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音乐史,我看见有不少好女人藏在纸里。肖邦有乔治·桑,勃拉姆斯有克拉拉,李斯特有卡罗琳,柴可夫斯基则有娜杰日达·菲拉丽托夫娜·冯·梅克。
老柴艳遇梅克夫人,是1876年的事。先前,1868年,法国女歌手戴茜莱·阿尔托访俄演出,和青年作曲家一见钟情。老柴的跨国之恋急遽升温,待到爆炒起锅时,纠结出现了:阿尔托不肯告别舞台嫁作俄罗斯胖妇围着锅台转;老柴亦不想歇菜跟着明星太太四处唱歌任提包丈夫。国际方面,老柴的准丈母娘也力阻这门姐弟亲事(阿尔托比柴可夫斯基大5岁),加之以安东·鲁宾斯坦为首的哥们儿从中打压,二人不得已忍痛分手。时隔不久,这位初恋情人嫁给了波兰男中音巴蒂洛。这场山楂味道的Love让老柴很受伤,故而催生出一部凄美绝伦之作——b小调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N年后,老柴伤口渐近弥合,迎来了他生命中一位奇女子。梅克夫人听了老柴的钢琴版《暴风雨》,爱屋及乌。她托人弄到老柴邮箱,发了一封“伊妹儿”。这一写,就是14年。几回合后,两人称呼有了升级版,老柴称梅克夫人“亲爱的娜杰日达·菲拉丽托夫娜”,梅克夫人称老柴“亲爱的彼得·伊里奇”。经梅克夫人提议,他们互换了“视频照片”。
读梅克夫人孙媳编注的《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集》,我觉得柴梅书信与鲁许《两地书》有得一拼。在清纯指数上,前者比后者还两大无猜。盖因他俩不谈钱,只谈艺;不谈爱,只谈情。梅克夫人既非老柴情人也非恋人,顶多是他的“贵人”兼Fans。年长老柴9岁的她自觉寡妇门前是非多,故赞助合同上约法三章:“一,神交而不谋面。二,以书信相维系。三,甲方(梅)拥有本条款之最终解释权。”从此,梅克夫人每年资助老柴6000卢布,后者以乐谱相馈。
在音乐学院当讲师的老柴,才高八斗又谦谦君子,这样的单身男人在艺术学府里呆着就是危险品。果真,漂亮女生米柳科娃扑向了柴老师,她在1877年给老柴写情书,死活要嫁给他。米娃的攻势一波接一波,老柴终被拿下,演绎了师生恋。
老柴闪婚后就想闪离,他对新婚妻子没感觉。蜜月才过一半,老柴用梅克夫人提供的差旅费去了欧洲。之后,老柴办协议离婚,付给了前妻一大笔青春损失费,又是梅克夫人替他买单。
有了梅克夫人的经济后盾,老柴干脆把教职辞了,做了“自由撰稿人”。他可以宅在家里写《回忆可爱的地方》,也可以周游亚平宁作《意大利随想曲》。他最回肠荡气的音乐,大抵酿自这段黄金岁月。为报恩,老柴将得意之作《第4交响曲》题献给梅克夫人,并亲昵地称之为“我们的交响曲”。
梅克夫人弹得一手好钢琴。她隐居在一幢不起眼的公寓里,去音乐厅上歌剧院也是独往独来。从老照片上看,穿古典裙装的梅克夫人虽不妩媚,然还是颇有女人味的,那种气质带着19世纪富婆矜持中的倨傲、内敛中的雍容。
1890年秋,老柴忽接梅克夫人的断交信,仿佛挨了一闷棍。梅克夫人的撤资倒没什么,盖因老柴已成文化名人。可怕的是她的绝情。老柴十万个为什么?慨叹自己活了50岁,仍读不懂女人心。在梅克夫人不再飞鸿的日子里,老柴高速苍老,变成须发皆白的伍子胥。又过3年,在亲自指挥了《第六“悲怆”交响曲》这部绝唱后,老柴忧郁的蓝眼睛屏蔽了,他用最后的气力吐出一个人的名字:“菲拉丽托夫娜。”(作者:郭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