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中国音乐学院召开作曲人才培养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院党委书记闫拓时、副院长宋飞、学院老一辈专家、特聘教授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音乐学院作曲人才的培养大计。会议由作曲系主任高佳佳教授主持,作曲系在职教师及附中理作学科全体教师参会。
高佳佳教授首先明确了研讨的主要议题:第一,中国音乐学院作曲人才培养的特色究竟是什么?第二,怎样理解基础教育?是否应包含欧洲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是否也应包含现代音乐的内容?如果包含又该包含哪些?怎样包含?第三,其他关于作曲教学和对当代音乐创作的思考。
围绕中国音乐学院办学特色,与会人员就学科建设的诸多问题,包括音乐创作、人才培养、作曲教学等方面相互交流,展开了坦诚、热烈的讨论。杨通八、施万春、李西安、樊祖荫、高为杰、金湘、张韵璇等著名专家教授先后做了精彩发言。大家在作曲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及社会需求等诸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认为,首先在教学理念上,不仅重视专业精英教育,也要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及重视向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专家强调,由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我们的教学模式应该相应调整;为使学生应具备更广泛的适应能力,应加强通识教育力度,打好基础、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品格、宽阔的视野,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进而探索出自己的创作道路。
在讨论中,作为我院特聘教授的中央音乐学院秦文琛教授、首师大杨青教授和附中郭萌黎副校长带着不同的视角也奉献了精彩的发言。大家对已有成果总结归纳,对学科发展进行引导,对固有定论重新审视,对偏颇视角多方检讨。专家们的共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责任感的强调。中国培养出的作曲人才应具有中国文化建设和传承的社会责任感。
专家们的发言将视角拓展到议题的各个方面,包括如何因材施教,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如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服务于社会;如何传帮带,发挥前辈的作用;如何加强师德、教风、学风、系风的建设,以及提出中国音乐学院的特色应该是写出中国人喜闻乐见、能够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等等,观点鲜明且富有建设性,充分展现出学术传承的脉脉温情,也展现了老一辈教师对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怀与希望。
最后,宋飞副院长做了总结性发言。她对会议相关议题展开的充分研讨及不同角度引发的争鸣与思考,给予高度评价。她谈到,多元观念形成合力,不求达成共识,却在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对于会议中提到的问题,学院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期待通过充分研讨与论证,形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也应该吸纳学生的意见,共同完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