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
主页 > 柳琴 > 柳琴百科 >

柳琴的起源发展与渊源 柳琴的形制与改革

  香港中乐团的柳琴首席演奏家阮仕春制作了双共鸣箱柳琴系列(高、中、次中音三种规格),并为此获得1992年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双共鸣箱柳琴的制作材料与一般四弦高音柳琴相同,背板用硬木,以红木、紫檀木、花梨木为主,面板用软木,一般以梧桐木为主。从外观上看,双共鸣箱柳琴比一般柳琴厚,背板上有一个音窗。这样可以让演奏者比较清楚地听到自己所演奏的声音。其原理在于:琴的面板主要提供振动,背板则主要提供反射,柳琴基本发声的方式,是由琴码将弦震传送到面板,经面板震动共鸣箱内的空气使声波向内传送。声波碰到背板产生反射在共鸣箱内,使声波产生驻波的现象,藉以放大音量,而后从音窗传出。双共鸣箱柳琴的内部结构与传统柳琴最大的差异就是在共鸣箱内多了一层以软木制作的隔板。它的功能在于借由音柱传震的作用,使得第二层面板,亦能产生声波的作用,但也同时提供反射,产生类似小提琴发声的效果。双共鸣箱柳琴的功能在于既可以加大柳琴的音量,又可以提供不同音高产生驻波的空间,使得各音区的发声得以平均,使音色更具美感。这种双共鸣箱柳琴因产量不高,价格昂贵,故使用不很广泛,目前台北市乐团、实验乐团已采用双共鸣箱柳琴,台北柳琴室内乐团可能是全世界双共鸣箱柳琴集中密度最高的团体。

  五弦中音柳琴、七弦柳琴、双共鸣箱柳琴的使用不如四弦柳琴那样广泛,但同样是音乐工作者多年演奏与教学实践的结果,是呕心沥血的结晶,为柳琴进一步的发展做出了尝试与贡献。在二百余年的柳琴发展史中,柳琴出现了原始二弦柳琴、三弦柳琴、四弦柳琴、五弦中音柳琴、七弦柳琴、双共鸣箱柳琴等多种形制,它们成功的改革丰富了柳琴音乐艺术,拓展了柳琴发展空间。柳琴艺术这朵民族艺苑奇葩,定会一枝独秀地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为弘扬我国民族艺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袁静芳.民族器乐欣赏手册[Cl]。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

  {2]常立玉.柳琴论文集[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

  [3]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编委.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C).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8.

  [4]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5]乐声.中国乐器[M).轻工业出版社,1986.

  [6]王惠然.王惠然柳琴作品集[M).上海音乐出版——,2001.

  [7]王惠然.柳琴改革及其乐改观念[J].中国新音乐史论集之国乐思想[C].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4.

  [8]乐声.中国乐器[N].轻工业出版社,1986.

  [9]常立玉.柳琴论文集[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