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帕格尼尼的琴-----"大炮",是意大利的国宝,保存在热那亚的纪念馆内。
关于“大炮”,请看如下文摘的评述,小提琴爱好者可长长见识。
世界上最名贵的小提琴 现今世界上最名贵的小提琴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 (1644—1737,·享年93岁)和基塞佩·瓜那利(1698—1744, 46岁)两位名师晚年制造的精晶,每把琴价值上百万美元甚至高得多。行家说:只要你有钱,肯出高价,可以买到“斯特拉迪瓦里”琴;但“基塞佩·瓜那利”琴却绝难买到,因为收藏家不肯出让,例如非常响亮的“拉芳”(La Font,琴名)为台湾一华人收藏,绝不出让。而保存在博物馆的更是无价之宝,绝对不出售。例如帕格尼尼的“大炮”,克莱斯勒、海菲兹等大师的名琴,后二人都拥有两种琴,他们都把斯特拉迪瓦里琴出让了,而把瓜那利琴遗赠给博物馆。为什么“基塞佩·瓜那利”琴这样名贵、难寻?这是因为:
(1)安·斯特拉迪瓦里制造提琴达五十年,数量较多(完好保存至今的不多),而基塞佩‘瓜那利制琴总共只有十四年,数量少(保存完好的更少),物以稀为贵。
(2)两种琴都音色优美,音量大。两个多世纪以来,至今仍未能制造出超越它们的提琴。基塞佩·瓜那利琴G、D弦更洪亮,最主要的特色是穿透力强,在大乐队合奏中也能听到它穿透出来的琴音,因而在大音乐厅演奏协奏曲效果更佳。
(3)安·斯特拉迪瓦里积50年之经验,晚期制作的精晶已臻完美,因此后期的精晶规格基本相同。而基塞佩·瓜那利为了竞争,不断研究探索、创新、试验,力求制出更优越的极品,因此后期每把琴都各有不同的特色,更有“个性”。帕格尼尼的“大炮”就与众不同,琴板特别厚,尺寸略小些,这样的厚琴就连提琴家也难拉得响亮,非要有深厚的功底并且能适应这种罕有的运弓技巧不可。据帕格尼尼当时的乐评和听众的文字记录,他用这把“大炮”拉出惊人的音量,加以技巧变化多端,挥动他的“魔弓”就像魔鬼一样震慑、诱惑着听众,足以证明帕格尼尼的卓绝琴技。专家评论;现代的提琴家中,克莱斯勒和海菲兹两位大师最善于拉瓜那利琴,最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至今仍无人能及。
帕格尼尼遗赠的这把琴一直保存在热那亚的纪念馆内,视为意大利国宝,严格规定不许触动,不得借出。直到1937年,制琴专家察觉到这把琴濒临全毁,粘胶已干硬粉碎,如轻轻触动便会全部散开,已不能演奏。因上两个世纪以来保管条件差,当时还没有空调恒温恒湿设备。经专家研究,必须大修以挽救国宝,聘请制琴名家坎迪修理。提琴要经常演奏才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并渐人佳境,长久放置不震动则每况俞下,因此经琴师精心修复后,就指定专人(音乐学院教授)每天演奏一次。从1958年首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开始,每届获奖者都有幸借出这把名琴来开一次演奏会。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尼科罗·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及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
他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那亚。父亲是小商人,没受过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陀铃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在他7岁时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那亚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都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8岁就会写小提琴奏鸣曲。12岁,他在热那亚举行公开演奏会,获得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从十余岁起,帕格尼尼跟着许多不同的老师学习,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对于这早来的成功,他没有办法妥善的处理。在他十六岁时,他就开始赌博和酗酒,就在这个时候,荻达拯救了他,把他带到她的家去,在那里他又开始学习小提琴,共学了三年。在这三年之中,他也弹奏吉他。1805年他担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帕格尼尼的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皆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大概是继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灵敏,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他还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基于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钢琴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运用于小提琴的演奏中,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他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柏辽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如痴如醉,如魔鬼附身,技巧十分精湛。在帕格尼尼五十八年的音乐生涯中,共创作了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包括《钟》、《狩猎》等名曲。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一度挥金如土,赌博成性,与妓女鬼混。那双拉琴的手,那双抓住音乐翅膀的手,一只伸进了肮脏的赌场,一只伸进了狐臭飘香的妓女幔帐。他把金质的音符当作了筹码,输掉了不仅是自己的尊严,还有人格。
脱掉音乐的盛装,帕格尼尼背上了桎梏一样的债务,他被饥饿、疾病困扰着,最后不得不将心爱的小提琴变卖度日。他的小提琴要比约瑟夫·托查的杰西(意大利制琴名师瓜尔内里·德尔·杰苏1739年制造的小提琴,托查为它取名为杰西)命运还惨。有人说,帕格尼尼的双手和灵魂,被撒旦掌握了。在帕格尼尼辉煌的时期,人们聆听他的演奏时这样说:“才华横溢的大师你拉错几个音符吧,那样我们觉得你还像人类。”
但帕格尼尼还算是幸运的,当他堕落到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个善良的贵妇人,像天使一样降临到他的身边。这个贵妇人叫荻达。荻达清楚地知道,拯救帕格尼尼的生命和灵魂,必须从他的双手开始。因为帕格尼尼的堕落是双手开始的。首先,荻达将帕格尼尼接到乡村自己的一个别墅,对他开始了三年的精心调养:生活上的多滋味调养,心灵上的仁爱抚慰,还有音乐上的指导辅助。荻达手把手地教会了帕格尼尼吉它演奏指法,使他学会了用手指拔出与长笛相似的泛音和双音。帕格尼尼重新找到了手感和乐感,并创造出了小提琴演奏新技法。《狩猎》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第九曲的别名,其中一段双音,像是狩猎号角声,就是从荻达那里学来的。
手指的灵性恢复,取决于一位善良的女人之手的把握;而心灵的复苏,缘于荻达心中爱的呵护。帕格尼尼的音乐再生,是荻达用爱心拯救复活的。在乡村别墅静养的三年中,帕格尼尼学会了珍爱自己和他酷爱的音乐。在荻达的调养下,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热那亚,并在卢卡重新举办了小提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