交响乐团出访澳大利亚,在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奏响中国音乐之声;2006年5月,张艺与古巴交响乐团在哈瓦那举行了古巴艺术节开幕式交响音乐会;2007年、2008年他率兰州交响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与巴黎会议宫演出音乐会和歌剧《大梦敦煌》;2008年7月张艺和中央芭蕾舞团在伦敦科汶特花园皇家剧院演出;2009年1月他与法国巴黎克洛纳乐团和中央芭蕾舞团在巴黎歌剧院演出;2010年2月他携瑞典皇家歌剧院在斯德哥尔摩演出。
张艺还立志于将国外优秀的音乐团体和演出呈现给国内观众,2008年6月,他成功地指挥了瑞典皇家芭蕾舞团在中国的巡回演出;2013年,张艺与德国符腾堡室内乐团在中国开展了精彩的巡回演出。
此外,张艺还录制了不少中外作品的唱片,其中包括2002年1月他与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叶小纲交响乐作品,该乐曲的唱片由德国Wergo唱片公司出版。这是一种意义非凡的传播方式,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音乐的活力和面貌。2013年7月张艺与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及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在英国为DEECA唱片公司录制英国作品专辑。
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也能看到张艺的身影。2007年7月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演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有他的倾情参与,其中张艺指挥并录制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部分音乐,包括主题歌《我和你》。
2012年5月张艺因指挥大量中西方当代音乐荣获北京现代音乐节杰出贡献奖。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郑明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根特·赫比希、克里斯蒂安·雅尔维、耶欧·莱维、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借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优秀的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名闻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五年来,他们精彩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吕嘉带领下,2013年开启的全套贝多芬之旅中,展示出了对德奥古典作品的深厚偏爱和高超素养。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该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也由索尼古典进行全球发行,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活跃在北京现代音乐节中,相继上演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当代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并在2013年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3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并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台北和澳门举行首次亚洲巡演。2014年,他们在吕嘉率领下首度巡演北美七大城市,这既是乐团发展史上崭新的里程碑事件,也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
在以“宁静致远”为主题的2015/16乐季中,乐团的演出计划中包括《安德烈·谢尼埃》、《西蒙·波卡涅拉》、《玫瑰骑士》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捷杰耶夫、莱夫·赛格斯坦、法比奥·路易斯、克里斯蒂安·雅尔维、汤沐海、吕绍嘉、张弦、洪毅全、张国勇的带领下,与戈蒂埃·卡普松、嘉博·博德斯基、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郎朗、杨天娲等独奏家合作,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音乐会。同时,王健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5/16年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曲目
彼岸花 李萌能 曲
八仙 商沛雷 曲
夜曲 何巍 曲
漫漫山谷间 杨筱琳 曲
绿林中的杜鹃 蔺锡鹏 曲
云佩 张志亮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