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杂谈
主页 > 逸事杂谈 >

福州十番音乐:民间天籁的艰难守望

那是一段奇特的音乐之旅:数名老街坊凑到一起,便是一个乐团。吹打间,丝竹管弦齐鸣,曲牌的节奏波澜起伏,缓时如高山流水,急时似风驰电掣。演奏到高潮处,几公里外都能清晰地听到乐声……


  80岁的陈英木常常怀念十番音乐以前的盛况。如今,闲暇之余,他会小心翼翼地拨弄着陪伴一生的椰胡、逗管、狼串等古老乐器,奏起古老的乐曲。


  据陈英木介绍,十番又称“十欢”,因流行于福州茶亭一代,又称茶亭十番。传统十番乐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10种。


  “每种乐器音色个性都很鲜明,穿透力强,10种乐器齐鸣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陈英木说,十番音乐既粗犷热烈,又不失优雅抒情,具有南北音乐风格交融的特征。


  忆起当年十番音乐演出的盛况,陈英木十分兴奋。他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十番风靡一时。只要是迎神赛会、婚丧嫁娶,必定举办十番乐会。


  “各个乐队之间,经常互相打擂。每逢节庆,场面相当壮观。台上,各个乐队鼓乐齐鸣,龙腾虎跃;台下,百姓群情沸腾,如痴如醉。”


  “那时候演出十番音乐的有十几个乐队,参与人数有上千人。可惜老艺人们如今转行的转行,离世的离世。”言语间,陈英木透着落寞。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本由福州台江区文化局编撰的小册子《福州茶亭十番音乐》。书中记录了18位新老十番艺人,然而在寻访的时候,却得知老一辈的艺人大多去世了。


  据福建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陈晓萍介绍说,十番音乐源于清代,民俗气息浓郁,被誉为“活态的文化基因库”。2006年,福州十番音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如今却面临观众流失、曲艺人才后继乏人的濒危之境。


  陈英木语调忽然激昂:“一想到我一年年地老去,无法把它传给后人,我的心都在痛啊!遗憾的是,现在年轻的福州人大多都不知道十番音乐为何物。”


  目前,由陈英木召集的十番乐队,大约20人,包括他的两个儿子和徒弟。乐队是松散的,平时各人都有自己的营生,演出时才凑到一起。


  然而,陈英木的孙辈中,没人要学十番音乐。如何培养更年轻的传人,是他最着急的事。他说,趁现在身体还行,很想多教几个年轻人,再过几年,只怕力不从心啰!


  “毕竟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寄托在十番音乐上了,再艰难,我也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里成为绝响。”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