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主页 > 小提琴 > 小提琴选购维护 > 小提琴选购 >

小提琴定价与选购

第一,材料。我想这也许是最基本的价格构成了吧?就有点像电脑或汽车的配置,也有点像红木家具的定价,海南黄花梨即使是劈柴都远比一件同样重量鸡翅木的精美家具贵得多。现在2万元以下的提琴好像也都是按照木材的产地和年份来定价的。首先是欧料还是川料似乎就大致决定了一个价格范围,欧料的当然要贵过川料的,然后是年份——八年风干的卖5千,十年风干的卖8千,二十年风干的卖两万……等等。

但问题是,材料对提琴的质量影响到底有多大?难道真像本论坛一个朋友在评论郑锦龙老师的琴弓子所说的“七分料,三分工”吗?材料的产地和年份其实是一个只有制作师本人才能说清楚的事,一般购买者根本搞不清,甚至个连制作师都不一定能真正说清楚,只有卖木头人最清楚。 换句话说,有没有这种可能?你花一万五购买的一把所谓欧料加自然风干20年的新琴,与一把价值五千元的新琴,在材料上完全是一样的?

第二,产地,这里说的是提琴的产地。这似乎在老琴市场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好像产自意大利的一定是最贵,其次是法国、德国。我们知道俄罗斯也是个音乐大国和森林大国,但好像很少有人对俄罗斯的小提琴感兴趣不知为什么,这会不会是一个价值低估,或投资机会?

另外,国产的提琴制造是否也存在产地的差别?比如南北差别?江苏的泰州和北京的顺义都是著名的提琴之乡,家家做琴,户户卖琴,村村办厂。哪里的会好一些?

第三,制作师。显然这是一个对于提琴质量最为可靠的一种保证。

但问题是,我国目前对提琴制作师是否有一个科学、严格、权威的资质认定,就像紫砂壶制作师那样。再有就是,有些著名的制作师其实是制作室,是一个团队,一个车间,甚至是一个工厂,制作师也许只是监制而已。我们知道,在医学或科学领域里团队的成果就是领头人的水平,如果你去医院找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做手术,很可能下手动刀的并不是那位名医,他只是在旁边指挥,但一般你尽可放心,这个手术小组的手术成果就是这位大师的水平。小提琴的生产也是这样吗?——只要在关键的部位让大师剐两刨子,敲两锤子产品的质量立马得到本质的提升,所出的产品与大师己出无异。

第四,声音。这是一个怎么追求都不为过,但又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定价机制。如果是制琴比赛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是专业人士或院团购买也可以想象——拉上一块幕布,让一个拉琴的吱嘎吱嘎的拉上一阵,然后一群音乐家们进行一通评说,据此评定出提琴的质量,但就一般的商业销售来说,这样定价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第五,工艺。人们往往更相信自己的视觉,事实也说明那些流传百世的名琴也大都做工精良。据说有人曾问苏—27飞机设计师什么是好飞机,他的回答很简单“好看的的飞机就是好飞机”,苏27也确实好看不假。在提琴界不是也流传着“新琴不听音”的主张吗?当然,谁都知道外观和声音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就普通购买者来说,一把漂亮的提琴无论如何都会比一把做工粗燥的琴更有吸引力。#p#分页标题#e#

(责任编辑:乐器学习网)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