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杂谈
主页 > 逸事杂谈 >

趣味游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合理设置

  趣味游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合理设置

  人们喜悦或悲伤的情感促使了音乐的产生,也赋予了音乐感性的内涵。情感、节奏感与律动性决定了音乐学科的教学方式是活泼多样的。尤其对于“入门”初期的低年级,趣味游戏是音乐课堂不可缺少的方式与环节,巧妙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是每位音乐教师都要面对的课题。

  切莫“喧宾夺主”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游戏的方式总是更为感兴趣,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以律动、游戏的方式组织课堂比较多,也有教师把这样的方式称为“唱游课”。在音乐课中常见的游戏方式有节奏游戏、律动游戏、接唱游戏,游戏有时贯穿课堂,有时单独用在一个环节,大多数学节拍时会用到游戏,通常是老师拍一段节奏让学生来模仿。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兼职教研员、上海道小学音乐教师王薇薇表示,音准和节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要掌握的两大内容,音乐课的游戏也基本是分为这两大类。音乐课所设的游戏都不是单一为了玩而玩,都是和当时所学课堂内容挂钩。比如说学习教材中的土家族儿歌《乃哟乃》,这首儿歌全曲是由“DO MI SOL”三个音组成,这节课重点就是掌握“DO MI SOL”的音高,老师在教学中就会安排一些锻炼音准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这三个音的音高。

  王薇薇表示,不管安排什么游戏,主要是通过游戏让学生获得什么,游戏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她强调,游戏是音乐学科的必备环节,方式和目的都是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一些音乐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使用游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容易“喧宾夺主”,为了游戏而游戏,或者是课堂中以游戏为主而忘了游戏要达到的目的,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确实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游戏。

  避免过易或过难

  音乐课中的游戏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与课堂教学一样都有互动性,因此教师使用游戏时要随时注意观察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王薇薇说,有的游戏,老师觉得很好,但不一定适合学生,所以根据学生反应做出调整是很有必要的。游戏过难或过于简单都不好,难度太大,超过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势必会导致部分孩子没有在游戏中受益,没有得到头脑锻炼;过于简单的游戏,孩子们不用动脑子就脱口而出,也没有意义。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善门口小学音乐教师滕珺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游戏学生很喜欢,收效也很好,有些游戏就是把学习过程换了一个称呼,没能真正让学生玩起来。学生对于游戏环节都会很有兴趣,但是如果每节课每种学习内容都做一成不变的游戏,他们又很容易会玩腻,所以游戏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要翻新一下,这样学生才会保持新鲜感和兴趣,这个时间的掌握一般是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由于每种游戏设定的目标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在很多时候,大部分游戏的通病或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每一种游戏通常只能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总会有学生对于游戏的方式或内容很“淡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众口难调”,教师对于没有积极性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关注,询问他们不感兴趣的原因,以便有所调整或进行相关内容的补课。

  在做兼职教研员过程中,王薇薇发现音乐常态课教师使用游戏时会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教师使用游戏容易偏简单,新老师容易偏难。这是由于老教师更习惯于原有教学套路,某些时候容易低估孩子,新教师则容易高估孩子。滕珺认为这是由老教师更重视基础、喜欢稳打稳扎,新教师更喜欢创新改变的特点所决定的。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