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是20世紀20年代在二胡的基礎上改革而成,
是廣東音樂的主奏樂器。
高胡:“高音二胡”的簡稱,即廣東音樂中使用的粵胡,在廣東也稱爲“二胡”或“二弦”。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二胡改革而成。它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稱爲高胡。高胡音色清澈、明亮,富於表現力,是民族樂隊中二胡族的高音樂器,可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或爲地方戲曲及歌舞伴奏。
早期的廣東音樂是用二弦、提琴(大板胡)、三弦、月琴和橫簫(笛子)五種樂器合奏,稱爲“五架頭”樂隊,作爲主奏的二弦(叫作“頭架”),因其弦粗弓硬、音色高亢強亮,故把“五架頭”的組合形式稱爲“硬弓樂隊”。
20世紀20年代中期,在二胡的基礎上改革成高胡,高胡採用鋼絲弦,提高定弦,並用兩腿夾著琴筒演奏,發音明亮柔美,配以揚琴和秦琴等樂器,便形成了“軟弓樂隊”。
高胡具有清澈、秀麗的特色,是廣東音樂樂隊的主奏樂器。20世紀50年代,在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民間音樂比賽中,我國著名高胡演奏家劉天一等演奏的廣東音樂傳統曲目《雙聲恨》,獲得金質獎章。
高胡的優秀曲目有《雙聲恨》、《雨打芭蕉》、《烏投林》、《平湖秋月》、《昭君怨》、《連環扣》、《步步高》、《小桃紅》和《三潭印月》等。
高胡的历史
|
高胡是20世纪20年代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是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 高胡:“高音二胡”的简称,即广东音乐中使用的粤胡,在广东也称为“二胡”或“二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二胡改革而成。它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称为高胡。高胡音色清澈、明亮,富于表现力,是民族乐队中二胡族的高音乐器,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地方戏曲及歌舞伴奏。 早期的广东音乐是用二弦、提琴(大板胡)、三弦、月琴和横箫(笛子)五种乐器合奏,称为“五架头”乐队,作为主奏的二弦(叫作“头架”),因其弦粗弓硬、音色高亢强亮,故把“五架头”的组合形式称为“硬弓乐队”。 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成高胡,高胡采用钢丝弦,提高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演奏,发音明亮柔美,配以扬琴和秦琴等乐器,便形成了“软弓乐队”。 高胡具有清澈、秀丽的特色,是广东音乐乐队的主奏乐器。20世纪50年代,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中,我国著名高胡演奏家刘天一等演奏的广东音乐传统曲目《双声恨》,获得金质奖章。 高胡的优秀曲目有《双声恨》、《雨打芭蕉》、《乌投林》、《平湖秋月》、《昭君怨》、《连环扣》、《步步高》、《小桃红》和《三潭印月》等。 高胡的结构 高胡的结构及用料与二胡类似,琴筒比二胡要小。 高胡与二胡基本相似。主要区别是琴筒较细,多为圆形,长13 厘米,前口外径8.6 厘米,筒后口不加音窗。一般用钢丝弦,也有外弦用钢丝弦,里弦用丝弦的。 20世纪70年代初,制成扁圆琴筒高胡,它是根据椭圆形扬声器的声学原理,使共鸣频率范围宽、音量大。扁圆形琴筒长14.5 厘米,前口长径10.3 厘米,短径7 厘米,后口长径11.3 厘米,短径7.8 厘米。蒙皮改为横鞔,琴弦适当加粗,琴杆也由圆形杆改为椭扁杆。扁圆筒高胡和扁圆筒二胡配套使用,音质非常和谐统一。对称扁八方筒高胡,可与对称扁八方筒二胡一起配套使用,满足了民族乐队的需要。 七十年代制成的三弦高胡,琴筒前口呈扁八方、后口为正八方形,琴筒内设喉管,采用立体音窗,新增的一条低音弦使音域向下扩展了五度。可演奏简单的和弦。 优质高胡的标准是各音区的发音灵敏度高,音量均衡,音响共鸣效果强,传远度好。 高胡的定弦和音域 高胡的定弦一般比二胡高一个纯五度或纯四度, 音域是(a~e4)或(g1~ d4)。 高胡的定弦一般比二胡高一个纯五度或纯四度,常定为 ( a1、e2)或(g1、d2),它在乐队中常用的音域是(a~e4)或(g1~ d4),在合奏时,最好不超过这个高度。独奏时,可再高五度或更高一些,但过高的话则发音紧张尖锐。 高胡音色清脆,低音区圆润、高音区明亮,是演奏广东音乐、潮州音乐粤剧和潮剧的主要乐器,民族管弦乐队里一般有6个席位,除担任主要曲调的演奏外,还经常用来独奏。拉奏高胡时,两腿夹住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减少沙音。 高胡适于演奏抒情华丽的旋律,在乐队中,常以华彩的方法把原曲调按情感需要加以装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