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金钟奖比赛经验总结交流会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金钟奖比赛经验总结交流会

 

    近日,王黎光院长召开“金钟奖”比赛经验总结交流会,中国音乐学院有关职能部门和参赛教学单位、获奖学生指导教师、获奖学生代表等集聚一堂,总结比赛经验,交流大赛收获。会议由宋飞副院长主持。

blob.png

    获奖学生代表龚爽、黄晓晴、鲍仁杰分别发言,他们首先感谢了学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悉心教导,与同学们和老师门就参赛经历分享了自己宝贵的经验。龚爽是本届金钟奖民族唱法金奖获得者,她说,自己参加了4次金钟奖,每一次都是在总结上一次的经验和教训中逐渐提高,逐渐成熟,最终才能自信地发挥自己全部的风采。她还对学弟学妹们特别指出,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歌者,把所有的杂念放下,潜心钻研到热爱的音乐中去,不盲目跟风演唱,找到自己的艺术存在价值。黄晓晴是金钟奖二胡比赛铜奖获得者,她介绍了自己两次参加金钟奖的心得体会。鲍仁杰获得了此次金钟奖小提琴比赛的复赛入围奖,他表示,参加金钟奖独奏比赛让他学习到很多,看到了差距。同学们都表示参加比赛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代表马秋华教授、金辉教授、音乐学系主任赵晓楠、作曲系书记高樱、声歌系主任董华、国乐系主任曹德维、管弦系书记侯俊侠等分别对获奖学生表示祝贺,并针对各系的实际情况对学校今后如何更好的支持学生参加比赛,获得更好的成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最后,王黎光院长进行了总结讲话。他说,凡是国家级的比赛,学校都要调动各个部门,举全院之力提供保障,支持同学们去取得好成绩。参加大赛既不是同学个人行为,也不是指导教师的个人事情,是学院教学成果的展示,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展示。教风是校风的体现,学风是教风的结果,一所大学的办学根本最终都会在学生的艺术实践中表达出来。充分调动全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在鼓舞学生励志和促进学生成就上下功夫,使得我们的学子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学府的温暖,在艺术实践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是我们国音教学的重中之重。王黎光院长强调,获奖同学要有 “山登绝顶我为峰,身心逾越人不同,身高俯瞰山破云,心高仰望天从容”的博大情怀,更是鼓励落选同学要有“花生米”的韧劲儿。他生动地说:拿起一颗花生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仁儿;又搓,红色皮脱落,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再用力搓,却无论如何也捏不碎花生仁!人生就是这样,总会屡受磨难并失去很多,但最重要和最实在的是要有一颗不屈的心。王黎光指出,艺术教育要有文化创新和服务社会两种功能。中国音乐学院不仅要培养出为国家和民族文化做贡献的艺术家,还要培养出大批行为高尚的平凡人。今后,任何国家级的比赛,学校都要统一组织,全力支持,目的在于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

    会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次交流会使大家受益非浅,王黎光院长的讲话鼓舞了人心,也使全院上下对今后的教学方向和学习方向明确了目标。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