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
主页 > 手风琴 > 手风琴名家 >

手风琴名家访谈:采访伟大的教育家谢苗诺夫教授

采访伟大的教育家谢苗诺夫教授
(Anadolievyq semyonov

 地点: 俄罗斯 莫斯科格涅辛国立艺术学院
        时间: 2003年2月21日-3月4日
采访人:李燕生 王燕  翻译:王燕

    我国很多的手风琴教师和爱好者了解阿那托里耶维奇—谢苗诺夫教授是从他的高徒尤里.希什金先生第一次访华演出时开始的(原来应该教授来华,因突发事件无法成行,改由尤里希什金救场) 。希什金的精湛的演奏水平震动了中国的手风琴界。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面对八、九十年代的“世界手风琴大家庭”中的矫矫者。当年听过他演奏的人,如今提起那段往事还津津乐道。去年,我曾请教斯卡里亚廖夫大师:“您这一代演奏家为俄罗斯的巴扬艺术创造了辉煌,但随着您们的年龄的增长将会逐步的淡出舞台,那谁是俄罗斯演奏流派的继承人呢?”大师思考了一下回答:“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应该是希什金”。如今,谢苗诺夫教授又培养出一位当世奇才米加尼科,他横跨小提琴和巴扬专业又是柴科夫斯基和格涅辛音乐学院的高材生。

    德国出版家施慕林先生曾多次向我建议邀请谢苗诺夫教授来华讲学,并称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师。能够得到德国人如此的厚爱和推崇,可以想象他在世界手风琴教学界的水平与知名度。

    谢苗诺夫教授写了许多的手风琴乐曲。这些优秀的作品是手风琴演奏家们以及许多国际比赛参赛选手们经常选择的演奏曲目。他的创作和改编作品的才能是世界手风琴界公认的。

    我带着许多的问题来到了格涅辛音乐学院,该院座落在新阿尔巴特大街旁的一条僻静的小街道内。推开学院沉重的大门,仿佛能感受到俄罗斯音乐特有的历史积淀。谢苗诺夫教授愉快的接受了我的采访,对每一个问题都精心的给与了解答 。他的豪爽和坦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您给中专和大学的学生布置哪些必须要演奏的曲目,可以告诉我们吗?”他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我理解一个教授对这方面问题的敏感,所以,立即将话题转向了创作方面。一谈起创作,教授十分兴奋,对他的作品娓娓 道来。只可惜我对创作和他作品的深度理解不够,不能与之深谈,错过了一个深入了解作品的机会。

    俄罗斯有一个庞大的音乐教学体系,它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培养出了几代享誉世界的众多人才。谢苗诺夫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从罗斯托夫到莫斯科,他集教学、创作和演奏为一身,成为了俄罗斯巴扬演奏艺术的代表人物,其艰辛的奋斗历程可想而之 。如今他活跃在世界的手风琴舞台上,为手风琴事业做着他的贡献。(其中也包括对在俄的多名中国学生的精心培养)

    我以此采访来表达对谢苗诺夫教授伟大的教育工作成就的敬意,在他五十七岁生日到来之即,祝他永葆艺术教育的青春。

    我们的翻译王燕小姐在采访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她多次在采访后与教授联系,斟酌一些采访中的词语,其认真的工作精神令人敬佩。在此再一次的表示我的感谢 。希望本文可以给同行们一些实际意义上的帮助。



                                                        ------#p#分页标题#e#李燕生------


李燕生尊敬的教授,您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培养了那么多优秀的巴扬手风琴演奏家,您的教学经历是从哪个城市开始的?什么时间来格涅辛音乐学院工作的?

谢苗诺夫:
    1946年3月29日,我生在特鲁布切夫斯克市。我的家庭是一个音乐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优秀的巴扬手,父亲曾担任过文化宫的主任。1960年至1964年,我就读于罗斯托夫艺术中专,师从克拉郝特金;1964年至1969年,就读于格涅辛国立师范学院,(现叫做格涅辛国立艺术学院)师从苏尔科夫;1969年至1974年,我继续在该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阿卡尔科夫。1968年至1988年在罗斯托夫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工作并担任系主任。1988年调到莫斯科格涅辛国立艺术学院工作,至今。1968年和1973年,分别在保加利亚的索非亚和德国的柏林举办的国际巴扬手风琴比赛中获第一名。200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器乐作曲比赛中获第一名。1977年被授予俄罗斯“功勋演员”称号。1995年被授予俄罗斯“人民演员”称号。1983年被评为教授。我经常在世界各国举办音乐会,至今,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40余个国家举行过个人独奏音乐会。


李燕生: 您能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谈谈希什金的成长过程吗?

谢苗诺夫
    尤里-希什金是一位在音乐方面自我表现力非常强的学生,他能够把那鲜明的富有主动性的性格和极具天赋的高超的演奏技艺迅速的展现给广大的听众。至今,在我的脑海中,仍然清晰的记得他的每一步的成长过程。鉴于他个人的才能,以及我的教学思想,我从音乐家和巴扬演奏家的目标出发,来对他进行全方位培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他终于在各种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连夺桂冠。从此,他的演奏事业蒸蒸日上,已被列入到当今世界级演奏技艺精湛的巴扬手风琴大师的行列之中。他还出版了自己改编的和部分由我改编的抒情音乐的个人演奏专辑。


李燕生: 您的学生们不断的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您是如何给他们安排准备过程的?

谢苗诺夫
    准备各种国际比赛,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精心的准备。首先,当然是我们最为基础的日常教学工作,第一,要掌握完善的巴扬自由低音演奏技术;第二,要让学生广泛的了解各种器乐所演奏的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比如: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主义时期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及现代派的音乐等。这样以来,使的学生们在演奏巴扬时,能够更准确更清晰的把握住音乐的风格和方向。第三,要让学生掌握对音色的敏锐的辨别能力,然后才能够对音色进行加工处理;第四,要让学生们学会自己消化我所教授的内容,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处理作品,包括对音色的细致处理,一定要在他们的头脑中培养并树立这种意识,这样以来,他们才能够正确的运用风箱和手指演奏表现每一个音符。

    其次,我只派已经充分掌握并学会我的巴扬教学训练方法的学生去参加比赛。我们拥有一个庞大的曲目库,在这里面拥有各种题材,风格迥异的作品,它们既适合于不同的学生又适合于各种比赛。对于每一个参加重大国际比赛的学生来说,他应该同时掌握几套演奏曲目,那么,在针对某一个比赛时,我们就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了。

    再者,我经常锻炼学生们的舞台适应能力,为他们举办各种音乐会,甚至连我们上专业课的时候,都要召集我的所有的学生到齐,让他们面对面的互相演奏以此来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

#p#分页标题#e#

李燕生: 在您的教学中重奏练习是必须的吗?它占多大的比例?您有特别好的重奏曲目介绍给我们吗?

谢苗诺夫
    在我的教学中,重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各位同行们都知道,独奏和重奏是截然不同的,重奏更多的是要求双方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照顾。而这种重要性就在于,学生在弹重奏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听自己所演奏的声部,而且,还要听合作伙伴弹奏的声部,彼此互相的配合,从而使得各声部之间达到协调与平衡。这种声部间的意识培养与训练,对于他们在独奏的时候,在对于音乐整体的把握也大有益处。因此,重奏课程的设置,从小学到大学,渗透在我们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可以这样说,重奏专业是与巴扬独奏专业同等重要的。
   
    我们对于重奏曲目的选择方向是这样的:1民歌;2经改编的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比如:管风琴作品,钢琴作品,乐队作品等。3专门为巴扬创作的重奏曲目。

    重奏的形式不仅包括二重奏,还有三重奏,四重奏,巴扬乐队;混合重奏形式是巴扬和其他的民族乐器配合,如,多姆拉,巴拉拉依卡等;巴扬还可以和古典乐器钢琴等配合。


李燕生您给中专和大学的学生布置哪些必须要演奏的曲目,可以告诉我们吗?

谢苗诺夫
    (笑了笑,没有回答)


李燕生: 我们对您的创作生涯十分感兴趣,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和改编乐曲的?能否给我们一个您的重要的创作作品和改编作品的目录?

谢苗诺夫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创作乐曲十分感兴趣了。在十至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创作和改编了一些作品。后来,当我考入罗斯托夫师范音乐学院后,跟随库萨阔夫教授学习了三年的作曲专业。从而给我的创作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重要创作作品:

2首为巴扬而创作的奏鸣曲;
2首顿河狂想曲;
2首儿童组曲;
2首随想曲;
保加利亚组曲;
《卡琳娜—卡娜斯卡娅》幻想曲;
回忆《勃拉姆斯》狂想曲;
4首狂想曲:1.乌克兰狂想曲  2.白俄罗斯狂想曲   3.爱沙尼亚狂想曲  4.立陶宛狂想曲;
梦想成真幻想曲;
北方图画组曲;

我的重要的改编作品:

1、巴赫恰空;
2、帕格尼尼—李斯特〈哈巴涅拉〉;
3、四首文艺复兴时期的小品;
4、穆谢里的咏叹调与赋格;
5、弗朗克田园曲;
6、莫什科夫斯基焰火,西班牙幻想曲;
7、门德尔松纺织歌;
8、普罗科菲耶夫。

#p#分页标题#e#

李燕生谈到创作,就不能不提到和您长期合作的作曲家库萨阔夫,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些他的情况?

谢苗诺夫: 
    我与库萨阔夫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我在罗斯托夫音乐学院工作以后,才真正的建立起来。一开始我不断的将我创作的作品拿去征求他的意见。后来,我改编了他为我创作的奏鸣曲。之后,他相继创作了《冬季素描》,《第二奏鸣曲》,《第四奏鸣曲》,〈赋格与布尔列斯卡〉等作品。我对这些作品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并且,协助他进行了校对和整理。库萨阔夫先生随后将这些作品提赠给了我。这些作品由我首次进行了录音,并且出版发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第一奏鸣曲和组曲,1979年,就由我灌制了唱片,向世界发行。


李燕生: 中国的许多的演奏家特别想了解您的几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请您介绍一下《卡琳娜》,《保加利亚组曲》,《顿河狂想曲》,《第一奏鸣曲》?

谢苗诺夫
    《保加利亚组曲》的创作背景是1974年,当时,罗斯托夫电视台的一个节目邀请我去做嘉宾,节目的名字就叫做《我们的朋友—保加利亚》。其实,早在1968年,当我参加了保加利亚举办的国际巴扬手风琴比赛时,就被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调旋律及其节奏所深深的吸引,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我参加完这个电视节目之后,立刻就萌发了创作的想法,《保加利亚组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卡琳娜—卡娜斯卡娅》是在1976年创作的。当时,我观看了悲剧影片《红色荚迷果》,被影片的情节和内容所沉沉感动,由此萌发了创作的灵感。这部影片叙述了俄罗斯著名的演员,导演兼作家——瓦西里-舒克申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影片的主题运用了弗林盖里创作的民歌《红色荚迷果》的旋律,因而,影片的名字也叫《红色荚迷果》。

    《顿河狂想曲》(三部),也叫做〈静静顿河的三个故事〉,创作于1977年。有了创作的想法是在我和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罗霍夫先生相遇后萌发的。为了达到作品具有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我特意的深入到民族重奏组“顿河边的哥萨克人”的生活中,进行艺术采风,搜集创作素材,经过加工整理后,〈顿河狂想曲〉就这样诞生了。

    《第一奏鸣曲》创作于1984年,这部作品也叫做《演员的忏悔》,创作思想主要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人生就如一场戏,每个人在这场戏里扮演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从而产生与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之间各种矛盾。


李燕生: 您是一位作曲家和演奏家,您要求学生也要创作吗?

谢苗诺夫
    我非常希望学生们学一些创作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如果能够搞一些创作,对他们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当然,这要看学生们自己是否有这个愿望,我并不做硬性规定。但是,改编不同类型的作品为巴扬演奏使用,是必须要学会的。这在我们学校的课程中是有规定的。  

#p#分页标题#e#

李燕生: 您最近还在搞创作吗?我们盼望您的新作早日诞生!

谢苗诺夫
    是啊,我有一段时间没有搞创作了。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积极的完成我几部作品:《随想曲第二号》,《梦想成真》,《北方图画》。目前基本已经完成。另外,我还创作了一些巴扬与乐队合作演出的作品。


李燕生: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欢迎您再次到中国访问。

谢苗诺夫
    我一定会去的。


李燕生: 这次和希什金一起来?

谢苗诺夫
    不,他已经是过去了,这次要带米加尼科,他的水平可以用你们中国的一个字来形容:“棒“。(我们在欢笑中结束了采访)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