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
主页 > 二胡 > 二胡百科 >

京二胡的起源

京二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20年代末由王少卿和洪广元研制,是京剧的中音伴奏乐器。

京二胡:又称“瓮子”。在二胡的基础上,为适应京剧音乐的需要而创制的中音乐器。音色圆润、浑厚,音量宽大,主要用于京剧伴奏,是文场乐队的配奏乐器,与京胡和月琴一起合称三大件。

最早,为京剧伴奏的拉弦乐器只有京胡一种。20世纪20年代末,梅兰芳与王凤卿在上海合演《五湖船》(又称《荡湖船》),感到伴奏的音乐枯燥单调,缺少一种有厚度的中音乐器的衬托。

著名京剧音乐演奏家王少卿与北京京胡老艺人洪广元经过研究试制,将“苏州滩黄”二胡去头截尾、去掉音窗和改蒙蛇皮后,就产生了京二胡。

京二胡首次用于京剧,对京剧旦角的发音和情感,起到了升情绘境的作用,发展了京剧音乐的表现力,因而得到梅兰芳的肯定,他演出《宇宙锋》、《西施》和《凤还巢》等剧目都加用了京二胡。

50多年来,京二胡的形制一直没有改变,故有王派京二胡之称。
上一篇:京二胡的种类
下一篇:京二胡的结构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