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
主页 > 柳琴 > 柳琴百科 >

柳琴的起源发展与渊源 柳琴的形制与改革

  柳琴的起源发展与渊源 柳琴的形制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J6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3C006)04—0230—03

  柳琴是我国民族乐队中典型的弹拨类乐器,有“民乐队中的珍珠”、 “民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之美誉。它形如柳叶,故又名“柳叶琴”,别名“柳月琴”、“土琵琶”、“金刚腿”、“斗子”、 “琥珀”等。其外形及构造与琵琶相似,但比琵琶要小,通体长约65厘米,演奏方法与琵琶相似,只是右手用拨子演奏。早期的民间柳琴为原始二弦柳琴,用于鲁南苏北一带的地方戏曲伴奏中,到20世纪50十年代出现了三弦柳琴,20世纪60年代,其形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四弦二十九品柳琴以秀美的姿容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使用范围也从地方戏曲的伴奏乐器发展到用于独奏、协奏及乐队的高音声部中。之后,根据演奏的需要,又产生了五弦柳琴、七弦柳琴与双共鸣箱柳琴。经实践证明,四弦二十九品柳琴为现代使用最为广泛的柳琴。柳琴形制上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柳琴音乐的繁荣与发展。

  一、 柳琴的起源与原始二弦柳琴

  柳琴的起源,查无文字记载,经多方广泛访问老艺人,均证实柳琴的产生与“拉魂腔” (苏北鲁南一带地方戏曲的前身)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柳琴是随拉魂腔的发展而起源于山东临沂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修的《沂州府志》卷四中载:“邑本水乡,村外之田辄目曰湖。十岁九灾。所由来也。而游食四方,浸以成俗。初犹迫于饥寒,久而习为故事,携拿担橐,邀侣偕出,目日逃荒,恬不为怪。故兰郯之民几与凤阳游民同视,所宜劝禁以挽颓风。”而这些“游食四方”的“兰(兰山,今临沂)郯(郯城)之人”为乞食而“携拿担橐,邀侣皆出” “几与风阳游民同视”的情景,以及他们“久而习为故事”而“唱门子”的情形,与早期拉魂腔艺人手拿柳琴演出的形式极为相似。(2)

  关于第一把柳琴的诞生,民间盛行一个传说:据传约在二百年前,拉魂腔的祖师武大团、武二团兄弟俩,逃荒要饭住在一所破庙里时,见四大金刚中的琵琶金刚甚是威风,于是动手模仿金刚手中的琵琶做了一个简单的两根弦的土琵琶,讨饭时一边弹着,一边唱着家乡流传的小调,此后这种乐器及这种演唱形式就慢慢流传开来,这是最早诞生柳琴的说法。(3)两兄弟手中拿的就是早期柳琴的雏形,唱的小调就是拉魂腔早期的旋律,这种边弹边唱的简单形式后又逐渐发展成为二人台式的演唱形式,并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街头演唱艺人,他们的唱腔中结束句的拖腔有一个七度大跳,所以被人们称为“拉后腔”,也称“拉魂腔”。拉魂腔的主要伴奏乐器就是俗称“土琵琶”的柳琴。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