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超过手指的跨度或者用手指连接困难时,可以使用踏板把音与音连接起来。特别是在弹奏连续进行的和弦连奏时,切分踏板使不同和弦的完全连奏成为可能。
8.对声音(可以是一个音、一条旋律或和弦)加以润饰、美化。
(1)单音的美化:一个踩下踏板的单音,比不用踏板更为圆润,音量也微微增大。特别是当单音的连奏旋律以一个慢或中速的速度出现而又没有伴奏时,使用踏板可以避免声音太干。在决定是一个音符还是几个音符用一个踏板时,必须考虑速度、力度和音域。音域较低、速度不快时,可以每个音符都使用一个踏板。音域不太低、力度层次也不太强、走动较快的单音旋律,则应当用更长的踏板(几个音一个踏板)。
(2) 和弦的美化:使用踏板的和弦更加丰满。
(3)旋律的美化:旋律需要美化、需要力度变化或需要增加厚度时,可以借助踏板。在旋律有和声伴奏时,应首先考虑和声因素、同时兼顾旋律的润饰来决定踏板的使用。
有时短促的触碰踏板(踏板轻轻点一下),可以使声音美化,音乐更富有表现力,声音也不致于敲击、发干。
9.根据音区选择踏板。
在中音区,特别是低音区,不要把不该重叠的音重叠在一起。低音区应多换踏板或少用踏板。旋律在高音区时,不必担心因使用踏板而线条不清。在超高音区g3以上时,钢琴上已经没有制音器装置,踩不踩踏板没有差别,但这时使用踏板可以让所有的琴弦都振动起来,使钢琴上音色最单薄的这一段音区变得丰满起来。
10.根据速度。
速度慢应勤换踏板。速度较快则一个踏板可以使用长一点。
11.渐强踏板、渐弱踏板、高潮长踏板。
(1)渐强踏板,在渐强部分的一半慢慢踩下去,使踏板不断加深,直到上行结束进入另一个力度层次开始用全踏板,从而帮助手指更好地达到渐强和音乐情绪上扬的效果。
(2)渐弱踏板,与渐强踏板相反,是在渐弱的后半部分慢慢抬起踏板,使踏板不断削薄,从而达到渐弱的效果。这两种踏板对脚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潮长踏板: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有时可以使用较长时间的踏板,将和声音以及它们的经过音、辅助音合在一起,来增加音乐的力度,塑造乐曲的高潮,使音乐的气势更为磅礴。如李斯特《G大调钢琴高级练习曲》第六首最后4小节的高潮、《塔兰泰拉舞曲》结尾的大高潮,拉威尔《戏水》的华彩乐段,都可用长踏板。
12.踏板的强收和踏板的弱收。
多数用于乐曲的结尾。
(1)强收踏板:音乐结束的时值一到,踏板很快放掉,从而获得很强烈的音响和节奏效果。
(2)弱收踏板:音乐在安静的情绪中结束时(一般最后的音符有延长记号),慢慢地、柔和地放掉踏板,以产生一种均匀又逐渐消失的音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手指踏板”这一概念,它与脚踏的踏板虽然没有关系,但它也起到了延长音的作用,为其它的旋律或音型提供了一些单音的背景。比如那些隐藏在分解和弦里面构成隐伏旋律的单音都是通过手指留住琴键而获得的,还有阿尔贝蒂音型(阿尔贝蒂D.Domenico Alberti (约1710——1740)意大利作曲家、哈普西科德演奏家、歌唱家。约在1710年生于威尼斯,1740年卒于罗马。阿尔贝蒂在音乐史册上留名主要是他的奏鸣曲。这些奏鸣曲的左手部分惯用分解和弦音型作为伴奏(其奏出的次序为低音、高音、中音和高音)。这种分解和弦音型,后人称之为“阿尔贝蒂低音”。 )中被保留住的低音,以及复调作品中的那些延长音都可以称为“手指踏板”。
总之,踏板的运用是比较复杂的,也考验着我们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因此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也有人把踏板形象的叫做音乐的“调色板”,所以在踏板使用上真正能够体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专家强调踏板的运用要讲究“少而精,短而清”的原则,那就是要求我们做到仔细分析曲子,尽量少用踏板,能不用就不用,应该用的一定要用,做到踏板利用的时间要短,目的是使乐曲更加干净利索。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乱踩踏板的情况,那是亵渎音乐亵渎钢琴的坏事,我们坚决予以摈弃。
在多说一句,买电钢琴的人我的建议最好要买标准的三踏板且带有半踏功能,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功能和使用外,标准的三踏板还具有固定性好,使用舒适,脚感接近钢琴踏板,可控制性强等优点,这也是普通的小踏板难以做到的。
对于电钢琴踏板的使用和钢琴几乎是一样的,但声音效果会有不同,这是因为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构造,而对于电钢琴的爱好者来说,更多的情况是怎么样把那些古典音乐中美妙的踏板用法用到我们熟悉的通俗音乐中来,以此来丰富通俗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力,也许并不很难!也许任重而道远!在此我与大家共勉!
以上内容为曲波收集整理归纳,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连网,部分为作者自己的体会,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敬请大家谅解并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