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
主页 > 笛子 > 竹笛选购维护 > 笛子选购 >

笛子的选购技巧与维护技巧

  怎样选购笛子,目前在笛子的制作方面还有一些缺点,如音不够准等等。那么,怎样选购笛子呢?我看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笛子的竹管要以老的为好。颜色最好是黄色的(这是指普通笛子,如果用凤眼竹、紫竹等做的就不可能是黄色的了,但也可分出老、嫩来)。绿黄色的是嫩竹了,是容易干燥破裂,不适宜选用。

  二、笛身要圆而真,粗细要均匀,一般笛头比笛尾略粗一些,但不能相差太大。凡是一头过粗过细的或两头细中间粗的笛子都不能用。笛管过细或过粗也不适用,因为过细的管子声音发尖而且不好听,太粗的声音发闷而不响亮。

  三、鉴别笛子的音准,可选用筒音作5的指法,吹出[低音]5——2、[低音]6——3、和1——5等五度音和[低音]5、5、[高音]5等八度音,听是否准确,再吹奏泛音[高音的]2、3、5、6和(原高音的)2、3、5、6几个音是否也准确。依照上述方法再用筒音作1、5筒音作2等指法作同样检验,如果上述条件都合格,这就是一支好笛子。 吹笛入门 要使笛声优美动听,有高低强弱的变化,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口形:先将下唇蹭部位紧贴在笛子吹孔的内侧,盖住吹孔的一小部分,然后将上唇压下(比下唇稍向前突出些),双唇两旁的肌肉收拢,使“人中”凸起,让双唇间形成一个小气口,对准吹孔。这就是吹笛的口形。这个小气口取名“风口”,气经“风门”,气经“风门”形成一股细而有力的气流注入笛管内。“风门”有时要收得紧一些、小一些,有时要放得松一些、大一些,这要根据乐曲的强弱、音的高低而随机应变。初学者要防止上唇过于凸起,也要避免嘴唇歪斜等不正确的口形。口风:我们通常把通过风门注入吹孔的气流称为“口风”,它不但决定着笛子发音的音色,而且还影响其它吹奏技巧的发挥。练习“口风”,要注意呼气和风门两者的相互配合。风门的大小紧松是由口劲来控制的。所谓口劲,意指两颊肌肉的力度。好的口风能使发音饱满厚实,音色圆润明亮,力度能强能弱。口风也称为“笛风”。运气:吹笛的运气要求吸气的时间短,吸入的气量大,而呼气时则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来控制呼气速度的快慢和气量的大小,吹奏笛子一般采用胸腹联合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在吸气时腹部向外鼓起,横隔膜下沉,同时胸部正文向外扩张,吸入的空气就贮藏在胸腔的下部。呼气时,横隔膜向上提,腹部和胸部下方逐渐恢复原状,同时利用腹部肌肉和横隔膜对呼气的缓急加以控制,从而达到乐曲表现上的要求。当人们安静地躺着休息的时候,或间花朵香味时,此时的呼吸感觉,就是吹笛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感觉。 怎样保护笛膜许多笛手发现笛膜变松或变紧,无法吹奏时,往往习惯将笛膜放在脸上烘紧,或者将手指抹上些水将其按松,期初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为什么?因为脸上、擤有油腻,容易把笛膜弄脏,这样,笛膜就会变厚、变老、变质,影响笛子的音以。解决此题可用“醒膜法”:如笛膜太松时,可将笛子的六个指孔用手指按严,然后上下嘴唇包住吹孔,连续往管内上十几口热气,一会儿笛膜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会紧起来;如笛膜太紧时,只要对准笛膜表面吹上几口冷气,笛膜就会松弛下来,所谓“冷气”,意指上下嘴唇抿成口风状所呼出的气流。当然,上述两种方法的次数还要根据个人喜爱的音色而定。此外还可要用“人工保护法”:用化学薄片或橡皮做一个笛膜套,在上面剪或挖一个与膜孔同样大小的圆洞,吹奏时,可这个圆洞也笛膜孔相合,露出笛膜;不吹时将笛膜套一转,这样既可保护笛膜,也可避免气温的影响,可谓一举两得!笛子爱好者不防一试。 看样修理笛子凡笛子爱好者,最好能掌握一些修理笛子的知识和要领。

  下面介绍几种修理方法(以下均以吹孔在左边为例):

  一、笛子的筒音八度音不准时,可移动笛塞。如果高八度偏低则可将笛塞向吹孔方向移动一些;反之,可将笛塞向笛头方向移动一些。笛塞移动工具可用比笛管略细的棒杆。移动距离约为0.5——2公分。

  二、某个音不准,可用“挖补法”调整。如果音低,可用尖刀把此孔左方内壁逐渐挖去一点。如果单相差不多也可用砂纸卷轻轻打磨该部位。如果音高,可用蜂蜡在音孔左方封上一点。如封得多了,可稍将右方孔沿挖去一点。在挖补时,一定要修一点试吹一下,不能操之过急,免得适得其反。

  三、如果全部音偏低,可以将吹孔开大一点或向右挖一点,但吹孔不宜过大,一般按标准放大1——2毫米。这样是可以使音高上去10——20音分。如果全部音偏高,可用蜂蜡将吹孔右边封上一点。四、如果笛子局部开裂了,可用胶合剂填粘。如系未扎线的竹笛可以把笛子的两头及中部音孔音用丝统或者尼龙丝缠绕扎紧。除了上述几种原因之外,演奏时手指按孔不严或灌气不满等也会影响音准,这要在日常练习时加以改进了。 循环换气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官乐器。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的余地。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几种吹奏乐器都有可能连续不段地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句完整的长句,这就需要运用“循环换气法”。笛子大量赵松庭首先在笛子上运用循环换气。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源源不绝地吹到笛管内。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有限,要用这少量的气使乐音持续很长的时间,非在吹奏的同时把气吸入肺内不可。在人的生理习惯上,呼与吸是对立的、互相矛盾的,即呼和吸不能同时进行。因此我们必须从口腔中想办法。人的口腔能储藏少量的气体,这就是产生循环换气技术的根本前提。如果我们能在口腔内部肌肉收缩把这部分储藏的少量气压出来的一瞬间,迅速地把从鼻孔中将提心吊胆入以满足生理的需要,然后再把这部分气体继续吹出(同时又迅速从鼻孔中吸气),使气流连续不断,并有一定的强度,这使有可能达到乐音不断的目的。但循环换气技术要以理智指令去克服人的自然生理习惯,因此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吹奏笛子时要保持一定的口形和气流强度,要掌握它,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需要通过艰苦长久的练习。

  现在根据我自己练习的体会来较为详细地阐述循环换气的过程及其练习的方法。

  一、首先练习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的收缩,挤出口腔中的气体,并使其吹出时具有一定的力量。先按吹奏口型,尽量扩张口腔,然后可用在下颚加一点压力,帮助气流挤(吹)出(这就是循环换气时口腔内动作的基本方法和道理所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这样练习,使口腔各部肌肉能互相配合,逐渐习惯于这种动作。

  二、练习呼与吸同时进行。在口腔肌肉收缩使空气迫出的一瞬间,用鼻子把空气吸入肺内。这时一般人口腔中所储藏的空气大约不到半秒钟就用完了(熟练掌握后可心坚持到一秒钟),所以吹奏者要善于掌握这个电动机,急速从鼻中稍猛吸气。如此反复练习,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能达到同时进行吹和吸的目的。吹奏者可以学习民间的练习方法:用一根吃饮料的塑料吸管,一头指在嘴里,一头插在淡泊明志,根据上述方法练习保持吹笛时的口形,使气泡源源不断地冒出,持之以久。也可以用嘴对着自己的手来吹气练习,使手上皮肤感到气流不断。

  三、在笛子上练习。能使塑料管吹水泡不断,或能在唢呐上循环换气后,并不见得能在笛子上换气。笛子换气要比唢呐难得多。吹奏唢呐时气流全部进入乐器内,同时唢呐有铜片将嘴唇压住,不存在保持风门形状的要求。因此在托儿所时可以采用颊肌隆起,使口腔中储存的空气多一些;而笛子的吹奏者则必须尽量将呼出的气流送到乐器吹口内,与吹口的锐边相碰后气流散开而发生涡旋式的运动,产生了音波源,通过笛管腔共振而发声。因此,笛子托儿所除了要求保持气流强度外,还须保持口形和唇紧张度(否则产生断音或变音),其循环换气就啬了困难。笛子的循环换气,一般不是采用而颊肌隆起的方法,因为控制口形的笑肌一旦被鼓起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会破坏正确的口形,影响发音,同时也影响了演奏者的仪表。故而一般应采用扩张品尝内部容积的办法(如发“呣”音)来储气。而在换气的一瞬间,吹奏者唇部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吹奏高音时进行换气,如唇的收缩不够,则储藏的气体一下便跑光;而收缩过紧,使风门过窄,会造成音过细或吹不响。即使口形有轻微的变动,也会使气使气流进入风门的正确角度改变(偏上或偏下),导致吹不响或发出杂音。所以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口控制适应要求,另外,在换气时吹奏者应运用空气运动的惯性。从肺中吹出的“正气”,吹奏时有一定的“惯力”,在换气时一下断绝了供气的能源,而代之的能源是以下两方面: 1、原吹奏出来空气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2、口腔肌肉收缩挤(吹)出“续气”气产生的气流力。倘若仅仅利用口腔肌肉收缩的后续能量想把笛子吹笛,那是非常困难的,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结扎”和接住“正气”的惯性,而又无明显衔接痕迹。

  四、结合乐音练习。开始应采用单音练习,让思想集中在口腔肌肉上。低音所需气流比较慢、气量多、唇部松,风门大,因此在低音换气时唇部的正确控制是很不容易的。开始时不易成功;而采用高音练习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高音所需的气流速度快,故口腔所加的压力也须增大,同时风门的收缩比中音紧得多。所以最好先在笛子的中音区(平吹第2、3、4孔音),特别是筒音练习,因中音区口形的变化比较小。

  练习方法:1、强弱音的练习法。 1——│1——│1——│1——│1——(注:上面为1的连音、从第1小节到第二小节为从弱到强,依次类推) 2、利用颤音换气也容易成功。因颤音是在两个音不断的交替中发出的,所以不容易暴露因循环换气而产生的“音变”缺点。 3、用指虚振音,也是容易成功的方法之一。指振音所产生的音波振动与弦乐器中的揉弦一样,也可以起到掩盖“音变”的作用。 4、在旋律进行中。在二拍以上长音中的最后一拍的后半拍来换气是最不容易暴露换气缺点的方法之一。最后我要提醒的是,吹奏者应在肺部保持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气时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开始循环换气。不然会造成生理缺气,心里憋得慌,从而使肌肉高度紧张,达不到换气的目的。在开始练习换气时,吹奏者的口腔各肌肉和呼吸器官可能会感到紧张,从而影响技巧的掌握。因此,每次练习时间不宜持续太久,应该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啬每次练习的时间。总之循环换气这项技术及其训练都较难。但因为它的用处较广,而且只要训练得法,也可以学会,所以值得练习。一般来说,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学会,并逐步加以应用。至于要娴熟,那就是“非一日之功”了!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