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
主页 > 陶笛 > 陶笛教程 >

对陶笛演奏中运气、含气和留气的探讨

  陶笛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属于横、直吹的闭管乐器。从各地出土的陶器来看,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各自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后发明和制作了陶笛。演奏的技巧及风格也不同。然而,对于陶笛而言,用气息支撑声音是第一要义的。下面笔者就对陶笛演奏中运气、含气、留气以及循环换气的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作为陶笛演奏者需要了解陶笛的各类品种:四孔、六孔、七孔、八孔、九孔、十孔、十二孔、双管、三管(可吹复调)、四管等等;根据乐曲要求选择最适合表现该乐曲的陶笛。规范陶笛演奏姿势及掌握其要领口诀:
 
  风门正,笛身平,   头要直,胸要挺,
 
  双唇闭住微微笑,   轻含吹嘴半厘长,
 
  十指弟兄齐上阵,   莫使陶笛身摇动。
 
  指指按孔要严实,   关节放松手才灵,
 
  高低起落有规格,   多余动作丢干净,
 
  双臂张开四十五,    演奏姿态忌做作,
 
  自然放松特大气,   态度认真见真情。
 
  陶笛初学者要弄清楚“口型”、“风门”、“口劲”、“口风”、“吹口”、“位置”等术语的含义:
 
  “口型”:是指陶笛在演奏时上下唇要求放松,呈微笑状。
 
  “风门”:指上下唇之间的小孔。吹低音“风门”要大,吹高音“风门”要小;吹强音“风门”要大,吹弱音“风门”要小。
 
  “口风”:从口腔里吹出的气,指吹气的强度及用气的流量
 
  “口劲”:控制唇部松紧的肌肉伸缩力。通过“口劲”的松或紧,达到控制音量、音色、音高的目的。在初学时,用一般的口劲,随着练习的进度,逐步提高控制的能力。
 
  “吹口”:即陶笛上的吹孔。吹口放置在上下唇之间,不可碰到牙齿。更不可用牙齿咬住吹口,吹口只要含一点点,“轻含吹嘴半厘长”,不宜太深。
 
  “位置”:指“风门”与吹孔之间所构成的角度。正常情况面部与吹孔成90度。
 
  上述“口型”、“风门”、“口风”、“口劲”均为对演奏者而言;而“吹口”是对物而言;“位置”则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和纽带。 “口型”、“风门”、“口劲”、“口风”、
 
  “吹口”、“位置”等等这些都是陶笛演奏者学习陶笛时必须了解的基本常识。
 
  陶笛的演奏技巧可分为三大部分:即运气、指法、舌的技巧。
 
  陶笛的运气技巧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陶笛演奏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和乐曲感情的正确表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实验证明: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为16—18次,而空气的吞吐量也不很大(约1500毫升)但在管乐器的吹奏过程中,由于乐句及乐曲感情的需要,这种呼吸的节奏和空气的吞吐量就大大地改变了。这一改变,也要求吹奏者的吸气途径和呼吸方法也隨之改变。
 
  一般情况下,空气是经过鼻腔吸入肺中的。然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当旋律进行时,尤其是快速的旋律,吹奏者既不能从容地由鼻腔慢慢地吸气,更不能靠鼻腔来迅速吸入足够数量的空气,这时就非得借助口腔来帮忙不可。吹奏过程中的吸气方法是,口微张,舌平放于下腭,口鼻同时吸气,以口为主。吸气时总的要求是吸得快、吸得多、无杂音,主观上感到轻松。为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对呼吸的方式进行分析,因为无论是演奏家还是初学者,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某种呼吸方法的。为此,我们应该对各种呼吸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自觉地掌握最佳的呼吸方法,并熟练地运用它。
 
  呼吸的方式有三种,即胸式、腹式(亦称横膈膜式)和胸腹式(亦称混合式)三种。
 
  胸式:
 
  这种呼吸方法的特点是,呼吸主要在胸部进行。由于靠强有力的呼吸肌的作用,因此在不过量的吸气的情况下,是比较轻松的,吸气也比较迅速。幼儿园的小朋友吹奏陶笛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吸气时由于横膈膜没积极参加,有时横膈膜还向上提,也就大大缩小了胸腔的容积,使肺的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吹奏者往往会感到疲劳,“呵气”连连,这是因为大脑缺氧的缘故引起的,因此为了吸入足够多的空气,采用胸式呼吸方法的人,这时就常常会靠耸起双肩来增加肺的容气量。这样,不仅影响了吹奏者的姿势和形象美,而且也增强了颈部、胸部肌肉的紧张度,容易使人感到不适。因此,这种呼吸方式,多数情况下已不为管乐演奏者所采用。
 
  腹式:
 
  腹式又称横膈膜式。这种方法吸气时横膈肌收缩,横膈膜下沉,使肺的下部迅速充气,这时肺就向下扩张。据测定,成人横膈膜可下降三到四厘米,而每下降一厘米,肺容量就增加二百五十至三百亳升。这种呼吸方式的优点是,由于横膈膜及胸廓的下部富于弹性,腹部的肌肉又很坚扨,因此呼吸轻松。人们在自由呼吸,或是睡眠中,都是腹式呼吸,就是这个道理。腹式呼吸虽然有横膈膜的积极参加,但上肺没有积极地发挥作用,这就明显地表示,运用腹式呼吸,呼吸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胸腹式:
 
  胸腹式呼吸正是综合了胸式和腹式的呼吸优点的。由于呼吸肌肉全部积极参加工作,所以各部分呼吸肌的负荷比较均衡,肺的容量也就达到了最大值。通过比较,呼吸量最大的当然是胸腹式,这是亳无疑问的;演奏长乐句应该采用胸腹式,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是否演奏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必须采用胸腹式呢?当然不是。这是必须弄清楚一点,吹奏短而弱的乐句也采用胸腹式,不仅不必要,而且是有害的。这是由于胸腹式吸入的空气量虽然最大,参与呼吸过程的肌肉也最多,因此体力消耗也最大;另一方面,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呼出的空气量过小,滞留在肺中的空气量过多,这就影响了肺中氧气的交换,造成人体的慢性缺氧;更有甚者,长此以往会使肺泡丧失原有的弹性机能,引起肺气肿。吹奏过程中,遇到不太长,音量不太响的乐句,还是运用腹式比较好,因为在遇到长乐句时很容易由腹式呼吸转为胸腹式呼吸。 吹奏过程中不仅吸气不宜过饱,同时也要避免吐气过净,这是因为吐气过净就必然引起因呼吸有关的肌肉的过分紧张。要想吸气,首先得让这些肌肉放松,这无疑地延缓了吸气的速度;若不放松就立即吸气,吸气必然过猛,这猛烈的吸气很容易导致肺泡的损害,有时会引起支气管的破裂。为此,根据乐曲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深度是充分发挥表现力的重要保证。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呼吸方法,在时间上基本是均衡的,但在吹奏时则要求气息在短时间内吸得多而深,呼气时,尽量控制并延长,这样才能较自如完美地表达乐句和乐曲。呼吸方法有前面讲过的胸式、腹式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混合式)等三种,而混合式则为大家所公认和首推。赵松庭先生对掌握呼吸方法的要领如是说:
 
  双肩不可上下动,  胸腹同时来扩张
 
  缓吸平吹全身松,  腹肌不必空自忙,
 
  急吸超吹劲往下,  丹田鼓气力度强,
 
  口鼻兼用看需要,  切记呼吸有声响,
 
  莫到无气才吸气,  均匀呼气流水长。
 
  这段文字谈到了吸气的方法之一是“胸腹同时来扩张”(也即混合式),这样气才能吸得多,相对来说也更科学和合理。
 
  胸式、腹式呼吸都为自然呼吸,而胸腹式呼吸则是一种人为的有控呼吸。
 
  关于运气
 
  所谓运气就是对运行中的气息加以控制、变化。当你吸好一口气后,就是如何运气或者呼气的问题了,因为除了吸好气和保持住你的气息后,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运气,也是达不到我们最终目的的。初学者一定要弄清什么是最基本的最本质的东西,狠下功夫把它掌握起来。前面提到的呼吸要领中有“缓吸平吹全身松”一说,这里所谓的“平吹”,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运气要领。一般当我们刚刚吸好一口气时,气息是充盈的,这时我们需要把这口气慢慢地均匀而稳定地呼出去, 最好是从开始到结束的用气量都能始终如一,也就是我们平时基础训练时所要求的“平直音”或叫“保持音”,这也是最基础然而也是最重要的气息基本功。只有把这个基本功练好了,才具备吹出流畅连贯、抒情悦耳、优美动听的好曲子的条件,这里的关键是气息呼出的“均衡与平稳”,为了练习与提高自己的气息控制能力,可以去体会一种近似“含而不发”的感觉,这时你会感觉你的出音既平稳又持久。我们在训练中,需要克服的是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一泻如注”,就是刚一吹,气就吹完了,藏不住气,因而无法完成一句稍为长一点的乐句;二是“虎头蛇尾”,一开始气量很大,因控制不住,刚到后半句,气就很弱了,不用说有时还需要渐强,就连弱音坚持都比较困难了,因而也达不到圆满完成乐句的要求。
 
  那么,平吹的要领,应该怎么去练习和掌握呢?我认为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进行:
 
  先吸好一口气---停一两秒钟(以适应扩张的感觉)---在保持住的前提下把气平稳均匀地呼出(这一阶段要有把气藏得住的耐心)---尽可能地坚持扩张的状态,再随着气息的不断呼出而慢慢地逐步收缩---在最后快没气时争取再坚持拖一到两拍(这一点很有实战意义)。这样的基础长音练习(一口气一个音,低、中、高音都要练),最好能每天坚持十分钟左右。久而久之,我们的气息控制能力和运气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和加强。
 
  当然,在实际的演奏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和要求,比如渐强、渐弱及高、中、低音的气息风门控制,气震音(波浪音)等等,在练好平吹的基础上,也应进行这些训练,以提高和丰富我们的乐曲表现能力。但练好平吹是基础,只有在练好平吹的基础上,对气息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时,才有可能把渐强、渐弱等等要求进一步练好。
 
  另外平吹不光是一个基本功,在实战中也是非常实用的一个方法,在很多乐曲的吹奏中,特别是一些舒缓的乐句,如抒情风格的大段连音(如《春绿江南》《红杏枝头》等,曲作者徐昌茂),甚至是大段的吐音,都可以广泛运用这一方法。在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方法后,本人以为即使是在诸如渐强渐弱等等对气息要求有相对难度的地方也是照样可以运用这一方法来控制和运用的,只不过你的气息是要随着渐强渐弱的要求也要均匀而有规律地渐强渐弱,从而得以顺利完成乐句的要求,收到意想的效果。运气就要气沉丹田,吹出的音质要结实纯净,这是演奏的关键所在。我们讲气沉丹田,不是说气吸丹田即强调腹部加强控制,实际上气是吸不到腹部的,吸气只能在肺部,或者说只能在胸腔。气沉丹田只是一种意念和意向罢了。
 
  关于含气
 
  所有的吹管乐器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陶笛当然也不例外,而且陶笛的演奏在运气的掌控方面难度更大。笔者在演奏陶笛时比较注意口风的控制,笔者以为气流的速度宜慢宜缓,不宜快和急。高音区气流流速可以适当加快,但要保持音量的平衡、音色的统一。但从总体上讲,陶笛初学者要学会嘴里含气,什么是含气,即在陶笛开始演奏前口腔里先储存一口气,不要太多,这就是所谓的“含气”。“含气”的好处可以避免直吹,使音色优美,低音饱满,高音通透。通常低音要用较小的气流量来吹奏,如果一开始气流过大,音容易偏高,这样音准就不容易把握;中音区要演奏得放松(务必注意两手的中指不要碰及副孔);高音区要流畅,气流速度要适当加快,但不可过猛,耳朵自始至终要注意音准。演奏陶笛归根结蒂一句话:就是大道自然。
 
  运气训练
 
  基本要求:1.从PP到ff“﹤”,从ff到PP “﹥”。2.音高不变(音准要求)3.强而不噪,弱而不虚(音色要求)。
 
  训练方法:每日吹长音(强弱变化)十分钟,除要有强弱变化外,其他与长音训练相同。但要注意两者的训练目的不一样。
 
  要领:运气(气息控制)的训练比较复杂。陶笛演奏者要仔细地领会下面的讲解:
 
  运气的关键,在要有足够的“口劲”以及与它紧密配合的“口风”。有足够“口劲”,才能使“口风”即使细如一线,而气压不变,这样才能使演奏弱音时音高不变;有足够的“口劲”才能使“口风”即使细如一丝,而气流也能集中成一束,才能使演奏弱音时音质纯净。“口劲”的训练是长期的。“三天不弹,手生荆棘;三日不吹,唇长绒毛”。越是细致的技术工夫,越是如此。“口风”的紧密配合,是非常灵活的。“口风”的大小一方面由嘴唇控制,另一方面与受风口的位置有关。
 
  口风、口劲、受风口的位置与气压、音量、音色、音准等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要正确地处理。
 
  (1)口风细,音量弱;口风粗、音量强。
 
  (2)口风细,音要低;口风粗、音要高。
 
  (3)气压强、音量强,音要高。
 
  (4)气压弱、音量弱,音要低。
 
  以上四种情况的产生,是有规律性的,运气训练就是要把这些规律控制起来。举例如下:
 
  (1)口风细、口劲足、气压强,音量弱,音不低。
 
  (2)口风粗、口劲松、气压弱、音量强、音不高。
 
  总的来说要做到:(1)音量能强能弱;(2)音色不噪不虚;(3)音准不高不低。
 
  关键的关键在于耳朵的听音能力。
 
  循环换气训练
 
  循环换气是我国民间乐器唢呐的演奏技术。在陶笛上使用这项技术困难较大,如果没有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那是不可能的。在陶笛上进行循环换气要有极细的口风与很足的口劲,这项技术较难,但是值得一学,因为它的用处较广,而且只要训练得法,也不难学会。一般来说,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学会,并能应用。
 
  训练方法及步骤:
 
  1.先学会循环换气的基本动作(不必在陶笛上练)。开始时可以鼓腮,也可以不鼓,做成吹陶笛的口形,通过口腔肌肉的收缩使气从口腔内挤出来。注意口风要极细,逐渐地学会在一面向外挤气的同时鼻内吸入空气,接着向外吐气,使气流不断。同时丹田加强控制。
 
  2.在陶笛上练,做到长吹不断。不要鼓腮,注意换气时口形不变。
 
  3.用“颤音”、“低音”、“弱音”练习换气,因为这些音比较容易换气。
 
  4.逐渐学会在旋律中应用。
 
  要求:(1)呼吸无声晌;(2)音高不变,音色不变,听不出痕迹;(3)不紧张,看不出痕迹,(4)持久。
 
  每日结合长音、颤音及气息控制训练十分钟。从低音到高音四拍,一口气吹完。从高到低,每音四拍,一口气吹完。先练颤长音,再练一般长音加指震音,再练气息控制长音加换气。
 
  注意:练习换气时用气的强度比起一般的长音可以吹得轻一些。
 
  现在已有人创造性地把循环换气应用到双吐技术中去,它的要领是:
 
  (1)双吐的舌头动作“TKTK”改为 “TPTK”即“特科特科”改为“特泼特科”。
 
  (2)在舌和唇部做“P(泼)”的动作时,使用循环换气技术。如对此项技巧感兴趣,可以在不占用正规训练时间的情况下进行摸索及练习。
 
  总的要求:(1)呼吸无声响;循环换气时音高、音色不变,听不出痕迹;(3)不紧张,看不出痕迹;(4)持久。
 
  为什么有些地方可以用“循环换气”技术,有些地方却不能使用?使用了“循环换气”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音乐效果?要进行分析。
 
  关于留气
 
  “留气”是演奏的术语。是指乐曲中每一处需要换气的地方都需要留气,不留气谓之“直吹”,这是陶笛演奏者之大忌,因为直吹就吹不好陶笛。即使演奏最强烈的乐曲也要留气二分,最合适的应该是留气三分,标准是:能强而音不高,能弱而音不低。吹孔与脸部应成直角。初学者要以主要的精力进行“留气三分”的训练。根据乐曲的需要,以及音准的要求,选择留气的程度,是中国陶笛的一种重要演奏技术。不同的留气,采用不同的口劲、口风与不同的吹孔角度,在技术上并不很困难。在训练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音律观念上。
 
  训练方法:(1)模仿不同的留气。教师吹一句,学生跟一句。(2)给予不同程度的标准,要求保持不变。演奏结束时检验标准有无变化。(3)这种训练要经常进行总结、评比。
 
  在演奏中使用循环换气的留气要控制在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
 
  我把运气技巧归纳为:①气息控制;②气息变化;③气震音;④循环换气
 
  指法的技巧:赠音、打音、叠音、颤音、滑音、历音等。
 
  舌的技巧:可归结为单吐、双吐、循环双吐、三吐、轻吐、碎吐、花舌、喉音八种。
 
  这虽然是三个部分,但在实际演奏中气、指、舌的运用是统一的、互相配合协调的。尤其是气与舌必须相结合。
 
  以上技巧,大都属于装饰性的,并不是本质性的东西。而音乐的本质离不开“声”和“情”。声:指有组织的乐音,符合音调、音品、音量等特性,它的组织要符合逻辑性。情:即通过乐音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因此,不注意本质的东西,片面强调技巧是舍本逐末、轻重倒置。管乐器究竟吹什么?说穿了就是两个字:“吹情”。
 
  综上所述:运气是技巧;留气是陶笛演奏换气时必须掌握的技术;含气是方法;循环换气既是方法,也是技术更是高难度的技巧。
 
  【参考文献】
 
  《中国箫笛史》林克仁著
 
  《笛艺春秋》赵松庭著
 
  《十二孔陶笛基础教程》赖达富著
 
  《谈竹笛教学中呼吸与运气的把握》孔迪著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