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演出资讯 >

国家大剧院:郑明勋与卡普松演绎陈其钢与勃拉姆斯

  国家大剧院:郑明勋与卡普松演绎陈其钢与勃拉姆斯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逝去的时光——郑明勋与卡普松演绎陈其钢与勃拉姆斯开票

  演出时间: 2016.04.30

  演出剧场:音乐厅

  演出时长:待定

  日期/场次:2016.04.30 周六 19:30

  演出介绍

  音乐传统的承袭如同空气的自由流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力解释了音乐为何能超越国界甚至时空。梅西安是一座现代主义的丰碑,但他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的音乐之路会经历怎样的跨越。《被遗忘的献祭》作于1930年,是梅西安首部公演作品,既充分显示了他对欧洲音乐创作传统的尊重与承袭,也以斑斓而高雅的梅西安色彩,让人全新感知了“十字架”、“罪恶”和“圣餐”这些熟悉话题。那时的梅西安可能无从知晓自己日后对东方音乐的痴迷和对序列主义的开拓,以及自己在融合神秘主义与实验精神上达到的境界,更无法想象那斑斓而优雅的色彩会继续飘荡在自己那位东方学生的作品中。

  作为梅西安的关门弟子,陈其钢完美承袭了梅西安的神秘主义、实验精神和真诚、纯稚和高雅的色彩,但又将这一切完美映射到东方文化之中。有人说他善将东西文化完美融合,但我们宁愿相信他或许揭示了一个道理:世上本没什么东西方之分,人类内心之本初其实本来一样。写于1995年的《逝去的时光》是陈其钢的重要代表作,也堪称他在赴法学习之前生活的时光记忆和自画像。《梅花三弄》隐约浮现其中,让我们有机会在千年不变的韵律中感叹人生的瞬息万变。

  曾长期担任法国广播爱乐乐团总监的郑明勋,和正值黄金时代的法国大提琴家卡普松,当然堪称梅西安和陈其钢的最佳演绎组合。而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曾有“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绰号,更可被看作一座音乐传统之承袭的丰碑。勃拉姆斯从1854年开始构思这部作品,到最终完结共历时21年。这或许正是他致力以音乐去表达时代之永恒性的明证。作为勃拉姆斯最权威的诠释者之一,郑明勋与中国这些新生代音乐家的碰撞,或许也将是这部追寻永恒的作品跨越时空的一次新生。

  指挥   郑明勋

  郑明勋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自从2001年,他便与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结缘,与乐团合作并指挥了一系列的音乐会、歌剧和巡演。

  他出生在首尔,学习钢琴出身。他于1979年成为指挥大师卡洛·玛利亚·朱里尼的助手,在洛杉矶爱乐乐团工作。五年后,他相继担任萨布鲁肯广播交响乐团和巴黎巴士底歌剧院音乐总监,以及罗马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乐团首席指挥。2000年,他回归巴黎,成为法国广播爱乐乐团音乐总监。除此之外,郑明勋也经常活跃在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近年来,他同时担任东京爱乐乐团艺术顾问和首尔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郑明勋对当代的人道主义和生态问题极为关注,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从2008年开始担任联合国慈善大使。作为乐团项目“郑明勋——梅西安”的一部分,他于2010年10月参与了与他亦师亦友的梅西安四重奏作品《时间的尽头》,同时还指挥了在森帕歌剧院演出的《图伦加利亚交响曲》。他成为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2012年至2013年季度的客座指挥,确保了双方更加长久和密切的合作。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郑明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根特·赫比希、克里斯蒂安·雅尔维、耶欧·莱维、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借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优秀的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名闻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五年来,他们精彩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吕嘉带领下,2013年开启的全套贝多芬之旅中,展示出了对德奥古典作品的深厚偏爱和高超素养。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该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也由索尼古典进行全球发行,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活跃在北京现代音乐节中,相继上演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当代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并在2013年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3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并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台北和澳门举行首次亚洲巡演。2014年,他们在吕嘉率领下首度巡演北美七大城市,这既是乐团发展史上崭新的里程碑事件,也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

  在以“宁静致远”为主题的2015/16乐季中,乐团的演出计划中包括《安德烈·谢尼埃》、《西蒙·波卡涅拉》、《玫瑰骑士》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捷杰耶夫、莱夫·赛格斯坦、法比奥·路易斯、克里斯蒂安·雅尔维、汤沐海、吕绍嘉、张弦、洪毅全、张国勇的带领下,与戈蒂埃·卡普松、嘉博·博德斯基、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郎朗、杨天娲等独奏家合作,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音乐会。同时,王健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5/16年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曲目

  被遗忘的祭献                 梅西安 曲

  逝去的时光                  陈其钢 曲

  大提琴:戈蒂埃·卡普松

  ——中场休息——

  C大调第一交响曲,Op.68            勃拉姆斯 曲

  第一乐章:稍缓慢的引子,快板

  第二乐章:持续的行板

  第三乐章:稍优美的小快板

  第四乐章:柔板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