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杂谈
主页 > 逸事杂谈 >

什么是交响乐?个人谈谈对交响乐的看法

  音乐!……除了音乐我还需要什么?音乐……啊音乐!——-莫扎持
  
  我从小生长在江南的一个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小乡村。孩童时代,我有时天天同小伙伴们一起沿着葱胧的野山坡或溪边的青草地放牛、放羊,也放过鸭。每到炎热的夏天,大家就整天泡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就去抓鱼、虾、螃蟹,采野果,或在溪边的小树林里捉迷藏,在草地里摔跤、打滚。有时爬到树上去掏鸟窝,用柳条做成柳笛尽情地吹。下雨了,我们就在小竹林里用稻草搭起小棚子避雨。我是一个十分淘气的“铁蛋”。长大后我常遗憾自己没有出生在一个教授家庭,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但我曾经是一个在大自然里尽情玩耍、天性舒展、无忧无虑的孩子。当我今天生活在喧嚣的大都市中,回忆孩童时代成了我返朴归真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上小学、初中时,老师们总喜欢教大家唱一些红色的革命歌曲。这些音乐老师全是业余的,碰见稍好的老师,则可以用二胡或风琴给大家伴奏。进了高中,傍晚时份常可以听到校广播台播放李谷一、苏小明等人演唱的通俗歌曲,或是台湾校园歌曲,颇受大家欢迎。虽然我的乐感很好,可是在偏远的小乡村,甚至中小城市哪里有条件、有机会欣赏到古典音乐?
  
  父母亲是虔诚的越剧爱好者,经常会哼一哼一些唱段。当时越剧是不能听的,属于被破除的“四旧”之列。父亲从亲戚家借来了手摇留声机,还有一大叠老唱片,院子里四、五位大人偷偷躲在我家的楼房里欣赏,连小小年纪的我也颇受感染。当我今天尽情遨游于神圣而辉煌的古典音乐殿堂时,回想当年音乐生活的极度贫乏真有些不堪回首,不知以前的日子怎么过来的?
  
  念了大学后,我买了个小收音机,这下子我可以经常收听点播节目,其中包括古典小品、优秀民歌、通俗歌曲、轻音乐等。记得上大学不久,一位从大城市来的同学正在宿舍里听贝多芬的小品《致爱丽斯》,他说:这首曲子很动听。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其实我几乎一片茫然,不知所云。可见一个初次接触西方古典音乐的青年人感受力是多么的迟钝!我们从小听惯了单声部的音乐,一开始接触有和声的多声部音乐会感到思绪凌乱。熟悉音乐应该从童年开始。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小时候没有机会生活在母语环境里,也没有机会学习母语,等到你上了大学十八、九岁才开始学习,那就跟学习外语一样,起初是非常吃力的,必须多读多听才能逐步入门的。音乐更是一门人类共通、无需翻译的国际语言,在我们大脑发育最快的孩童时代没有机会接受音乐的熏陶,长期以来感受乐音的听觉功能沉睡在那里,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来。所以就需要多听音乐,要让自己的耳朵经常地处在音乐环境中,不断地用乐音刺激大脑听神经。等到某一天你产生了狂喜、沉醉的强烈感受——高峰体验,大脑听神经犹如被乐音贯通一般,就开始入门了。
  
  人类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开发得比较早、也很发达。唯独忽视对听觉的早期训练,而听觉更易于接近智慧灵性的层面。在西方发达国家,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小品已成了幼儿教育开发智力的必修课。而当今中国无论你走到那里,到处充斥着低俗的商业娱乐音乐,你想躲也躲不掉。连小朋友都在学唱《纤夫的爱》、《吻别》,许多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对纯粹音乐的辨别力。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许多初次欣赏交响乐的人有两种典型的心理,一种是畏惧心理,觉得交响乐神秘高深,不可亲近。其实交响乐时时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无论是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开始曲,还有许多电影、电视剧的配乐,都是交响乐、管弦乐。交响乐并不神秘,只要多听,总是可以入门的。另一种是速成心理,有的人想通过看乐曲解说,听一两遍就领悟音乐的内涵,企图跟读文学作品一样马上就理解其中的情感思绪。否则就感到泄气,觉得自己生来就不是听交响乐的料。音乐是稍纵即逝的,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即使是对一个老练的欣赏者来说,听一、二遍也可能抓不住感觉。一定要多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加深,对同样一首优秀作品你会不断产生新的感受和体会。比如学游泳,教练跟你讲得再多,如果你不跳入水中,你将永远学不会。同样,即使你学习再多的乐理,看再多的解说,如果你听得太少,这些东西对你毫无用处。要让自己沉浸到音乐的海洋中去,训练出一双极敏感的心耳。到那时候你会感激音乐的,感谢上帝赐给了人类这最珍贵的礼物——音乐!
  
  虽然我初次欣赏音乐感到吃力,但我知道许多杰出人物都酷爱音乐,在喜好上应该向他们靠拢。1987年上海有声读物公司出了一套磁带《外国通俗名曲精选》(八盒),分七个专题:钢琴、小提琴、小夜曲、船歌与摇蓝曲、舞曲、进行曲、圆舞曲,另加一本厚厚的《外国通俗名曲欣赏词典》,我立即去信邮购。我几乎天天听,把这套磁带听得滚瓜烂熟。
  
  后来我到北京读研究生,为了得到一个宁静的独处空间,我在清华园后面的小村庄里租了一间房子。欣赏音乐是个人的事情,处在嘈杂的环境里无法入境。深夜11:00~1:00,我把灯关掉,寂静得可以听见心跳声,这是欣赏音乐的黄金时间,因为光线对听觉会产生干扰。在此时我脑海里的背景是一块无限的黑色天幕,并且感到整个宇宙都是属于我的。我可以感受到白天没有感受到的更隐蔽的情感和更深刻的思想。
  
  一个明月高照的中秋夜晚,一线月光射进了我的小房子。在北京调频音乐台我第一次完整地欣赏了肯普夫演奏的贝多芬三首钢琴鸣曲和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我的心弦就像被猛烈地敲了一下,心情实在难以平静。我急切地冲出小房子去找我的乐友交流体会。从此我开始大量购买和录制交响乐的磁带。第一次我从王府井外文书店购回了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费代里奥序曲、莱奥诺拉第三序曲。一回到家不顾疲劳饥饿,一口气听完了整盒带子。我渐渐地开始广泛接触音乐作品,包括意大利歌剧、肖邦钢琴作品、宗教作品,并且向室内乐扩展。虽然我乐理懂得不多,但是通过博览群书,不断地思考,与人交流,我终于可以尽情地遨游于神圣而辉煌的经典音乐殿堂,音乐向我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何等狂喜,何等欣慰!
  
  音乐已越来越成为我生命本能冲动的需要,一天不听就感到缺少了什么。没有音乐的生活,简直就是非人的生活。“如果整个欧洲文明都崩溃了的话,我所感到惋惜的,也唯有音乐。”(托尔斯泰)许多人活了一辈子未能好好欣赏音乐艺术,实在令人遗憾。唯有音乐才能把人引领到最高、最纯粹的精神世界。
  
  我真羡慕现在许多城里来的大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学习钢琴、小提琴,但他们缺乏我少年时代的困苦生活的磨炼,乡野质朴的民风和父辈艰辛的劳动生涯铸就了我倔强、刚毅、朴实的个性,并赋予了我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这使我更深刻更彻底地领悟了贝多芬音乐中的精髓。贝多芬始终是我精神世界中的上帝。只有在贝多芬音乐中,人的精神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和真正的自由,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且贝多芬音乐所表现的精神力量是压倒一切的,这如同宇宙中的原始的自然力。如果说爱因斯坦从理性上帮助我确立了人生的信仰,那么我从贝多芬音乐中获得了人生信仰的强烈的感性体验。
  
  有一位听语录歌长大的年轻母亲说:“最幸福的人生就是小时候能听到摇篮曲,我要天天让我的小宝宝欣赏摇蓝曲。”音乐教育必须从孩童时代抓起。有一次我问国家教委艺教委主任、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讽先生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按现有的条件来说,要配齐全国中小学的标准师资,大概需要一百年。”整整一百年?我们的下一代何时能接受到完整的音乐教育?有一回家乡的著名中学校长来京出差,我建议他能否给同学们加强一些音乐教育,每周给同学们举办一次激光唱片欣赏会。他说:“要实现这个条件是可以办到的,但如果有的同学觉得音乐这么动听,想花时间多听音乐,不就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从而影响了整个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吗?”这就是著名中学校长对音乐教育的理解。这让我如何说呢?
  
  “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里,人类抛开所有明确的情感,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无限渴望之中。”(德:霍夫曼)但愿越来越多的朋友来与我一同分享这神秘的最高的精神愉悦。我至今感到内疚的是:音乐给了我这么多,我却一直未能为音乐做点什么?我有无限的感受体验想急切地与你诉说,却不知从何开始?托尔斯泰说:“把文学所不能表达的留给音乐吧。”语言的终结就是音乐的开始。
  
  让我们怀着一颗敬虔感恩的心,保持静默,不断地去倾听、感悟上帝赐予人类的“永恒之声”吧!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