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邹文琴教授“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燕园弦歌”活动讲座北大开讲

  邹文琴教授“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燕园弦歌”活动讲座北大开讲

  2018年3月28日晚,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 燕园弦歌”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启航。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邹文琴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传统音乐——音乐家的摇篮》的讲座,并与学生韩红、吴碧霞、雷佳、吴静等现场范唱。当晚,百周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大学有关领导和师生,以及其他院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近1500多人共同聆听了讲座。

  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沈诚教授主持。他说,邹先生默默无闻地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始终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守着为人师表的标准。希望教师们像邹先生这样坚守、传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重塑教师队伍在人民群众当中应该有的地位和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讲座中,邹文琴先生以自身学习和教学经历与大家分享尊重珍惜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要将传统音乐、传统文化的神韵和魅力,以崭新的形式及审美方式服务于当今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加积极的社会效应。

  讲座上半场,邹文琴先生谈到,中国传统音乐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精髓、民族精神、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质,我们有责任、义务去思考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音乐文化的神韵及魅力,以新形式满足当今社会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效果。邹先生强调中国传统音乐对中国声乐的重要性,尤其民间音乐更是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大家应更多地从“讲内涵、讲含蓄、讲意境、讲画面”四个方面去感知中国声乐作品,才能把歌唱好。她认为,包罗万象的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发展的沃土,汲取了民间戏曲、说唱、民歌风格和特点的中国声乐更是如此。邹先生向在场的广大非声乐专业观众们讲授了歌唱的正确呼吸方式以及如何运用好歌唱的“乐器”即发声器官等方面的知识。邹先生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持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总结了上半场的讲座。

  讲座下半场,邹先生从教38年间培养的学生代表现场为大家范唱。他们有音乐院校教师、专业院团歌唱演员、职业流行歌手,也有声乐专业在校学生,演唱方式体现了中国声乐多姿态、多色彩的特点,歌曲更是融合戏曲、民歌等中国传统音乐要素,给大家带来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美的听觉享受。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师吴碧霞以一曲京剧唱腔的演唱《卜算子·咏梅》开场,赋予了整首诗词新的生命力,流淌出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她演唱的第二首极富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民歌《一杯美酒》,专业的唱腔、美妙的歌声打动了在场的观众。

  中国音乐学院在校生张昊天用苗语演唱了一首思念母亲的歌曲《呀嘛呢》,感情真挚热烈;他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熟悉的旋律引发现场观众共鸣,打起节拍一同歌唱。随后,总政歌剧团一级演员吴静带来了《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和《战士与母亲》两首歌曲,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着实让人感动。接着,来自湖南的教师黄新平带来了一首极具湖南地方特色的花鼓戏《浓茶调》,不仅歌声动听,表演也让现场观众忍俊不禁。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雷佳带来了她的代表作品《芦花》,歌声婉转悠扬,大家如同置身在花的海洋;她演绎的另一首具有湖南花鼓戏韵味的丝弦小调《洗菜心》,灵动优美,欢乐的劳作场面跃然眼前。最后,韩红为大家演唱了《绒花》和《九儿》,歌声赋予的情感震撼全场。

  讲座得到了来自北大艺术学院、歌剧研究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的师生以及北大人民医院教授们的高度赞扬,前来聆听的清华、北师大、北外、首师大等各大高校师生,以及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在华留学生反响强烈,纷纷表示切身感受到了中国音乐传承的力量,感谢中国音乐学院将这样的讲座形式开进北大校园,希望今后学校间密切合作,让大家有更多机会置身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盛宴。

  今后,中国音乐学院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契机,以“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为平台,从历史渊源、文化传承、艺术实践及理论依据四个方面,系统推进“中国声乐”学科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理论研究、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建设工作,使“中国声乐学派”成为继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之后,重要的东方声乐艺术学派,从而带动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等支撑学科的全面发展,构建起完善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推动中国音乐学院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