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主页 > 琵琶 > 琵琶教程 >

琵琶演奏家李贵昕回复乐友问答

各位乐友您好。

  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没有及时回答乐友和同学们提问的有关问题,对此深表歉意。下面就综合大家的诸多提问集中回答如下:

  问、演奏琵琶时,总也找不到满意的感觉怎么办?

  答:这个问题是琵琶演奏高级部分的专业性问题,是高难度的深层次问题。它是由琵琶演奏家自身的情操、气质、音乐修养、文化素质所决定的。所谓感觉,就是演奏者的情感随着乐曲发展形成的音乐形象。只要感官形象产生了,乐曲的表现力就丰富感人了。对这种问题,就是多年的老艺术家有时在舞台上也有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没有全部投入到琵琶演奏和乐曲进行的情感中;二是受舞台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时产生慌乱心里,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和感情投入;三是对所演奏乐曲的背景、主题、意义理解的不深不透,没有将其化为心中的音乐形象,进入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四是自己的演奏技术还有欠账,满足不了乐曲艺术的表现需要,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技术表现程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1、加强琵琶演奏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加强快速弹挑、过弦、跳把、琶音、音阶等重要基本功练习,使其完全达到乐曲演奏的技术需要。

  2、反复试唱乐曲,找准乐曲的情感表现和处理方法。首先要划分乐曲的段落,研究理解各段落的不同音乐形象和不同的情感表现方法。找准每个乐段的内在情绪属消沉、悲痛、喜悦还是激昂的,然后用重复试唱的形式熟悉乐曲,调动自己的情感投放积极性。通过重复试唱,把乐曲的音乐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世界,让自己进入表现音乐形象的思想境界。带着自己的感情状态,再试着演奏乐曲,就会比较容易的进入音乐形象的情感状态。脑海中始终荣绕着音乐故事与音乐形象交织在一起的活动镜头,如演奏《草原小姐妹》心脑便随着音乐的发展,眼前展现出草原、蓝天、白羊、小姐妹、风雪、战斗等一幕幕画面。感觉找到了,就能产生声情并茂的境界,演奏出来的音乐就能获得鲜活、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3、要加强高度集中演奏精力的专门训练。综合大家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在演奏琵琶时,大脑很难行成音乐—感觉—形象—意境的发展线条。总是时断时续,更谈不上演奏激情。弹出的乐曲旋律支离破碎,苍白无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是做好演奏前的精神准备,要强迫自己忘掉一切与乐曲无关的琐事,把自己的大脑神经全部集中到乐曲演奏中来,达到“琴人一体,声情贯通”的程度。白居易描写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这个道理。二是在练琴时,要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克服边弹琴,边看电视;边弹琴边聊天的恶习。做到练琴就等于正式上台演出,用演出所具备的条件约束练琴规范。时间长了,良好的练琴习惯就会成为自然。避免由于练琴不认真,精力不集中导致的上台演出时,面对观众心发毛,手发抖,曲不成调心发慌的尴尬局面。三是要创造条件锻炼自己成熟的演奏心态。具备良好的演奏心态,仅靠舞台演出是不够的,因为正式演出的机会比较少。建议同学们一是多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如积极参加社区、学校、部门等组织的各种演出;四是创造条件主动给大家演奏。给自己的同学、家长、亲友等演奏,让他们即当观众,又挑毛病;三是约自己的琴友、同学轮流演奏,一人弹,大家听,互当观众。通过上述多种形式,逐步锻炼自己的良好演奏感觉和心态。五是科学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刚中有柔、强中有弱、亮中有暗、动中有静、神气贯通、收放自如。努力创造鲜活的音乐形象,旺盛的精神境界,增强琵琶音乐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4、加强演奏动作及姿势的训练。具备规范、大方、舒展的琵琶演奏动作,是琵琶演奏成功如否的重要条件。据我平时教学和组织演出发现,有的演奏者在演奏时动作过大、过乱、过于夸张,显得很零碎;有的一上台就紧张、呆板、缩手缩脚;还有的表演动作一味追求好看,摆花架子,虚弱无力,动作与音乐主题不和拍,两层皮。

  怎样才能规范琵琶演奏动作和姿势呢?我认为:一是要遵守各种琵琶演奏指法的自然运行规律,扫、拂、弹、跳等指法都有它自身的动作顺势,不要故弄悬呼,画蛇添足。右手的手势里、外、上、下顺其自然就可以了。二是两只手的演奏形状呈半圆型。左手手腕要保持平行,既不要下垂也不要上翘;右手除了演奏发音颗粒性较强和满轮等指法可以打开手指外,其它指法都要保持半握拳状态。三是拂的指法要坚持手腕动作小,小臂动作大的原则。掃拂动作运行取平行、倾斜角度,视演奏情绪和音响效果而定,无论使用那种指法,右手都不要离弦太远。四是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变化,要随乐曲情绪而转换;头部持低、昂、平、斜的角度,要随感情变化而转换,演奏热烈火爆的旋律,头部的动作幅度可以适当大些。尽力克服低头弹,怕人看的拘谨姿势。

  总之,我们在练琴或演出中,演奏动作都要符合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的要求。淋漓尽致的刻画音乐形象,让激情燃烧自己,充分、自然地体现自己的演奏风格。一个人的演奏风格,是内在文化底蕴、知识积淀、艺术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学不来的东西。因此同学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艺术修养。积极实践自然、大方、得体、舒展的演奏风格,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琵琶演奏艺术目标。

  问、练琴时为啥两手总感觉别扭不听使唤?

  答:这个问题实际是两只手配合不默契的原因。其根源在于双手缺乏应有的力度和速度。弹琵琶与弹其他乐器不同,弹琵琶手指的方向是向外,用反劲,所谓“反弹琵琶“就是这个意思。古筝等弹拨乐器的手指动作是向内勾,用的是正劲。因为手指在全身结构中属末梢神经,力量较弱且不灵敏,是弹琵琶的自然障碍。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增加双手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的力度和速度,一般讲,手指有劲了,速度也就提高了。建议同学们要定期定时坚持练习琵琶基础练习曲。根据自己现有的技术水平,逐步选择相应级次的练习曲目。要从慢、从易开始,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避免急于求成,心急跑粗。每天进行练习曲的练习时间要占全部练琴时间的百分之五十。要肯吃苦,肯动脑,讲究方法,持之以恒的练琴,一直练到左手每个手指尖磨起茧子,右手指感到弹跳和轮指有较大的阻力。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骄傲松懈,要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满意的演奏成果。

  问、学习琵琶需要几年功夫才能成功?

  答: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用年度来衡量。常言道“一年古筝,十年琵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琵琶比古筝难学些。据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反映,新生入学分器乐科时,都不愿意学琵琶,其原因是闲这玩意难度大,不容易出成绩。是的,琵琶的演奏技法数量多、难度大,就学习来讲,比一般的器乐入门难一些。古筝、二胡容易上手,尤其古筝,学三个月就能弹出比较委婉的曲调。学琵琶可能二至三年也弹不出理想的旋律,看不出明显的功力。但也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难,关键是看学生的练琴时间是否达到老师规定的学时,能否在一周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标准。一般的说,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每天坚持练琴三个小时,五至六年就能达到国家十级演奏水平;如果肯吃苦,悟性高,讲究方法,能达到专业证书水平。如果三日打鱼,二日晒网,一个月练不了几个小时,就是学上十年,也很难达到中级水平。经验表明,老师的指导只能占成功率的百分之三十,学生的自觉练琴却占成功率的百分之七十。学琴不同于学语文、数学,懂得公式就能够计算。学琵琶必须靠勤学苦练,吸收消化大量的技术方法,音乐知识、积淀雄厚的演奏技巧,才能掌握良好的演奏水平。这就说明练琴在学习琵琶中是多么重要啊。

  问、多大年龄学习琵琶最合适?

  答:学习琵琶应该说不受年龄限制的,关键取决于学琴的热情和练琴的毅力如何。目前,我的学生当中有5、6岁的,也有5、6十岁的。但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第一带着专业目标学琵琶。为了将来考音乐学院或者专门从事琵琶演奏职业,抱这个目标的同学,就应该从练童子功开始。也就是说要从6、7岁开始学琴。一方面能够从儿童阶段就打下坚实的琵琶演奏基础。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学校课程少,孩子有充足的练琴时间。如果到了十三岁再开始学琴,这个阶段已经到了读4、5年级的时候了,学校布置作业越来越多,又加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领着学生天天补课,导致孩子练琴的时间越来越少。等孩子上了初中后,也就是初中3、4年级时,学生基本不能正常上琵琶课了。所以要在6、7岁时开始学琵琶是最好阶段,等到念初中以前就全部学完了琵琶的中级课程。有了这个关键性基础,为继续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是业余爱好为了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年龄可在55岁以前学琴都可以。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60岁才开始学画画,最终成为世界国画名家。成年人学琴有一定的优越条件,能够坐住板凳,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有自觉的约束能力。只要坚持经常,定期上课,定时练琴,演奏能力会日趋攀升,5、6年后,照样能考过琵琶高级演奏水平。

  最后,祝同学们琴艺天天进步,取得优良演奏成绩。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