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享有“中国的音乐圣殿”之称的北京音乐厅,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的国乐团、合唱团、马头琴社团的师生们上演了一场唯美的视听盛宴——“月上玉泉”音乐节。
家喻户晓的《茉莉花》、充满民族特色的《丰收祭》、充满生命希望的《春晓》等经典曲目,展示了玉泉国乐团的实力;从童声合唱《水乡谣》《当孩子诞生的时候》《童年叮叮当》《快乐飞翔》等流淌出来的天籁之音,诠释了童年的美好;而马头琴社团师生合奏的浑厚悠远的《醉草原》,则又将观众带到了茫茫的蒙古大草原,尽显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月上玉泉,冰洁而恬淡。月儿弯弯,银沙裹校园……”将音乐节推向高潮的,是由国乐团指挥韩学周根据玉泉小学高峰校长所作的校园原创歌曲《月上玉泉》而作曲的民乐小合奏《月上玉泉》。这首曲子勾勒出夜色笼罩下的玉泉小学,柔美静谧的幸福画面,表达出作为教育人内心的恬淡幸福,和为孩子们营造童话般校园的美好愿景,此次北京音乐厅的展示为首演。
“音乐节,不仅仅提升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能让孩子们学会合作、互动、交流,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彰显每个人独特的作用。” 为了鼓励艺术教育发展,高峰校长亲自担任学校国乐团的名誉团长,并亲自写了18首原创校园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表达对学校的热爱。而将音乐节设在北京音乐厅,就是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展示机会和平台,营造一个高品位的艺术育人氛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知艺术、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
“一个不懂艺术的民族,怎会优雅潇洒,怎能拥有幸福的明天?”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戏剧、舞蹈、书法、剪纸、毛猴制作、布艺、泥塑、民俗工艺、木工制作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类的自主选修课课程,形成了玉泉的特色和传统,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艺术特长和爱好,让玉泉学子在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和氛围中,激励精神,温润心灵。
“美育的过程,就是让孩子们和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物相遇的过程。”高峰校长表示,为了加强全景育人的功效,艺术课程向艺术节延伸,打破课上课下、学科之间的边际,拓展和深化了教学目标。比如,将音乐课延伸,开发和完善了《午唱》课程,让每个孩子都会传唱《玉泉系列歌曲》。
为了形成美育改革创新的合力,学校还将艺术教育延伸到社会和家庭,专门编写了《家庭教育课程纲要》,让每一位孩子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足迹走遍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北京艺术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艺术家故居等艺术类场馆,全方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发展孩子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以美育人、润物无声、走心暖心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为一生的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