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杂谈
主页 > 逸事杂谈 >

叶小纲:北京现代音乐节“磨剑十年”

叶小纲:北京现代音乐节“磨剑十年”

 

5月25日,“竞技场――2012北京现代音乐节交响作品音乐会”由张国勇指挥深圳爱乐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为听众呈现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五位作曲家的现代音乐作品。这场音乐会也标志着今年开始拆分为两季的北京现代音乐节首季活动落幕。这季音乐节共举办了10场音乐会(其中包括3场交响音乐会和7场室内乐) , 4场大师班, 2场美育论坛讲座, 1场“音乐是思想和情感的语言”讲座和1次高峰对话。10月,本届音乐节还将为大家带来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携手跨界艺术家刘索拉共同打造的以“汉藏友好”为主题的大型交响清唱剧《喜马拉雅之光》 、金平以多媒体融合为手段的创新实验戏剧《镜像》 ,以及刘索拉联手艺术家汪建伟精心打造的综合媒体清唱剧《自在魂》和第三、四期融合媒体论坛。

从最开始的认知度不高、观众不多到今年的多场演出爆满甚至有些场次卖起了站票,北京现代音乐节已在探索中走向成熟,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谈起北京现代音乐节10年的成果和经验,音乐节艺术总监叶小纲由衷地表示:“尽管10年来,这个活动依然很高端,依然很先锋,依然具备现代音乐精神中的探索性、实验性、前瞻性,但这些都没有妨碍普通观众以及广大音乐学院师生、音乐爱好者们的喜爱。这让我们很有信心:这样的音乐形式、音乐种类在中国是有市场的。坚持就是胜利! ”

10年来,北京现代音乐节始终坚持着“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加大中国现代音乐的对外传播,引领新音乐创作走向。对此,叶小纲表示:“10年间,我们在中国首演了几百部在东西方舞台上经常被演奏、各国观众已经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品,我们在给观众和音乐院校师生们补课。此外,我们还引进了几十位当代国际音乐大师,跟这些大师和作品面对面地交流、探讨使我们对世界现代音乐的认识更加清晰、准确。以前我们经常是在‘盲人摸象’ ,比如,这个教授从德国回来,那他的学生、他周围的圈子就认为现代音乐应该是德国那样的;这个教授从美国回来,他周围的圈子就认为现代音乐应该是美国那样的。现代音乐节引进了不仅是德国、美国,还有法国、北欧、南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作品,这才是真正为中国学界、中国观众把大门打开了,让大家看到了现代音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这两年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方式、方法和风格看,北京现代音乐节至少间接地影响了很多人的创作。这主要表现在:大家写作更自信了,更敢于坚持自己了。坚持‘引进来’的同时,我们还力助中国艺术家‘走出去’ ,我们委约了几十位老中青三代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并通过北京现代音乐节的本体和其他延伸出去的活动平台展示了这些作品。当代艺术创作尤其是学术型的、具有研究性的作品很难在舞台上演出,这让很多作曲家在创作时是有顾虑的,但北京现代音乐节让大家没有了这些顾虑,就真的是为艺术服务、为了自己心中那个理想在创作。音乐节还力争给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走进这个世界、走进主流音乐圈、走进最高级别的舞台。事实证明,很多人带着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的作品到世界舞台上演出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有些学生拿着在北京现代音乐节大师课上被点评的作品到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去考学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

谈到北京现代音乐节遇到的困难,叶小纲表示:“最大的困难是经费问题,我们是在用三流音乐节的经费做世界顶级的音乐节。委约作品更多的是靠大家对这个音乐节的信赖和个人的人缘。虽然大家为音乐节创作都不是为了钱,但每一个人写每一个音符都是非常认真的。因为大家知道这不单单是做一个委约的‘活’ ,而是为艺术! ”

谈到音乐节的未来,叶小纲说:“10年对北京现代音乐节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有一个深入的总结,也会在未来的几年中呈现出新的面貌:我们的管理和团队会更加优秀、升级、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艺术的角度,我们会把每一个子项目做大做强,不光是对西藏项目,而是对更多有很高文化内涵的少数民族的关注度会持续增高。明年还会有更多的活动,会把密集的活动拆分在不同时间段,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和场合能见到现代音乐并对它有更细致、更深入的了解。 ”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