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国忠竹笛教程,讲解竹笛演奏的音色把握,yueqixuexi.com网老师觉得很不错的文章,今天乐器学习网大家一起分享!本文主要从气息控制、气流方向、口腔张缩及气波音、嘴形及贴笛膜讲解吹笛要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这里可查看著名萧笛演奏家(伍国忠)详细个人档案
中国的竹笛,属于横吹的开管乐器。早在七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如同今天的六孔笛形的骨头制成的笛子。笛子艺术发展至今,涉足音乐领域十分广泛,如独奏、领奏、协奏、伴奏;京剧、粤剧、秦腔、昆剧等戏曲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都离不开笛子。
竹笛作为乐器学习网的一个频道(www.yueqixuexi.com/dizi/),创建之初就相当重视,栏目实用性及内容完善性,因为我们知道笛子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竹笛拥有明亮、清脆、婉转动听的优美音色,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何用笛子演奏出优美和谐的音色,对于笛子演奏者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下面就以作者演奏和教学的心得体会谈谈竹笛音色的把握。
一、气息控制
中国竹笛能够演奏高亢入云的强烈音调,又能演奏细如丝线的纤巧乐章。它能扬能抑,能刚能柔,或激昂慷慨,或如泣如诉。在技巧上,气息控制是赋予竹笛以艺术魅力的重要一环。
要做到气息的自如控制,首先要有正确的呼吸作为支撑。竹笛演奏中的呼吸实际上是一紧一松的交替过程。吸气时横膈膜下沉,腹部向四周扩张,完成这个吸气动作后,需要肌肉的紧张来维持这个扩张的吸气状态。然后呼气,主要是靠腹肌的力量把肺内的气体压出来。要使气体有控制地呼出,呼气肌肉群(主要是腹肌)和吸气肌肉群(主要是横膈膜)就要相互对抗,即腹肌收紧,力量向上,横膈膜下沉,力量向下。此时,胸腔保持坚定,腹部缓慢内收,横膈膜缓慢上升。这一个对抗过程肌肉是紧张的,到气息差不多用完的时候,就需要吸气,这时呼气肌肉群(腹肌)突然放松,对抗的力量消失,横膈膜瞬间下沉,马上恢复为吸气的状态。因此胸腔的空间再次变大,大气压就把空气从口压进了肺里,这就是气息控制中呼吸的全过程。
更准确的来说,吸气不是一个主动的的过程,它是一个肌肉紧张后的放松动作,气体是随着这个放松动作自然地被吸进肺里的。放松动作完成后,又进入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的紧张对抗运作。两组肌肉群的力量对比是气息控制的关键当口风需急的时候,呼气肌肉群的力量应减弱。由于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形成的不同的力量对比,对肺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就形成了缓急不同的气流了。
呼气要呼得好,首先吸气要吸得好。怎么才能吸得深呢?横膈膜的弹性一定要好,在呼气肌肉群力量消失的一刹那,横膈膜下沉得越快越深,气就吸得越快越深。要想气呼得长,必须吸气肌肉群的力量要足,足以能够和呼气肌肉群形成一个长时间的稳定的对抗力量,这样才能将肺里贮存的气体根据乐段的需要来分配呼出气体的多少和缓急。也就是说,气息保持得稳定,才能够控制得好。所以,平时的练习和演奏中,应多注意对吸气肌肉群,尤其是横膈膜肌肉的锻炼。
平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增强横膈膜的力量,例如“狗喘气”法。身体保持平正,放松,嘴微微张开,利用横膈膜的爆发力量很有弹性地把肺里的气体从嘴里压出来,每做完一次马上放松,恢复原来的状态,紧接着下一次横膈腊的弹动。这种横膜连续跳动的练习,对于增强它的弹性和持久力是很有好处的。横膈膜肌肉的力量强了,就很容易能够体会到呼、吸肌肉力量对抗的感觉,进而把这种呼吸对抗气息控制的感觉运用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了。
气息控制中,口风的缓急是由呼、吸两组肌肉的对抗控制的,而气流的粗细是由口风的出口“风门”控制的,而这个“门”的开关,即留出缝隙的大小出自于口劲。口劲就是风门周围肌肉对口风大小、松紧的控制力量。一般来说,吹奏中音区时,要求风门大小适宜,口风自然适中,给气不急不缓,平稳流畅。吹奏低音时,口劲较松,要求风门比中音区稍大,口风转缓,气流粗而有力,低音宽阔饱满。吹奏高音区时,口劲足,风门比中音区略小,口风较急,使气流细而集中,音色明亮圆润。口风的缓急,口劲的松紧和风门的大小在三个音区的变化中要做到自然流畅,没有痕迹,随着音乐作品的需要而变化,以达到最佳的音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