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主页 > 钢琴 > 钢琴名家 >

影响yngwie乃至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人物:巴赫

巴洛克之魂1-----巴赫
     巴赫 (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生于爱森那赫市一个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但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响构思的核心,但他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的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
    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弥撒曲》等,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为大型声乐套曲《马太·受淮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宗教改革运动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器乐作品《布朗登堡协奏曲》六首、《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两集、《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意大利协奏曲》、《赋格的艺术》一集、《音乐的奉献》一集、《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六首等。
    但由于当时种种社会原因,巴赫的创作才能未得到应有的尊重,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经门德尔松等人的大力推荐,他的作品才得到大量出版和演奏。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

    巴赫是影响yngwie乃至影响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人物,在yngwie的音乐中时总是能听出他的影子,这位音乐大师简直可以用"鬼才"来形容,大家了解新古典主义,追根溯源一定要了解bach

介绍如下:                          

                                     约翰·萨巴斯蒂安·巴赫生平
  
    巴赫家族200年间音乐人才辈出,其中尤以世称「大巴赫」的约翰·萨巴斯蒂安·巴赫最为出类拔萃。他不仅是巴洛克时期欧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同时也是现代西洋音乐的开山鼻祖,故也有「音乐之父」之称。巴赫早年於穆尔豪森的圣布拉休士教堂担任管风琴奏者。
  1708开始任职魏玛宫廷为管风琴奏者及宫廷乐长。1723年任莱比锡圣汤玛斯教堂合唱乐长之后,即长留斯地直到离世为止。
  巴赫生前以管风琴的即兴演奏风靡当世,就作曲而言,他的创作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亦即以管风琴曲为主的「魏玛时代」 以器乐曲和管弦乐曲为主的「柯恩时代」以及以清唱剧、圣咏等 宗教音乐为主的「莱比锡时代」。巴赫在乐史上虽享有极其崇高 的地位,但是离世之后,他的音乐却曾一度式微,幸赖门德尔松等19世纪初莱比锡音乐家的大力阐扬才能辉煌於今世。
  巴赫的音乐种类繁多,除了歌剧以外,他在各种音乐分野均留下数量丰硕的作品。目前所使用巴赫的作品编号为1958年德国音乐学者史密特「巴赫作品主题目录」所定之Bach-Werke-Verzeichnis(简记为BWV)编号。
  一六八五年事古典音乐史上无比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巴赫 与韩德尔同时出生的年份。巴赫生於埃纳赫,韩德尔生於哈勒, 两镇相距不远,都属於德国中部萨克森丘陵根地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即有音乐名家出自此地,可是并不像意大利、法国、英国、 维也纳、慕尼黑等地一样,成为音乐史上的重要舞台。
  然而,真是巧合,同一地区、同一年代,竟诞生了两位出类拔萃,且将欧洲音乐史推到最高峰的音乐大师。
  但另一点却让人难以置信的,巴赫和韩德尔终其一生,从未碰过面。
  被誉为「音乐之父」的巴赫,生於一个自古以来就是丘陵根地区的音乐家族,父亲的名字跟他一样,也是叫Johann Ambrosius Bach,是一位近代伟大的模仿作曲家,巴洛克音乐集大成代表,作品繁多,地位崇高。
  由此可见,在音乐史上,巴赫家族占有无比的地位。只要在丘陵根地区,提起巴赫这个姓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巴赫家族人数众多,但非常团结,他们每年都会举行宗教节庆,大家互通信息,齐聚一堂演奏音乐,有新作品的也趁机大显身手。他们最后以演唱「杂曲」,圆满结束聚会。所谓杂曲(Quodlibert),就是把各式各样的曲调串连起来,一次演奏的音乐。
  巴赫幼时情形,史料记载不多。他是由父亲教小提琴和中提琴启蒙的。在巴赫家族,小孩有音乐才华并不足为奇,因为几乎每个巴赫都有此奇才。巴赫十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往后由大哥抚养,并随他学古钢琴。十五岁时,巴赫就读於吕内堡的米亥尔学校,校方给了他一份很优厚的奖学金,鼓励他向学。在此, 巴赫又随著校内的优秀音乐家,学习各种技艺,接著又去汉堡和吕北克等音乐水准颇高的城市继续深造。
  赴吕北克之前,巴赫担任亚伦市的风琴师。因朝夕与风琴 (Organ)相处,便倾其心力研究风琴,也因此,风琴曲成了他创作重心。
  在他的许多风琴曲之中,以「前奏曲与赋格曲」(Preludes and Fugues)最为突出,他可以很完美的结合「前奏曲与赋格曲」,达到非凡的效果。
  到了吕北克,巴赫一待就是四个月,使得亚伦市的官员大为不满;再加上他的风琴演奏,被视为有扰乱信仰之嫌疑;又加上他擅自在教堂的合唱团里,安插他的表妹玛丽亚,最后弄得满城风雨。因此,巴赫只好卷起铺盖,离开亚伦市。
  巴赫后来与玛丽亚结婚,迁居魏玛,担任当地宫廷风琴师兼宫廷乐家,在此他写出了最好的风琴曲。为了应付宫廷的音乐会, 他又写了许多室内乐。他的一些小提琴独奏曲,就是这个时期的 作品,不论技巧或内涵,都十分深奥。
  由於深得魏玛的艾伦斯特大公欣赏,巴赫在此地过得十分愉快,一待就是九年。这时的巴赫,交际也逐渐广阔了,与声名显赫的泰利曼结成莫逆之交,巴赫的次子也认了泰利曼为义父。他又与堂兄华尔特交游,获益良多,从他那里接触了义大利的音乐, 因而他的作品取材自意大利作曲家的不少,如C小调赋格曲(BWV 574),D小调歌曲(BWV588)。
  魏玛时期,巴赫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后来都成了重要的音乐家。
  巴赫於一七一七年自魏玛又迁至柯登担任宫廷乐长;柯登与魏玛完全不同,礼拜的场面十分华丽盛大,巴赫在此又学习到许多乐器。
  他也为全市的市民公开表演风琴曲,技惊四座,观众如疯似狂。
  这时他写了许多世俗作品,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六首「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柯登时期的杰作,巴赫曾将这套曲子献给布兰登堡爵爷,但未能得到重视,反而被束之高阁,后来才被世人发现。
  巴赫也写了许多古钢琴曲,因为他在柯登时常演奏,同时也要指导儿子琴艺,所以特地执笔,如「法国组曲」、「英国组曲」 作为教材的有「二声部与三声部创意曲」(Inventions),巴赫凭 著一种构想,把一个小动机发展成小曲子,并将这些曲子汇辑成册,这就是这本曲集的由来。他的另一套巨作「平均律古钢琴集」一七二二年问世,此套作品后来成为学习钢琴的模范作品。
  在柯登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在宫廷中备受尊敬,在家又享尽天伦。可是好景不常,一七二零年六月,巴赫随雷奥波德公爵前往波西米亚温泉胜地卡尔斯巴特旅行时,玛丽亚去世了,等他回到科登,她已入土一个多月了。
  这件事对巴赫是很沉痛的打击。心灰意冷的巴赫,也顾虑到儿子们上大学念书的问题。柯登只是一个小镇,没有大学,对巴赫而言,接任莱比锡托玛斯教堂合唱长的职位,是再适合也不过了,此职是德国中部教会里最重要的音乐家职位,自古以来,都由优秀的作曲家担任。巴赫的前任为库瑙(Kuhnau),也是以古钢琴作品驰名於世的作曲家。巴赫於一七二三年迁入莱比锡,家族均为巴赫登上这个重要职位为荣。
  为了孩子们需要照顾,也为了能专心作曲,巴赫又娶了安娜玛格丽娜,她如巴赫前妻般贤慧,而且又出身音乐世家,帮了巴赫许多大忙,抄谱记谱,笔迹与巴赫极为相似,后人很难辨认。   安娜也替巴赫生了几个孩子,当然,这些小孩也注定要以音乐为业。其中两子,约翰·克里斯多夫与约翰克里斯强更是出人头地,赫赫有名。巴赫共有二十个孩子,其中几个出生不久就夭折了。
  大凡学钢琴的人演奏巴赫作品时,多半要先弹「致安娜·玛格丽娜古钢琴小品集」。此曲是巴赫衷心献给妻子的杰出作品。
  在工作上,巴赫有义务每个星期天提供一首新的清唱剧。其中包括遴选歌词、抄谱、指导合唱、管弦乐队、独唱者,这都得在一个礼拜内完成负担虽重,但巴赫却不曾间断。可惜的是,这些乐谱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遗留至今,不到两百首,不过,却也很可观了。其中以「农民清唱剧」和「咖啡清唱剧」较为有趣有名。
  圣诞节和复活节是教会大事,巴赫身负重责,不能不写这方面曲子应景。巴赫特地把圣诞节前后的星期天和节日的清唱剧汇辑在一起,编成一部著名神剧--「圣诞节神剧」,内容主要叙述基督耶稣诞生的故事。直到今日,德国有些城市,每逢圣诞节, 仍会上演巴赫的这部「圣诞节神剧」,可见这部作品的庄严、神圣与美妙动人。在复活节演出的是「受难曲」,是根据圣经的 「福音书」写成,内容描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受难的故事。巴赫早在柯登时即已著手创作,一直到了莱比锡才完成。巴赫完成「约翰受难曲」后的两、三年,一七二九年又完成了更为感人的 「马太受难曲」,这是一部四小时演出的大曲子,气势磅礴,是史无前例的宗教作品。
  在莱比锡期间的巴赫,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因此他很喜欢外出为人演奏风琴。年过五十的巴赫,已不像以前勤於作曲了,一七四四年,他完成了「平均律古钢琴曲集」第二卷。
  巴赫的次子卡尔·飞利浦·艾玛纽那时已是一位卓然有成的音乐家,他在普鲁士的腓德烈二世宫廷内,担任大键琴师。
  巴赫十分想念卡尔,特地远赴波次坦,他到了那里,备受礼遇。
  当时腓德烈大帝召见他,巴赫也当场表演了几段即兴演奏,深为感动的大帝,当场又赐他一则主题,巴赫毫不迟疑又作了六声部赋格曲,令人瞠目结舌。后来巴赫把这则主题稍加修改,献给大帝,后称「献乐」。
  巴赫晚年最后的作品「赋格的艺术」是一部大曲子,他在这部曲子中尽情地发挥深奥的对位法技巧。当时巴赫似乎没想到此作品会如此广传,这部作品被封存了一百五十年之久,才被人拿出来演奏。这部作品是为了音乐本身而作,并未指明要用什麽乐器演奏。因而今日演奏的方式有弦乐合奏,有风琴、钢琴、大键琴独奏。无疑的,这部作品是巴赫最高境界的杰作了。
  巴赫晚年失明,十分痛苦。他失明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他幼时在烛灯下抄谱的恶果,也另有说法归咎於莱比锡的官 员给他太多的工作。另外有一种可能是来自遗传,堂兄华尔特晚年时也失明。
  为了复明,他请了英国眼科名医泰勒为他动手术,结果不幸失败,而使病情恶化。这位不屈不挠的老合唱长,仍以口述的方式作了风琴圣咏曲「而今我走向主的宝座前」。
  一七五零年七月十八日,一阵回光返照后,巴赫又挣扎了十天,七月二十八日终於告别人世,一代大师,谢世长眠了。
  巴赫去世后,遗产都分给了孩子,可是无人关心他的遗孀安娜·玛格丽娜,她一贫如洗,不得不住进救济院,十年后,也悄然去世了。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