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漫步欧洲”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音乐会
2016漫步经典:“漫步欧洲”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音乐会开票
演出时间: 2016.07.16 - 2016.07.17
演出剧场:音乐厅
演出时长:待定
日期/场次:
2016.07.16 周六 19:30
2016.07.17 周日 19:30
指挥 艺术家 演出团体 曲目 购票说明 马克·埃尔德
马克·埃尔德爵士自2000年9月份起出任哈雷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此前,他曾担任英国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1979年至1993年)、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1992年至1995年)、美国罗彻斯特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89年至1994年)。他还曾担任过BBC交响乐团和伦敦莫扎特室内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
他与世界上许多最顶尖的管弦乐团合作过,包括柏林爱乐、巴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以及伦敦爱乐。他是启蒙时代古乐团的一位首席艺术家,并定期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多年来他每年都会参加BBC的逍遥音乐会,包括1987年和2006年的全球直播的“逍遥音乐会最后一夜”的盛典;自2003年起与哈雷管弦乐团一同出场。
他经常与国际上最顶尖的歌剧院合作,包括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巴黎国立歌剧院、芝加哥抒情歌剧院、戈林德伯恩音乐节歌剧院。他也经常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包括拜罗伊特音乐节(他是该音乐节史上第一个指挥一部新制作的英国人)、慕尼黑、阿姆斯特丹、苏黎世、日内瓦、柏林、以及布雷根茨音乐节。
马克·埃尔德爵士与许多乐团合作录制过唱片,包括哈雷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启蒙时代古乐团、皇家歌剧院交响乐团、罗彻斯特爱乐、英国国立歌剧院乐团。2003年,哈雷管弦乐团成立自己的唱片品牌,乐团发行的唱片获得好评如潮,其中《杰罗修斯之梦》获得2009年的留声机唱片大奖,《诸神的黄昏》以及埃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2010年的留声机唱片大奖。乐团最新的一张唱片《十二门徒》获得BBC音乐杂志奖的“年度最佳唱片奖”。
1994年参加BBC拍摄的关于威尔第生平和音乐的两集电影,1996年参加德国电视台关于多尼采蒂的拍摄工作。2011年9月份,他联合制作了BBC电视的四集电视系列剧《交响乐》。2012年牵头制作BBC2频道的电视系列剧《歌剧大师》。在2015年的逍遥音乐会上,马克爵士将在BBC4频道上主持一个电视系列栏目,他将讨论八部交响乐,从贝多芬到麦克米兰,讨论焦点是本演出季的音乐会演出。
2011年4月份,他出任Rara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他与该歌剧院合作录制过几个项目。近期的歌剧唱片包括为Rara歌剧院录制的多尼采蒂的《塞巴斯蒂安大教堂》《林勃塔兹的伊美尔达》《村女琳达》《玛利亚·迪罗汉》《烈士》以及与哈雷管弦乐团合作录制的《女武神》。
除了与哈雷管弦乐团合作的演出,即将到来的音乐会安排包括与以下乐团的合作: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荷兰广播爱乐、鹿特丹爱乐、卑尔根爱乐、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哥特堡交响乐团、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罗马圣切契里亚学院管弦乐团、瑞士罗德曼管弦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启蒙时代古乐团、澳大利亚青年交响乐团、皇家音乐学院乐团以及在2015年的BBC逍遥音乐会上与国立青年管弦乐团以及哈雷管弦乐团的合作演出。歌剧演出安排包括与哈雷管弦乐团合作的在BBC逍遥音乐会上表演完成的《帕西法尔》、在巴黎国立歌剧院的《唐豪瑟》和《艺术家生涯》、在荷兰歌剧院的《本韦努托·切利尼》、在旧金山歌剧院的《名歌手》、在戈林德伯恩尹书杰的《比利·巴德》、《法斯塔夫》和《茶花女》、以及在科文特皇家歌剧院的《沃采克》《费黛里奥》《艺术家生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制作。
马克·埃尔德爵士在2008年获得授勋,1989年获得CBE勋章。1991年由于在英国国家歌剧院的杰出工作获得了奥利弗奖,2006年被皇家爱乐协会评为年度最佳指挥。2011年被授予皇家爱乐协会荣誉会员称号。
艺术家 王健7月16日 大提琴
王健四岁开始学习大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著名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讲述了他的故事。在斯特恩的鼓励与支持下,王健踏上赴美学习之路。1985年,王健进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大提琴家奥尔多·帕瑞索。
王健和世界很多顶尖乐团进行过合作,其中包括美国的纽约爱乐乐团、克林夫兰管弦乐团、费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以及德国的柏林爱乐乐团,英国的伦敦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法国的国家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国家广播乐团,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瑞典的哥德堡交响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马勒室内乐团和日本NHK交响乐团。在这些音乐会上执棒的大师级指挥家包括阿巴多、萨瓦利什、雅尔维、夏伊、迪图瓦、艾森巴赫、郑明勋和杜达梅尔。
王健录制过很多唱片,最近几张是和悉尼交响乐团、阿什肯纳齐合作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和名为《梦幻曲》的大提琴与吉他小品集。此外他录制过的唱片还包括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萨尔茨堡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巴洛克作品辑,和柏林爱乐乐团、克劳迪奥·阿巴多、吉尔·沙汉姆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和古本江交响乐团合作由汤沐海指挥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集,和郑明勋、吉尔·沙汉姆与保罗·梅耶合作录制的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以及与皮雷丝、杜梅合作演奏的勃拉姆斯、莫扎特和舒曼室内乐集。王健使用的大提琴由已故林寿荣先生的家人慷慨借予。
演出团体 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
哈雷管弦乐团是英国顶尖的交响乐团,至今已经举办158个演出季。乐团以卓越的艺术修为闻名,坚持不懈、继往开来、夯实根基、锐意进取。乐团的管理围绕着提升演出水准、提高共识、强化教育与培训展开。
哈雷管弦乐团由查尔斯·哈雷爵士在曼彻斯特创办,1858年1月30日乐团在曼彻斯特城的“自由贸易大厅”举办了第一场音乐会。查尔斯爵士逝世之后,乐团在许多卓越人物的领导下持续成长,这些人中就有汉斯·里克特、汉密尔顿·哈蒂爵士和约翰· 巴尔比罗利爵士。2000年,马克·埃尔德出任乐团的音乐总监,2008年,马克因为在音乐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受到英女王的封爵。2011年11月份,马克·埃尔德被授予皇家爱乐协会荣誉会员称号。
除了每年在乐团的总部布里奇沃特大厅举办大约70场音乐会以及在英国其他地方的40多场音乐会之外,哈雷乐团杰出的表演历史还包括国际巡演和频繁的广播和电视表演。哈雷管弦乐团还被授予过南岸奖,表彰乐团与BBC爱乐、皇家北方音乐大学和伯明翰交响乐团的著名协作。
2013年,哈雷乐团新的排练、录音和小型音乐会场所哈雷圣彼得厅在乐团的资助人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资助下开始投入使用。该场所位于安库兹,由一所教堂改建而成,为哈雷乐团以及其合唱团和青年乐团提供了一个新家。同时这里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教育工作室和小型演出场所。
哈雷乐团独立发行的几张CD获得很高的奖项,包括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的6个“留声机”唱片大奖。2013年4月份,哈雷乐团和马克·埃尔德爵士获得BBC音乐杂志大奖的“合唱奖”和“年度最佳唱片奖”,获奖的作品是埃尔加的《十二门徒》的现场表演录音唱片。2013年8月份,该唱片再次获得2013年留声机唱片大奖的“合唱奖”。
在上一个演出季,哈雷的听众达到25万人次,其中有4万4千人次源自哈雷的创新型教育项目。乐团每年开发超过65个项目,其存在的宗旨是为全社区提供更为广泛的音乐享受和共识。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7月17日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伴随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五年来的成长过程的,有诸多当今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大师:包括著名导演弗朗切斯卡·赞贝罗、强卡洛·德·莫纳科、乌戈·迪安那、陈薪伊、曹其敬、廖向红、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丹尼尔·欧伦、郑明勋、严良堃、杨鸿年、吕嘉、张国勇、李心草、郑健、杨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茵瓦·穆兰、胡安·彭斯、布兰登·乔瓦诺维奇、弗朗切斯科·梅里、戴玉强、魏松、莫华伦、袁晨野、廖昌永、章亚伦、张立萍、迪里拜尔、孙秀苇、和慧、杨光、李晓良等。大师们对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有着很高的赞誉,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合唱团,他们是中国歌剧合唱最高音乐造诣的代表者。每年超百场的演出,用自己的声音和热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歌剧人物形象,为推动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运河谣》《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日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方志敏》等,中外经典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图兰朵》《卡门》《茶花女》《爱之甘醇》《托斯卡》《蝙蝠》《灰姑娘》《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奥赛罗》《纳布科》《费加罗的婚礼》《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游吟诗人》《乡村骑士》与《丑角》《诺尔玛》《唐·帕斯夸莱》《阿依达》《弄臣》《魔笛》《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德烈·谢尼埃》《西蒙·波卡涅拉》《参孙与达丽拉》《歌女乔康达》共四十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现的艺术水准获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歌剧的演出外,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还策划与参演了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通过音乐会这一艺术载体,让更多的观众更加了解了合唱的魅力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
作为国家大剧院驻院演出团体,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始终重视观众培养,坚持参与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普及活动。积极策划和参加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同时进学校、走社区,为高雅艺术的普及与传播,为逐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也将不断地将国家大剧院艺术产品和优秀的经典作品传播至海外。他们先后出访新加坡、韩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演出交流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2015年9月随国家大剧院远赴意大利参加了《骆驼祥子》巡演。
新世纪的北京,充满着高雅艺术的繁荣气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年轻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与合唱艺术结缘,与歌剧表演艺术结缘,为梦想、为艺术,不断前行。
曲目
7月16日
温莎的风流娘们 尼古拉 曲
大提琴协奏曲 埃尔加 曲
大提琴:王健
——中场休息——
第七交响曲 德沃夏克 曲
7月17日
李尔王 柏辽兹 曲
奥赛罗 德沃夏克 曲
——中场休息——
亨利五世 沃尔顿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