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主页 > 小提琴 > 小提琴百科 >

耿国生的制琴生涯 《北晚新视觉》

    2008年8月26日 北京,这些天,平谷区东高村镇农民耿国生又有了新想法,他望着工作室院里大小两台自己设计制造生产提琴背板的仿型铣盘算着,这虽是他提琴之外的又一个想法,但却还是没离开提琴,他在提琴生产设备上动开了脑筋,为生产的持续发展做这准备。平谷产桃,已是名声在外。可是走出国门,外国人知道平谷并不因为有桃,而是因为平谷产小提琴。徜徉在欧美国家琳琅满目的琴行,拿起一把小提琴,看商标,十有八九印着“Madein China”,而“China”在这里基本可以等同于平谷东高村镇。这个20年前不谙丝竹的普通农村,如今每年的提琴产量竟然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耿国生做琴有快20年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东高村镇南埝头村几个在城里乐器厂打工的年轻人,将学到手的提琴制作手艺带回村,经过打拼,如今的东高村镇每三个农民就有一个人在从事提琴生产,年产提琴近30万把,90%以上销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南美以及东南亚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了闻名世界的“提琴之乡”。

        东高村镇生产的提琴全部采用手工工艺,制作流程精细,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完全可以与国际同类产品媲美,产品基本覆盖世界低档提琴市场。可是由于没有形成自主品牌,东高村镇销往世界各地的提琴绝大多数都是贴牌生产。为了减少竞争压力,经过多年磨合,东高村镇生产提琴的家庭做坊、小型企业之间早已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各有各的生产主攻方向、各有各的主力产品、各有各的客户群体,但其主要依靠廉价人力和材料资源以及贴牌销售取得利润的优势在日趋降低,产品附加值与国际市场区间在拉大。另一方面,随着提琴产品价格竞争日异激烈,价格不断下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成为东高村人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东高村人很快就会再一次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贴牌生产是创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培育出真正属于东高村人自己的自主品牌,把“加工基地”变成“品牌之乡”,才是耿国生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耿国生做的提琴出厂价格在300元到10000元不等,到市场上的价格差不多要翻十倍以上。这让耿国生们感到不平和差距。

耿国生工作室的工人一般都有五、六年的生产经验,培养一个合格的生产工人起码要一年时间。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