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选购维护 > 古琴维护保养 >

讲解古琴的漆灰与断纹


漆灰与断纹的关连

    漆与灰的调合,与表漆的厚薄,在断纹的呈现有一定的影响,此种现象以笔者第一张新琴的问世,可作为参考:

    八十年代前,笔者有机缘得到民间寺庙所拆卸下来的老杉木梁柱,于是请制作乐器的师傅,依样裁出仲尼琴式的琴体,由笔者进行漆灰工作。

    由于所调的漆灰里的漆太少,表漆也薄,当琴未完成前,就已处处有大蛇腹的裂纹,完成后不到一年,琴体的面、底全部呈现流水、牛毛、及冰纹断。这琴的这些断纹,当然不是古籍记载或现传世所谓因年代久远所产生的断纹,但也决不是有心制造的伪断。

    再者,在笔者髹复的老琴里,有些是明、清年代的琴,琴面呈现美丽的小蛇腹、流水、牛毛断纹,更也有琴具几朵梅花头的断纹,在髹磨过程中发现有上述断纹的明、清琴中,几多是瓦灰且漆少灰多的胎底,或漆质不够坚硬。而诸多琴家肯定的宋琴,却有琴体整张呈标准的蛇腹断;据传明末璐王生前造琴四百余张,现存的中和琴有通体无断,或仅局部起断。由上可见,古琴可能因不同灰胎的调合,漆质的疏松,即使年代不算太长,可以容易起断;或者有薄层灰胎夹层麻布、纸张,亦容易起断纹。但是有的老琴,漆质与灰胎坚硬,即使琴龄较远,也难以起断。

    据此观之,古籍所戴前人所述断纹与琴龄之间的关系,今人是否应有所醒思修正呢?毕竟不同的时代,不同琴匠,以及在漆胎、表漆选择及髹斲过程都不尽相同,尽管琴龄相同,断纹却千姿百态。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