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
主页 > 架子鼓 > 架子鼓教程 >

浅谈民间打击乐在课堂的魅力

      在一次音乐课上我给学生讲起“音乐之都”维也纳:它的金色大厅以及穿着礼服去欣赏音乐会的人们……孩子们的目光中透出羡慕与向往;当说到我们中国的民族乐队在常州籍指挥家陈燮阳的带领下也登上了金色大厅的舞台时,孩子们的目光中又透同骄傲与自豪;当说起乐队的首席二胡唐峰也是我们常州人时,孩子们不禁惊叹了……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乐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而打击乐更是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它丰富多彩的声部、鲜明动感的节奏,给人的别具一格的韵味。生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更是对它情有独钟。试想如果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能适当加大欣赏民间打击乐的力度,将可领略到一种特殊的课堂魅力。

  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材中民间打击乐欣赏素材缺乏:仅有低年级“鸭子拌嘴”、高年级“老虎磨牙”两首。如果单独将它们作为欣赏课的内容,前者只可感受,后者又显得过于沉闷。是否可将它们前后联系、贯穿起来呢?我想音乐不应的拘于一种模式,那么该突破呢?可从两方面来探索:一是课的内容,不要拘于一个点,应由点到面放大容量,捕捉彼此间的联系。如学唱一首民歌不仅要唱会它,还可在唱会后再安排欣赏几首风格相同或不同的民歌,将唱歌与欣赏结合起来,目的是更好地去感受民歌的特点。二是课的课题,不用歌曲的歌名或是欣赏曲目的曲名作为课题,可把它设计为一种更富于主题性、方向性、更能表现出内函的喻意性课题。如“音乐与生活”、“船歌”、“跳动的旋律”等。这样的课题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个充分的空间,学生可随着课题目想像,体验音乐的魅力。鉴于以上两点,我进行了大胆尝试。

  首先,“敲敲打打”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深入学习的前提。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如果在音乐课上充分发挥民间打击乐这一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从选择最常见的打击乐器着手,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敲一敲,打一打,玩一玩。在玩乐中听辨乐器的音色;初学乐器的演奏方法,然后由浅入深地进行简单的自编合奏练习,欣赏自己创作的打击乐合奏曲。

  虽然合奏也许是不合拍的,是“乱的”,但下百这样才使孩子萌发了学习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而我们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其次,“说说做做”参与活动。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