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
主页 > 手风琴 > 手风琴百科 >

手风琴的发展与键钮排列之演变

手风琴的发展与键钮排列之演变

陈剑一


作者简介:

    陈剑一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常务理事、山西音协手风琴学会会长。


 

摘 要:手风琴与钢琴、电子琴、风琴统称“键盘乐器”,但它主要特征是键钮。手风琴从发明、贝司排列、制造、演变及后来到我国的普及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变革与进步,当前,全世界的手风琴各种系统、排列及演奏法还且不同,有待继续发展,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还较薄弱,本文以史料,为基础,加以分析、讲解,主要叙述了手风琴的发展,键钮排列、演变及在我国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手风琴的发展;键钮排列;演变;传统贝司;自由贝司;

    通常,人们把手风琴和钢琴、电子琴、风琴统称为“键盘乐器”。主要是因为都有一个由白键,黑键组成的键盘。手风琴和其它键盘乐器相比,除了发音原理不同,还有一个可以推、拉的风箱,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左手那象一个个钮扣的键钮。因一开始左手一般都担负着低音的演奏,所以被称为“Bass” (贝司)。一般来辩别手风琴的规格、系统等都按贝司的数量和排列来讲,如120贝司;96贝司;60贝司;传统贝司;自由贝司等等。斯


                    手风琴的发展与键钮排列之演变 1

    追述手风琴的发展史,1777年,一个叫阿莫依特(Amiot)的神父将中国乐器“笙”传入欧洲①,并将笙的活簧结构原理运用到当时的(管)风琴和其它乐器上。1818年奥地利人黑克尔(1taeckel)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叫“Itysharntonica”的乐器(—种早期实验性簧风琴),这种乐器即是根据活簧原理制作的。1821年,德国人费里德里克·巴赫曼(Friedrich‘Btt~'chttmn)又制作了一·种可供吹奏的名叫‘(4111'(1” (一种新式口琴)的簧片乐器。同年,巴赫曼又将“Aura“进一步加以改进,增加了键钮和手摇风箱,这种乐器取名为“Hahdaeolt'ne” (一种早期的簧风琴)。后采,奥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c.1wilhts demian)集以上各种乐器之大成,并做了新的发明创作,他在“Handaeoline”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用作伴奏的和弦键。这种经过大大改良的乐器于1829年被正式命名为“手风琴”。自1830年以来,这种以手风琴㈠ccordioll)命名的乐器经过比利时人查尔斯·巴菲特(Charhtv Buffet)、法国人拿破仑,福尔罗克斯(NapoleonEouneaut)和M·巴松(M·BUSSON)等人的不断努力,得以大量制造。这种手风琴用紫檀木制作,然后再嵌以象牙和珍珠母作装饰,—般有10-12个高音键和两个低音钮,是一种全音阶结构的乐器。这种乐器主要由—些带铜簧片的音键构成,所用的铜簧片能发生微弱但却很柔和的声音。1859年由M·巴松制作的手风琴已经有了三个八度音域的犹如钢琴那样的键盘和一个可以推拉的风箱。这种手风琴已能使发音达到统一平衡,类似当时的“Serphine” (—种活簧乐器)或簧风琴。这种手风琴已经可以使发音获得协调一致是源于1844年英国人惠特斯顿(Wheatstone)的六角手风琴或一种叫“Aeola”的活簧乐器,由于西德特罗米根市(Trossingen)的霍勒(Hohner),意大利卡斯特立达多(castellidardo)的索普尼兰(Soprani)以及斯特拉德拉(Stradella)的达拉佩(Dallape)等人在早期生产的手风琴中采用了钢簧片,而使这种乐器很快发展起来。为了适应演奏者的需求,这种全音阶式的手风琴后来又进一步改良为半音阶结构。手风琴流传到美国后,美国人皮特罗·迪罗(Pietro Deiro)在手风琴的演奏和乐器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变音器的设计和安装是在他的提示下完成的②。到了这个时期,一个右手有41键从f- a3的键盘;左手有120BS:中间有推拉自如的风箱:双手都有若干变音器的半音阶手风琴已基本定型,被人们视为一种标准型手风琴。


                     手风琴的发展与键钮排列之演变 2

    到1905年俄国人在手风琴的启发下研制一种左手结构、风箱、变音器都与手风琴相同,只是右手部分用比左手键钮大一些的键钮代替了键盘被称之为“巴扬” (Bayan)的手风琴,这种琴后来一直被俄国人普遍使用并发展完善,溶入了俄国民间文化,并向东欧国家流传。在手风琴的发展史上,俄国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论是演奏方法、作品创作,还是乐器改革他们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由于手风琴的定型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也就是浪漫派时期,当时的和声结构都是传统和声,所以手风琴的Bass结构除了前两排基础低音和对位低音,后四排依次是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减七和弦排列的,也就是按下一个键钮,手风琴的贝司机就会让三个音同时发音,在当时情况讲,这是相当科学、先进的,也是非常实用、方便操作的,由于和声等原因这种Bass结构被称作传统贝司(standard Bass)。
传统贝司手风琴的发明是手风琴发展史上—个重大的成果,也是音乐史中—件伟大的进步,特别是它的排列极为科学。

    首先它的前两排低音上下关系为纯五度,手风琴贝司中间的音是C,(在第二排基础低音中,这个钮是凹的,其它钮都是凸的),以C为中心向为G、D、A、E、B、#F……向下为F、bB、bE、bA、bD……,在学琴的开始,老师首先要求学生熟悉并背会贝司排列,从没有升降号开始,由下向上Fa、do、sol、re、la、mi、si:从上向下si、mi、la、re、sol、do、fa,这也正好是乐理课中七个升号的排列与顺序与七个降号的排列顺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C以上G、D、A、E、B、#F、#C也就是升号调系统中,1个一7个升号调的大调主音,C以下、F、bB、bE、bA、bD、bGbC也就是降号系统调中1—7个降号调的大调主音。所以熟练掌握Bass排列对学习演奏和音乐理论、和声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从学习演奏的角度来看非常方便,手风琴贝司里基础低音与第—排对位低音是大三度关系,只要在基础低音把调性主音找到,按照排列顺序与对位低音练好—个调的音阶,那么在任何—个位置(同一排里)都可以演奏任何一个调的音阶(用相同的指法)非常简单。和弦也是相同,I 主和弦的下面永远是Ⅳ下属和弦,I 的上面永远是V属和弦,上下移到任何位置都不变。

    在两排低音的后面有四排和弦,和现在电子琴的单指自动和弦相同(SINGLE FINER CNORD),电子琴的自动和弦就是在手风琴的和弦的启发下设计完成的。手风琴的和弦制造是一个英明的发明,演奏者只需按动一个键钮 就会有三个音按排列好的和弦同时发音(靠贝司机组合),排列非常科学,演奏十分方便,在三和弦和七和弦中,选用最常用的三大、小三和弦,七和弦中选用最有代表的属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和减七和弦。七和弦的组成也很有意思,每一个七和弦的实际音响是省略五音的三个音发音,比如C的属七和弦是CE"B(省略G)。A的减七和弦是ACbG(省略bE)。如有固定贝司结构中没有的和弦,可按固定BS加单音组合,如C大和弦+A就成了A小七和弦,F大和弦+E就成F大七和弦,D小三和弦+B就成了B半减七和弦等等。在现有固定和弦的基础上,充分加以运用,就会用的非常灵活。由于手风琴的逐渐完善与实用便成为人们所需要的一种常用乐器。在全世界的咖啡馆、歌舞厅、音乐厅和音乐沙龙中到处都可以听到手风琴的声音。

    1931年,西德特罗兴根市建立一所手风琴专业学校。1948年,这所学校义进—步改建为州立手风琴学院,由西德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雨果·赫尔曼(Hugo Herrmann)任院长。赫尔曼1927年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7首新编乐曲》是最早的一部具有音乐价值的手风琴作品。1936年,英国手风琴演奏者学院正式建立,它的教学大纲表明在英国,手风琴已成为发展音乐事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手风琴的存在,使音乐教育的宝库得到大大丰富和发展,许多作曲家也竞相为之作曲 著名作曲家罗伯特、塞尔、贝尼特、艾弗、贝隆、保罗、克里斯顿、大卫、戴蒙德、罗伊、哈里斯、雨果·赫尔曼、G·罗 曼尼、赫尔曼、齐尔切尔等,都为手风琴写下了不少的奏鸣曲、协奏曲及其它一些音乐作品。就连20世纪的一些著名作曲家,也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加进了手风琴这种乐器,如著名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的音乐剧《沃切克》;著名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保罗·德索的作品《卢加拉斯之难》;著名俄罗斯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的《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周年大合唱》;著名英国作曲家塞伯尔为大提琴和手风琴写的《引子与快板》等音乐作品,即是明显的例子。


                    手风琴的发展与键钮排列之演变 3

一、我国手风琴的启蒙时期

    手风琴最早是由法国驻云南首任领事奥古斯特·费郎索瓦(中国名方苏雅)于1899年带到昆明的④,同时进入中国的还有沙俄中东清铁路的俄国人,当时只是作为白娱自乐的“小玩意儿”出现在中国,也没有公共场合演出,所以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只是在史料有所记载。

    最早在我国见到的手风琴教科书是1908年2月26日出版的《手风琴独习》。(该书现藏于首都图书馆)作者是前清的张郑紫英女士⑤,该书所用的乐器是“—排式全音阶手风琴,也就是右手部分只有一排十个键钮,左手部分两个和弦键钮,推拉风箱发音不同的老式琴。书中户除了介绍乐器使用方法,基础理论,还有40首乐曲,主要是当时流行的“学堂乐歌”。该书采用的记谱只记应奏第几键而不记实际音高,这种记谱是当时日本所用。从书中自序与为之作序的日本女史奈须野喜久子所述看出张郑紫女士是游学日本后学会回国的。另一本《手风琴教科书》 (该书现藏于天津图书馆)是一本残书,无法查询其作者与确切出版年代。根据书的内容,图例可以推测出自清末。该书所用乐器也是一排式全音阶手风琴,从内容上说,这本书比《手风琴独习》更为细致丰富,不同之处,该书用的是简谱记谱。作者在“简谱释义”中说明“手风琴谱、西洋用五线谱表音,初学以识匪易,日本用吾数字,附以引押符号,认识虽易,而不适于唱”。这两本书谱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通过日本接受西洋音乐的史实。

    到了20年代,许多外国人把手风琴带到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租界的社交文化中,除了自误自乐,在歌舞厅、酒吧、咖啡馆和音乐厅经常出现了手风琴的演奏。当时正是口琴音乐的兴起,上海到处都有各种口琴音乐会,据史料记载:“除中华(1930年由王庆勋创办的“中华口琴会”)外,还有不少的口琴团体,其中历史较悠久的,当然是大众口琴会,……可是因为最近石人望先生热烈提倡手风琴……”。这是说到由于石人望创办的大众口琴会有了一定的发展,石人望的名气也随之增大。德国“和来” (Hoher)公司便想通过石人望打开“和来”手风琴在中国的销路,石人望除了教授口琴外,开始教授手风琴,先是在口琴乐队里加上手风琴,效果大增,后来又创办了手风琴乐队,这时用的手风琴大多是全音阶的键钮琴。在这批学生中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朱践耳就是其中之一。

    随后石人望让其妹石圣华学习120贝司键盘琴,因有一定的钢琴基础,进步很快,并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了手风琴独奏音乐会。手风琴在上海很快地发展起来,到后来,王庆善(中华口琴会创办人王庆勋之弟)曾赴日本武藏野音乐学院学习,四十年代初回到大陆,他的手风琴演奏水平很高,用的是120贝司键盘手风琴,经常演奏一些难度较大的世界名曲,在当时很受欢迎⑤。王庆勋的女儿王碧霞、王碧云▲也积极的参加手风琴活动,他们为中国的手风琴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白俄”为谋生计“逃”到我国东北地区和沿海城市靠卖艺与教学为生,这些“流亡者”大都拥有极高的文化教养与极好的艺术素养,在他们的演出中既有高贵、典雅的沙皇宫廷舞曲和世界名曲,又有热情奔放的俄罗斯民间舞曲和忧郁美妙的乡村曲调。手风琴当时已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及东欧地区相当普及。所以,俄罗斯音乐文化与手风琴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要淡俄罗斯音乐就留不开手风琴,反之要提手风琴,也就必谈俄罗斯。这些俄侨还开办了一些专业音乐学校,并设置了手风琴专业,仅哈尔滨就有“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哈尔滨音乐训练班”等,手风琴专业教师人都是俄罗斯或德国音乐学院毕业的,教学相当规范。

    由于他们多年高水平的演出与教学,使当时的中国人在了解俄国文化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和喜欢手风琴,并有一批人开始向他们系统地学习手风琴。他们的代表人物有张子敏(原沈阳音乐学院手风琴教授),王典(原北京饭店乐队演奏家),秋里(原中央乐团指挥),吴英烈(原天津乐器厂厂长),吴天方▲(原天津乐器厂总工程师)两位吴先生除了学琴还在俄侨手风琴制作师瓦列宁的指导下,掌握了手风琴制作技术。这些前辈为我国后采手风琴的教学、演奏与制造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碧云现为总政歌舞团手风琴演奏家 ▲吴天方是吴英烈的学生。


                  手风琴的发展与键钮排列之演变 4


手风琴进入中国后一方面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流行,一方面被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带到革命圣地延安,手风琴由于音量宏大,便于携带,又具有和声功能,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为各种抗日救国歌曲伴奏的任务,在各种文艺演出,歌咏活动和新秧歌运动里到处都可以见到手风琴活跃的身影和听到它那鼓舞人心的琴声。在这些演奏手风琴的青年中,最具代表的是向隅,李焕之(原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李遇秋(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曲家)。

二、普及学习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群众性的歌咏活动蓬勃开展,而于风琴伴奏歌曲又是最常见、最实用的一种形式,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教唱歌”等节目都是用手风琴伴奏的,手风琴迅速开始普及。

    再一方面,建国初期,大批苏联科学家来到我国,带来了许多好的手风琴唱片,有的“老大哥”除了科学家身份还是很好的手风琴演奏家。苏联“红军歌舞团”多次访华演出,这些精彩的演奏,美妙的琴声给我们欣赏手风琴又开阔了眼界。

    特别要一提的是手风琴在部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向普及,部队到处开办手风琴培训班,一批批部队文艺骨干接受培训,一直到连队都有爱好者,各军区的文工团、演出队都配备了专职的手风琴演奏员,他们不但为歌曲伴奏,参加小乐队演奏,还把一些战斗歌曲和民歌提练,加工为手风琴独奏曲并上台独奏,受到极大的欢迎,为手风琴的专业化走出了第一步。这批军队手风琴的代表人物有张自强▲、王碧云(总政歌舞团)、杨文涛(海政歌舞团)、任士荣(空政歌舞团)、闪源昌(战友歌舞团)、曾键(广州军团歌舞团)。

    代表作有张自强、王碧云根据歌曲《战斗进行曲》改编的《士兵的光荣》,王碧云根据同外军乐改编的《骑兵进行曲》。

    由于手风琴的快速发展,五十年代东北音专(沈阳音乐学院前身)率先开办手风琴专业,随后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院校也都开办了手风琴专业,分别由张子敏、李敏(沈阳)、郭汀石、王域平(天津)、吴守智(四川)、常治国(西安)等任教,他们是我国手风琴“学院派”的领路人。

    1964年由王域平、张增亮以内蒙民歌为主题而创作的独奏曲《牧民歌唱毛主席》(现为牧民之歌)问世,由于手风琴与中国民间音乐完美的结合,从作曲结构,和声色彩及演奏技法各方面都成为中国手风琴作品的里程碑,也是手风琴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

    在乐器制造方面,1952年,西南军区文工团修理厂制作了我国第一台手风琴(18贝司)⑦,到五十年代末天津、上海、营口、北京都成立了国营正规的乐器厂,生产出各种规格的“鹦鹉牌”、“百乐牌”、“幸福牌”、“星海牌”手风琴,并迅速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很快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的生产国,保证了全国学琴的需要。

三、特殊年代的特别时期

    “十年浩劫”中国文化艺术遭受了极大打击,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因政治的需要,全国的部队、工厂、学校、农村到处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手风琴又因它携带方便,音量宏大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在各种宣传、演出中担起了重要的作用。砸烂“封、资、修”,钢琴不能弹了,许多钢琴家、作曲家也纷纷背起了手风琴,大批的学生、插队的知青一方面出于对手风琴的喜爱,另一方面为“找出路”(那个时期,会拉手风琴是很吃香的一门“手艺”,拉好琴可以优先参军、招工、上学……)开始学习手风琴,并空前的苦练,手风琴的演奏水平大大地提高。手风琴也成为非常难买的——种乐器。

▲ (张自强现为中国音协会手风琴学会会长)


                    手风琴的发展与键钮排列之演变 5

由于和国外隔断交流,没有任何新的资料与教材,所有的舞台只有“样板戏”和“红色歌舞”。当时最有代表的手风琴作品是杨智华根据“智取威虎山”中音乐改编的独奏曲《打虎上山》,根据“红色娘子军”中音乐改编的《快乐的女战士》,曾键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我为祖国守大桥》。当时手风琴伴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如:韦福根的《一壶水》、杨文涛的《师长有床绿军被》、许敏男的《织网歌》、《拖拉机开进苗家寨》等,这些伴奏曲那非凡的编配能力,到现在都是很好教学范例。

四、蓬勃发展时期

    1976年打倒了“四人邦”举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高等学校恢复招生,许多经过“文革”这个特殊时期发展起来的手风琴手纷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各音乐学院、综合大学音乐系、师范院校、艺术学校的手风琴专业,现在都己成为全国手风琴演奏、教学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了加强对独生子女的素质教育,全方位发展,成千上万的家长带孩子开始学手风琴,各地青少年宫、文化馆、艺术中心、音乐学校都开办了手风琴班,到周、日、课余,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家长背着手风琴带着孩子去上课成了又一道城市街景。

    1982年成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音乐院校手风琴教学经验交流会”。各音乐学院,大学的音乐系都派代表参加,会上大家积极交流教学经验、体会、观摩演奏、公开教学、气氛非常热烈。1984年在哈尔滨召开了首届“全国高师手风琴学术讨论会”,全国师范院校的教师欢聚一堂,会议就高师手风琴课的地位、作用和教学规律、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成立了“全国高师手风琴学会”(后改为中国手风琴教师学会),并创刊了会刊(手风琴园地)。后来又成立中国手风琴表演艺术委员会,中国手风琴爱好者学会。

    1991年在中国音协的领导下,三会合并,正式成立了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在学会的组织、协调下,全国的手风琴活动丰富多彩,比赛、讲学频频举办,手风琴的创作出版也一片繁荣,一批优秀的不同体裁的手风琴作品纷纷展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代表的如:李遇秋的《惠山泥人组曲》、《促织幻想曲》,林华的《长城恋》,王树生的《诺恩吉亚幻想曲》,李未明的《归》等。

    为了更规范教学,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协、天津音乐学院等单位在全国开始手风琴考级活动,并出版了各自的考级教程,一时间参加手风琴考级活动的人和开始学琴的人数达到空前。新西兰手风琴乐团团长琼斯先生来华访问看到这种状况惊讶地戏称:“中国拉手风琴的人比整个新西兰人还多。”

    手风琴的左手贝司既有它演奏灵活、方便等优点之外,还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左手低音只有一个八度,左、右手音区衔接不好,在演奏复调作品和现代作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外音乐杂志刊登了西方人发明了左手有四个多八度音域的更为先进的手风琴,这种贝司结构被命名为“free Bass”(F·B)自由低音。Free Bass手风琴发明后在西方发达国家音乐学院很快发展,这时正是我国文革时期,闭关锁国,只是听说,不知是什么样子的。1980年4月德籍日本手风琴演奏家御喜美江小姐随当时任日本国家棒球队教练的父亲来华访问,顺便参观天津乐器厂。笔者当时正在天津音乐学院上学,下午随老师、同学及北京来的专家十余人在乐器厂的小会议室见到了这位青年演奏家。(御喜美江五六年生,四岁开始学琴,西德特罗欣根音乐学院毕业,曾获一九七三、七四年两届库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青年组一等奖,七四年又获阿姆希国际手风琴比赛二重奏一等奖)这是文革以来第一位来华的手风琴演奏家,她带的—台是德国H O H NE R 公司生产的185BS自由低音手风琴,键盘部分45键从E至c3,左手键钮部分共185BS,在六排传统贝司的基础上,在靠近风箱的位置又加了三排自由低音,从上至下按半音阶排列,到后来才知道这种排列叫C系统,音域从E1至e3,右手部分按装了下颌变音器,御喜美江小姐在小会议给我们演奏—个多小时,作品从巴赫、斯卡拉第、帕格尼尼、到探戈、近现代手风琴曲,并对国际上手风琴的发展与现况作了介绍,这是我们当第—次与世界一流手风琴家近距离的接触,从作品、演奏到乐器全面地震憾了在场的中国同行,真是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 (库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比赛)。


                      手风琴的发展与键钮排列之演变 6

Free Bass的发明对手风琴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它大大地拓展了手风琴的表现力,把手风琴演奏与作品的级别一下子提高到全方位,1984年,天津乐器厂仿制成功185BS自由低音手风琴,我国一部分青年演奏家开始学习演奏,并很快熟悉掌握,经过演奏实践,185BS琴由于结构庞大,左手在奏Free Bass时过于向前伸出,使用极不方便,已不是最先进的系统。随后,上海手风琴厂也仿制成功805型双系统传统结构Free Bass手风琴,它的自由低音设在原来的和弦键钮上,只要一按机构转换键,就可以将和弦变成自由低音(所以称双系统),这样,演奏就方便多了,但这种结构音域略显不够,只是在原有低音上增加两个八度,排列上还是原来传统琴的排列,换成自由低音后,前两排基础低音与对位低音不变,第四排小三和弦和第三排大三和弦变成C1-b1,第六排减七和弦和第五排属七和弦变成C2—b2,指法与原来基础低音、对位低音的音阶,位置相同。

    以上两种结构的琴虽然不够理想,但中国人在制造、演奏上走出了第一步,有的演奏家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暂露头脚,并取得的较好的成绩。如张国平(中国广播艺术团)、杨屹(战友歌舞团)、陈军(四川音乐学院)、曹晓青(天津音乐学院,后赴德国留学并任教)。

    目前,国际普遍使用的是120BS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音手风琴,分B、C两种系统(现天津乐器厂、上海手风琴厂、金杯手风琴厂分别试制成功键钮,键盘式B、C两种系统琴)。B系统主要流行于俄罗斯等东欧国家,主要特征是原来的四排和弦键经过通过变换装置或自由低音,低音在琴的下面按半音排列向上进行和右手的音区相反,排列如下:上下排列为小三度,同排为小二度,斜排为大二度。

    C系统主要流行于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主要特征与B系统相反,低音在琴的上面按半音阶向下进
行,与右手同向进行,排列也相同。

    自由贝司的排列主要是根据苏联的巴扬琴演变而来,巴扬经过了100年的改良,演变除了左手传统到185自由贝司再至传统结构自由贝司直至现在B、C系统可变自由贝司等,右手也发展的更加完善,最大规格的键钮琴右手有64音(共106键钮,横排五排,为方便演奏有两排重复音) ,再加上左手向低音扩展一个八度,是目前除钢琴以外,音域最宽的乐器。

    现在,我国与国际上加强文化交流,大量的世界级的大师来华演出、讲学,又有一批批年青学子走出国门,赴德国、俄罗斯等先进国家学习,开阔了视野和世界拉近了距离。

特别要提为中国手风琴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

一、著名手风琴家姜杰先生从199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北京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和国际比赛,邀请
利普斯、斯卡里亚廖夫、谢苗诺夫、希什金、法默等大师参加艺术节,举办独奏音乐会、讲座,我国广大手风琴工作者、爱好者不出国门,就能一览国际大师风彩,欣赏一流演奏,了解世界手风琴动态,并长期聘请俄罗斯手风琴家索阔洛夫在北京手风琴学校任教。

二、天津音乐学院率先开办自由音手风琴专业,并举办两届国际手风琴大师班,邀请到莫泽尔、利普斯、鲍尼、沙洛夫、斯卡比尼、曹晓青等专家讲学,系统地讲解自由低音手风琴的演奏规律与教学方法,这又是全国同仁与世界先进水平零距离的接触。王域平教授与王树生教授分别被聘为德国库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和意大利卡斯特立达多国际手风琴的常任评委。以刘冬、张帷依为代表的天津音乐学院学生已脱颖而出,正朝世界高峰攀登。

三、上海音协手风琴学会会长李聪先生,1998年开办了中国手风琴网www.accordins.com/china与国际网站联网,内容有每周国际、国内新闻、学术报告、论文集、人物专访,各种信息……,使我们足不出户,随时可以得知全世界最新的手风琴动态、资料,也让全世纪的手风琴爱好者了解我们中国手风琴的发展与变化。


A、刘冬(天津音乐学院学生,曾获北京国际手风琴比赛艺术家组一等奖,天津国际手风琴比赛艺术家组二等奖)。

B、张惟依(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学生,曾获意大利卡斯特费达多国际手风琴比赛青年组—等奖,北京国际手风琴比赛少年A组一等奖)


                     手风琴的发展与键钮排列之演变 7

    四、著名作曲家李遇秋先生多年来坚持为手风琴创作,如《促织幻想曲》、《惠山泥人组曲》、《广陵传奇》、《桑榆之梦》、《沉思与酣歌》到自由贝司的《前奏与赋格》。第—、二、三奏鸣曲等数十首手风琴作品。

    他为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及探索作出重大贡献并产生深远的影响⑧。

    现我国一些著名作曲家开始用现代作曲手法为手风琴创作,如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姚恒璐教授的《天使的国度》、手风琴与笙《簧片的对话》、为手风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盘丝缠》 等;天津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姚盛昌教授的《小组曲》、手风琴室内乐《望见长城的星空》;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林华教授的《长城恋》、《桥》等。全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教师和学生也开始关注并尝试手风琴作品的创作。

    从手风琴成形以来,键盘式、键钮式手风琴共存于世,到现在人们对这两种体系都作了很大的努力,无论键盘、键钮、B系统、C系统、185BS自然都有各自的支持者,至今还没有统—的说法。手风琴这件“年青”的乐器,到现在只有170年的历史,至今还未最后定型,虽然发音原理相同,都称之为“手风琴”,但其形态,排列,指法都各有所异,这种状况对手风琴的发展并不十分有利,我相信经过全世界手风琴工作者的努力,正在向更加完善,更加统一的方向发展。正如王域平教授▲所讲:“手风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手风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世上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越是年轻的,越是有朝气的,越是前途无限的,越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越是大有作为的⑨。


[参 考 文 献]
①胡杨吉译 《新编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1980年第6版
②王树生 《手风琴教学与演奏》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③同①
④中波 《古乐沉钩一一一个有意义的发现》音乐周报2002.11.3期
⑤高洁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手风琴艺术的传播》黄钟2003第1期
⑥同⑤
⑦申波 《中国手风琴创作发展轨迹》天籁2001第1期
⑧同⑦
⑨王树生 《手风琴教学与演奏》序,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王域平(现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名誉会长,天津音乐学院教授,著名手风琴教育家)

#p#分页标题#e#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