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主页 > 钢琴 > 钢琴百科 >

详谈世界钢琴的起源与发展


  
  主编过《牛津音乐指南》的斯科尔斯,当年为这种纸卷撰写了许多乐曲解说,又写了一本书叫《怎样利用自动钢琴纸卷欣赏音乐》。
  
  还有件前几年的新闻,也同自动钢琴有关。新发行一张《蓝色狂想曲》的唱片,其中协奏者是现在的一支爵士乐队,独奏钢琴的,却是已故多年的此曲作者格什温!那独奏部分的音响便是利用的当年在自动钢琴上录下的纸卷。
  
  人只有一双手10个指头,而且弹时也难十指齐下。自动钢琴可以不受此限制。30多个音组成的和弦,高、中、低3个音区同时并奏,它都可以胜任愉快。现代乐人中有两位大师是赏识这种机械乐器而用其所长的。斯特拉文斯基有一首《作品7第1号》便为它而作。一看那乐谱便知道,为什么只能交给自动钢琴去弹了,那是记在五行谱上的,三行高音谱表,两行低音谱,一般的钢琴谱只用两行。
  
  质量很高的自动钢琴,对演奏的速度、力度等的调控可达到相当精细的程度,复制真人的弹奏,几乎像照片一样可以乱真。
  
  然而,“机器不是人”。再好的机器(有的可以做出16种层次的力度变化)的演奏,同活生生的人的演奏相比,终隔一层。因为,艺术性的演奏是一种变动不居的微妙的创造,音乐如果机械化了,也便丧失了生气。至于质量差的机器,加上制作不精的纸卷,那效果便是小说家毛姆在其《雨》中所形容的那样,是可憎的。
  
  施纳贝尔这位贝多芬作品的演绎权威,很讨厌自动钢琴。有家琴厂请他在新产品上一试。他以这种机械不能再现演奏者的演绎为理由拒绝。厂家声称,他们的产品可以将16种不同层次的强弱变化再现出来。施纳贝尔说:“这已经晚了,不久前我恰好做出了第17种。”
  
  自动钢琴虽然不无可取之处,但决不能认为是钢琴史上的进步,实际上可以说是钢琴文化的退化。这东西之风靡一时、一世,主要是利用了留声机、唱片还很幼稚,而人们的音乐消费需求空前旺盛的时势。它既适合于口味不高的家庭娱乐(不只可用来听,还可伴唱伴舞,又是玩具、摆设),也可为酒吧、舞厅的老板效劳。这种机器“洋琴鬼”(旧时人们以此呼夜总会、跳舞厅里弹钢琴者)比活人好使唤,不怕它消极怠工。据1920年统计,当时全美国的钢琴总产量三十六万四千台中,自动钢琴竟达七成!读《赤都心史》,可以看到在当时生活艰苦的莫斯科,瞿秋白也见到一架自动钢琴,意大利造的,琴中自动奏出了《蝴蝶夫人》选曲。
  
  50年代,早被唱片、广播挤出市场的自动钢琴,忽又一度死灰复燃,连早已靠边的旧机器也拿出来修修好出售了。
  
  钢琴仍有生命力
  
  曾经泛滥如洪水的电子乐器——电子风琴和电子钢琴,夺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钢琴市场。这种乐器,音响的力度不能由指触来变化,音质有虚假感,再配上机械的自动伴奏,这些都不能不使爱乐者反胃。电子钢琴轻便,利用耳机既可自练而不扰他人,也可用以进行多人的教学,但仍不能代替钢琴。
  
  20世纪以来,钢琴的真正的劲敌,可能是不断改进的音响工具:留声机、唱片、录音机等等。往昔的人们只能依赖钢琴在家里认识交响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唱片中的贝多芬交响乐,同钢琴改编本中的贝多芬交响曲,相去之远,一个好比是读文学名著的原本,一个是看缩编、简写本!
  
  面对各种挑战、危机,已有300岁高龄的钢琴,仍然留在音乐舞台上。爱乐大众仍然在弹它,听它。钢琴的国际比赛频频举办,夺魁者名声鹊起。“鸳蝴派”演奏家的唱片畅销,音乐会门票黑市价高得惊人……
  
  那么,无论从雅俗两方面来看,这个古老而常青的乐器,依然是有生命力的!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