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主页 > 小提琴 > 小提琴人物 >

中国小提琴家马思聪简介

  马思聪(1912-1987)著名作曲家和我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广东海丰人,出生于书香门第。1924年随其长兄赴法国,两年后考入南锡音乐院主修小提琴。1928年转入巴黎音乐学院继续深造。1929年秋回国,主要在上海、南京和广州等地演出,被誉为“中国的音乐神童”。1930年再度赴法国,随作曲家毕能蓬学习作曲。1931年学成回国后,历任私立广州音乐院院长、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讲师、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馆长、台湾交响乐团独奏家和指挥、中华音乐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以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和全国文联常委等职。

  他的创作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尤以小提琴作品居多。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思乡曲》、管弦乐组曲《山林之歌》、舞剧音乐《晚霞》、歌剧《热碧亚》、《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春天大合唱》等。

中国小提琴家马思聪简介

  熟悉马思聪的人都知道,这位著名小提琴家、原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是一个安分守己,谨慎小心,不肯冒险的人。马思聪的出走,是“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的结果。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赵X提供的材料很说明问题:“有一天,马思聪和我被派到学院里拔草。一个造反派(瓦工)对马思聪吼叫:‘你还配拔草!你是匹马,只能吃草!’说完,真的当场强逼马思聪吃草。还有一次,我见到一些红卫兵拿着尖刀威胁马思聪说:‘你要老实交代问题!要不,我就拿刀捅了你!’过后不久,大约是1966年9月份,马思聪对我说:‘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了啊!’”马家原来的厨师贾俊山,看到老院长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生活又这样困苦,常常冒着危险,送吃送用。看到老院长想不开,还百般劝慰。然而到了1966年年尾,再要马思聪熬下去,已是相当困难了。

  马思聪一家神秘地出走了。当时在北京,立即谣诼纷纭,有人甚至断言马思聪是在几位大人物支持下出走的。通过这次采访,我们终于摸清了真相:那完全是出于一些“小人物”的见义勇为。1966年8月中旬,在一次大抄家之后,王慕理便带了女儿马瑞雪逃到南京,躲在妹妹王志理家中。儿子马如龙逃到广州,依托舅父王友刚(牙科医师)为生。开始,他们总认为局势会很快好转,谁知却越来越乱,继而又从贾俊山那里得知马思聪有自杀的可能,这才下决心出走。这年九月底,王慕理、马瑞雪偷偷返回北京,想见马思聪一面。由于那时“黑帮”都不准回家,没有成功,只通过贾俊山了解了一些情况,便匆匆回到广州。王慕理通过两个弟弟的关系,找到了一位粤剧演员和她的丈夫(一家机械厂的工人),他们很同情马思聪的处境,便自告奋勇,为马思聪全家出走做了准备。

  1966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两派造反组织内战正酣,对“黑帮”的看管相对放松了一些。马瑞雪便于此时潜回北京。一天夜里,在一位医生朋友的家里,她和马思聪秘密见面。谈话是在这家的厕所中进行的,这位开业医师则站在门口替他们望风。父女俩长谈了好几个小时,女儿仍不能说服父亲冒此一险。马思聪回家后整整一夜辗转难眠,权衡轻重,最后,他到底听从了那位朋友的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走,断无生理;走了,将来局势正常,还可以回来。”下了决定以后,于1966年11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二,马思聪化装成工人模样,戴了大口罩,穿上棉大衣,临行还揣上了他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提心吊胆地登上火车,两天后便到了广州。1967年1月15日夜9时,一位轮船驾驶员用自己驾驶的那艘002号电动拖船,从广州市郊,载着马思聪一家四口,悄悄驶出黄埔港口,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他们到香港后,过境到美国定居。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