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重量,声音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而且无论弹强弹弱都需要重量的支持。这也就是所谓的重量演奏法。
然后就是好的声音。好的声音是个什么定义呢?很多人都说这和作品的风格有关,其实不然。风格不过是用来装水的瓶子,而水是声音,好的声音是有一个基本特征的,也是有一个合格的底线的,达到这种底线就意味着有良好声音的毛坯了,至于怎么发展就是个人的问题了。好的声音最基本的特征被国内很多的老师定义为有共鸣,其实这没有错,但是太抽象了。我的德国老师给我具体的说明了一下,我觉得这是绝对每个人通过倾听都可以感觉得到的,那就是在触键发音以后,这个音还会有一个小小的渐强,这种感觉在立式钢琴上还要差一点,在三角琴上是很明显的。要想达到这个要求,首先是要放松,然后手指发力去抓住琴键,然后放松,不要让手指紧紧的按着琴键不放,只是用重量保证琴键不抬起来即可。大家可以试试,但是最重要的要通过倾听去感受那个小小的渐强,最初找感觉一定要用强去练,这样比较明显,在感受到这个渐强以后可以用不同的力度去练习。
接下来是到底什么是基本功。很多人都强调音阶,手指练习,练习曲,不错这些都是技术上的训练,但是我觉得钢琴家首先是音乐家,训练学生,首先要让他们在音乐上有所学习,对音乐的要素敏感,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机器。所以我在德国补的第一课就是基本功,我的钢琴老师曾经说我基础极差,就是手指跑得够快……什么是基本功?简而言之就是对于节奏感和耳朵的训练,这是从第一节课就要灌输给学生的东西,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要去听自己弹的东西,对于音程,和弦性质的敏感,以及稳定的节奏感。老实说,我以前很讨厌用节拍器,说来惭愧,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跟节拍器完全对上去的时候,很多时候自认为自己弹得很有节奏感,其实是自己听不出来而已。这又跟耳朵的训练联系上了,在德国我被老师强迫用节拍器练了半年多,上课老师就先把节拍器打开,让我跟着节拍器读我要弹的作品的节奏,对上了以后,就开始弹,而且要一边弹一边念节奏,要自己去倾听是不是对上了。在半年多的努力下,我终于都对上了,而且也习惯了开始数最小的拍子,哪怕是一个三十二分音符也要绝对的准确,尽管都说德国人很刻板,但是我觉得这种锻炼是绝对必要的,必须要在自己的心里装上一个准确的节拍器,这样就是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也不会导致音乐在节奏上的抽搐,而且对于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节奏要保证绝对的准确。当然这不是说没有一点自由,但是这个自由是在节奏的限制内。所以说,在德国几乎每个教授讲师的琴房里肯定有节拍器,几乎每个音乐学院的学生的书包里都有节拍器。至于耳朵的训练,我觉得对于小孩子是最重要的,其实每个人在9岁或10岁以前都有可能训练成绝对音高,或是绝对音感,如果让小孩子多听自己弹的东西,并且引导他们去用唱名去唱那些音符,时间长了,他们的这种绝对音感就形成了,而且音乐的所有含义都在声音中,都在听觉里,所以自己都不听的音乐还会有谁去听呢?
最后说说技巧。所谓的技巧,很多人都理解为我的音阶弹得够不够匀,够不够快,我的练习曲弹了多少,我的八度跑得溜不溜,我的手指够不够快。其实上述的这些东西只是一个技巧的层面,只能成为技术,因为这些是通过机械的练习都能达到的东西,但是技巧,是把技术巧妙化,怎么才能巧妙化?就是要融入人的意志在里面。怎么才能把我的意志融化在我的技术中,让我用技术达到我想拥有的音乐呢?答案就是两个字:控制。就像上面说的钢琴演奏的先决条件是放松,为什么要放松,就是因为放松了,才能更好的控制。技巧的定义就是控制。霍罗维茨曾经说过一句话:Musik is Emotion,Controlled Emotion。这句话就是因为有了后半句,才成了大师对音乐的经典概括:音乐是激情,有控制的激情。所以控制对于技术而言是技术的延伸,是把技术转变为音乐的必要过程。那么我们就说说怎么控制技术,怎么控制音色,怎么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