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
主页 > 二胡 > 二胡百科 >

刘天华二胡曲的演奏艺术

  慎用滑音与装饰音

  刘天华在其十首二胡曲中非常谨慎地使用了滑音和装饰音的技巧,其中《空山鸟语》一曲为更充分地表现空山的幽静回响和模拟鸟的鸣叫,所以较多地使用了滑音与装饰音。

  在《病中吟》中,以“绰”和“注”的手法为主的小滑音以及七度八度音程的大滑音也充分表现了作者郁闷的心境、悲苦的倾诉以及愤懑抗争的形象。乐曲最后那十二度音程的短促而有力的大下滑音以孤注一掷的气势、失落而无助的音乐形象,预示了斗争的夭折和前途的渺茫。

  在《悲歌》中虽然只使用了一个滑音,但这对全曲的音乐表现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八度音程的大下滑音,它犹如强弩之末,使挣扎上升的旋律变成了较弱的唏嘘悲叹,在全曲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空山鸟语》外,装饰音使用较多的是《月夜》。为了表现委婉曲折的优美旋律和细腻变化的情感,十一次装饰音的出现不同于一般装饰音的奏法,大多是结合滑指换把进行,使人听来有如细微的滑音生动而美妙。

  此外,装饰音只在《苦闷之讴》和《烛影摇红》中出现了三次,在《良宵》中出现了一次,其余几首乐曲中均未出现。这些装饰音根据乐曲的需要在应用中紧紧围绕着音乐的内容,在旋律的连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滑音和装饰音都属于色彩性的演奏手法,它们的作用都是突出和围绕旋律音,在乐曲的旋律连接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因此除表现特殊的情绪、特定的地方音乐风格和演奏风格性较强的旋律时可以适当地使用外,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要谨慎使用与合理安排。否则习惯性地在演奏中使用滑音和装饰音或不符合音乐内容,过多地使用这两种技巧,不但会喧宾夺主、冲淡音乐的旋律,而且容易给人造成油滑、繁琐和不朴实感,从而减弱乃至破坏了音乐的感染力。

  深刻领会乐曲内涵,用“变化”和“过程”的观点指导演奏

  就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趣而言,刘天华的十首二胡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以《病中吟》为代表的,包括《苦闷之讴》、《悲歌》和《独弦操》,表现知识分子内心苦闷彷徨、愤懑与挣扎,充满矛盾心理的作品。演奏这一类作品,技术上要非常严格,表现手法上要非常准确,揉弦及换把方式的变化要丰富、细腻。在音色、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对比幅度也要适当加大以表现作者内心复杂的心境和情绪变化、增强乐曲的感染力。

  《光明行》是表现另一种精神境界的作品,它的旋律刚健有力、感愤而向上,表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光明前途充满信心的美好情感。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要注意刚健顺畅的运弓和均匀有力的揉弦,同时对分顿弓、连顿弓和颤弓等也要巧妙得体地予以应用。

  《良宵》、《空山鸟语》和《烛影摇红》属于轻松娱悦的乐曲。这类作品或优美流畅、或描绘百鸟啼啭的美好自然、或表现歌舞蹁跹的绚丽色彩,情调基本上是明快而清新的。演奏这类作品要做到换弓连贯松弛,揉弦流畅均匀,力度与速度的对比幅度不宜过大,左指按音要轻松而有弹性。尤其在演奏《空山鸟语》时,左右手的快速配合要敏锐而有分寸。

  第三种类型的乐曲包括《月夜》和《闲居吟》,它们在情调上介乎前两种类型乐曲之间。通过借景抒情和以情喻意的表现手法,以优美曲折的旋律、徐缓自由而富于变化的节奏律动,表现作者热爱生活和内心渴望获得慰藉的不平静。演奏这两首乐曲要特别注意表现音乐旋律的内在美和朴实美,充分体现作者“抱朴含真、陶然自乐”的纯真精神,在演奏如歌的旋律时,要注意揉弦技巧的韵律变化及旋律律动的自然展开和有机衔接。在运弓的小范围弱奏时,要注意弓毛触弦的敏锐变化及力度分寸。

  由于这十首乐曲在艺术上各具特色,因此演奏时应因曲而异,把握好诸如揉弦的变化、换把的方式、弓指法的安排以及音准的控制和音色的变化等技术环节,自然而合理地调节演奏中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做到虚实结合、动静和谐、浓淡适宜、刚柔相济,以准确、巧妙和精微的对比技巧,生动准确地表现好每一首乐曲。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