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杂谈
主页 > 逸事杂谈 >

古代乐器介绍

  原始音乐起源于先民的狩猎、畜牧、耕种等艰苦的生活。他们会思索,有智慧,需要更多的表达方式,于是他们学会了歌唱,而且还会让石头、泥土、竹子、骨头发出美妙的声音——乐器诞生了。有一种叫骨哨的乐器,最初可能是作为联络的工具用于狩猎中。用陶土做成的陶铃摇曳时发出清脆的声响。而把兽皮蒙在空心陶管上击打,就成了一面鼓。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古老乐器。根据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乐器就有大约70种之多。

  历经千年的吸收、创造、淘汰和更新,几类乐器成为中国音乐舞台上最主要的角色,后来按照演奏的方法,它们被分为四种类型:以二胡、京胡、高胡等为代表的拉弦乐器;以琴、琵琶、扬琴等为代表的弹拨乐器;以笛子、箫、笙、唢呐等为代表的吹管乐器;以堂鼓、铜鼓、排鼓、钹等为代表的打击乐器。

古代乐器介绍

  埙,2005年8月,一支中国乐队在瑞士日内瓦州巡回演出,演出的主题为“东方音符”,观众从未见过乐队演奏的乐器、也从未欣赏过如此悠扬而古远的旋律,演奏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台下的聆听者并不了解,这种演奏方式已无法全面再现中国古人的音乐精髓了。

  埙,中国古代吹奏的乐器,形如鸡蛋。这种乐器最先是在旷野上演奏的,曾统治了古人的音乐生活。从长江下游到黄河中游,在很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均发现了这种乐器。埙的制作十分简单,用泥土捏成形状,在上面开孔,然后放进火里烧制。由于孔少,音律比较窄,所以从出土的文物和目前掌握的史料看,最多的有6孔埙。这已经是古代乐器的最高水平了。现代乐器制作家成功地做出了一套10孔的埙,弥补了古埙音域狭窄的缺点。但无论怎么改进,埙的基本乐色永远都不会改变,呜咽幽暗,如泣如诉,埙有着其他古乐器所不能表达的意境。

  古琴, 公元前8世纪,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一个战乱年代,也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年代,中国古乐器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著名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是一个音乐家。据说孔子本人非常爱好演奏古琴,还能亲自谱曲。从此,古琴就被赋予了高于乐器本身的意义,它的身影一直萦绕在中国古人的音乐生活中。制琴大师王鹏介绍说,古琴最早是五根琴弦。舜做五弦之琴,琴的设计就是按照五行来设计的——金、木、水、火、土,后来武王伐纣,为鼓舞士气加了一根E弦,文王祭子为了抒情怀旧加了一根七弦,也就形成了现在的七弦琴。琴的音色古朴沉着,是中国古弦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

  古代,琴是文人的专用品,弹奏前要沐浴,弹奏时必须怀着肃穆宁静的心态,琴台上还必须燃上一炷香。王鹏介绍说,“琴者禁也”,是指弹琴的时候要禁止邪念,以求得一种修身养性的作用。此时的乐器并不仅仅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借助乐器,人们得以陶冶性情,甚至感悟人生和宇宙的深奥哲理。

  在历史悠久的武汉市有一座古琴台,流传着一个关于琴的故事。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听到了琴师钟子期的琴声,当琴声演绎巍峨高山时,他感慨道:多高的山啊!当琴声表现江河奔涌时,他又大声赞美道:多壮阔的江水啊!钟子期第一次遇到能听懂自己音乐的人,十分感动,与俞伯牙结为生死之交。俞伯牙死后,钟子期把琴摔碎,不再弹琴了。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代称。

  古筝,今天的人们在休闲时,经常会选择到茶楼喝茶。茶道表演一般还要有音乐伴奏,伴奏的乐器叫筝,据说筝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现代考古很少发现筝的实物,只有一些传世的古筝。筝的外形看起来和琴有几分相似,实际上完全不同,琴有7根弦,而筝弦的数目却并不固定,但通常是13根弦,并且所有弦都有音柱支撑。

  琴一般适合表现古雅、节拍比较缓慢的作品,而古筝更能表现激昂情绪的音乐。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所长乔建中介绍,古琴,是一个人燃一炷香,自己弹给自己听,所以它从来不追求音量,不追求很花哨、很欢快的那种音。筝不是这样的,筝只要是让老百姓听了以后能够很激动,筝是给大众听的,所以琴和筝不一样,在功能上也不一样,一个是自娱的,一个是娱人的。据说,筝因为弹奏时发出“铮、铮”的音响而得名。筝的音色优美流畅,表现力强,低音部粗犷豪放,高音部慷慨激昂,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情绪。琴和筝,都是产于中国本土的古老乐器,在中国沿用了好几千年,至今仍被国人喜爱。

  编钟,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战国曾侯乙的墓中有许多乐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整套编钟。这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惊人的成果,而且也是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伟大发现。整套编钟体积硕大,造型繁复精细,显出磅礴大气的王者风范。它的总重量达5吨,一共65件,分3层悬挂,其中最重的有203.6公斤,高1.5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套编钟还让现代人听到了远古的乐声。它那种非常透明、透明得像水滴一样的音色,还有它那绵长的余音,一下子把专家都折服了,真是太美妙了!

  笛箫,在变革中,笛和箫的演进最为明显。在河南一个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笛子,已有8000年历史了,它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有音阶的发音器,材质是用鹰翅膀上比较粗的骨头制成的。

  一直到汉代,中国传统的笛子都是竖吹的。专家说,箫过去都叫笛,早期的笛是竖吹的。汉代张骞去西域带回来的笛子是横吹的。笛子出现后,原来竖吹的乐器就叫做箫了。笛声是清脆的,仿佛清晨欢快的鸟鸣,而箫声是悠远的,仿佛月夜无形的清风。这两种乐器都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乐器,在中国文化中,它们早已不分彼此。

  琵琶,曾经有一个时期,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民间,来自西域的乐器和舞蹈十分流行。有一种乐器被取了一个中原名字叫“阮咸”。实际上,“阮咸”是汉代流传下来的西域琵琶的变种,在汉时叫做秦琵琶。

  琵琶的名字其实就是指弹奏法,“琵”是指向外弹弦,“琶”是指向内弹弦。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千古名篇《琵琶行》中,曾对琵琶演奏作了无比生动和形象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专家介绍说,从唐朝的壁画中看出,早期的琵琶是横着弹的,横抱琵琶半遮面,后来把它立起来弹,这个过程花了1000多年的时间。到明代以后,才真正变成现在专业舞台上的琵琶。而从唐代传到日本的古琵琶,日本人现在还在弹。据《乐府杂录》记载,唐朝时的乐器大约有300种。

  二胡,二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犹如小提琴对于欧洲人的重要性。不过,很多人并不了解,二胡实际上并不是中原的产物,二胡的前身叫“奚琴”,最早是隋、唐时代一个叫“奚”的部落发明的乐器。专家介绍说,奚是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是一个部落,据说古中国早期是没有这种弓弦类乐器的,一直到唐宋才有正式记载。就是两根弦的“二胡”,从宋代才正式有了记载,这也应该说是一个中外文化融合的产物。

  明清以后,二胡家族逐渐扩大,出现了高胡、板胡、京胡等品种,二胡终于坐上了中国民乐器的头把交椅。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