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的音色有三种即:散音、按音、泛音。音的部位有两个即:弦位、徽位。这三种音色和两个音位,一纵一横,有经有纬,交互组织,更迭变化,为一般民族器乐不及,宜其矫然为从乐之首。凡散音弦位,属于右手,按、泛、徽位属于左手,各有专用减字,过去各家琴谱都是混列于左、右手指法的里面,其实这类的减字,只可说是谱字,不能称指法,所以本编特为提出名之曰音位谱字,专作一章列述于下。
“散”字的减字体式。左手不按徽位,仅以右手名指弹弦,名为“散音”。下指不刚不柔,宜在岳山与一徽的中间着弦弹拨,得出中和的音声。
“按”字的减字体式。右指弹弦,左指于徽位间历弦贴木以取音,名为“按音”。按宜坚实,才能得到它的真音,按音是琴的主要音声,可分为三种:一实音,即是实按不动,发出的本音;二余音,即指下摇动,将本音的余韵化为小音。三走音,即指在弦上走动,于本音之外,再取得别位的音,右手下指弹弦宜略近一徽。
“泛”字的减字体式。右指弹弦,左指同时正对徽位轻点弦上,取得清脆的音声,名为“泛音”。右弹欲重,左点欲轻,悬空落指,一着即起,不可遏抑,使音不响。譬如蜻蜓点水,最为逼肖。又有用左指离弦一米(一粒米之距离)许,弹时弦跃,离指自成泛音的,比为粉蝶浮花,也极确切。前法大名二指互泛徽时用之。后法食指连泛数弦时用之。右手下指弹弦,宜稍近岳山,则出音劲脆清亮。
“泛起”这这了的减字体式。就是说泛音从此处起,以下一段或数句音都用泛音弹,若仅只一二声用泛音弹,则仅写泛字于谱字的上面。
“泛止”两字的减字体式。就是说泛音至此处止,以后仍然用散音或按音接弹。
“弦”字的减字体式。琴面上张的弦,共有七条,它的次序,是自外至内,由粗到细,古称宫、商、角、徽、羽、文、武,今则直称一、二、三、四、五、六、七弦。琴谱对于弦数都是正写本字,不从减省,以便观览。
“徽”字的减字体式。琴上的“徽”共有十三个,它的次序,是由右至左,以近“岳山”的为第“一徽”,至近“龙龈0的为第“十三徽”,微的中间又分,即是两徽相距间,不论广狭,概作为十分,所以便于记不当徽的音位。合全弦十三徽,按音分为三准,自一徽至四徽为上准,自四徽至七徽为中准;自七徽至龙龈为下准。泛音则有四准,左右分计,即从一至四徽为右之上准,从四至七徽为右之中准,从十三至十徽为左之上准,从十至七徽为左之中准;独无下准音。琴谱对于徽数,分数也都用正写本字,不作减字。惟某徽之半的半字,减字体式作为“”,徽外的“外”字,减字体式作“卜”而已。不当微的音位,记至分数为止,以后两法为佳。若并记厘数,则不免繁乱人目。自“一徽”以下属于按弦,泛弦地位,一徽以上则为弹弦地位。弹位有三,一近“临岳”之下,简称“岳下”,音出纯刚;一在距岳与一徽的当中,简称“岳中”,音出中和;一在近一徽之上,简称“徽上”,音出纯柔。
演奏古琴,本有三种名称:即弹琴、鼓琴、抚琴,也就真有三种含义:弹取中和,鼓取刚健,抚取柔顺,一曲之中各适其宜而用之。大约取音在中、下准时,右手多在岳中下指,取音进至上准时,多在“徽上”下指,取泛音时,时在岳下下指,如此则刚、柔、中和配合协调,出音清净而无离音。有起越一徽以下,甚至过四、五徽者出音疲暗,不足为法。
“指”字的减字体式。即大、食、中、名各指。左按右弹,变化极多,已散见前面左、右手指法各条里面。兹更综其要点说明于次:
1、指有内外
就手掌说,大指、名指为外,食指、中指为内。右弹内两指为主,用它来取正声,外两指为辅,用它来取应声。左按与右弹相反,所以左手大、名两指用它的时候最多。
2、指有向背
就甲、肉说,用肉为向,得音浊,用甲为背得音清。
3、指有深浅
就指头、指尖说,抹、挑、勾、剔,下指较深音出浑厚,涓、轮、扶、锁下指较浅,音出清润。左按则用甲肉者为浅,兼用节者为深。
4、指有正侧
就中锋、偏锋说,右弹多中锋正出,惟轮、扶、泼、剌用偏锋侧出。左按大、名两指常侧下,中、食两指每正下。
5、指有刚柔
就用力说,右弹以肘力运指者刚,以腕力运指者柔,悬指而直来直往者刚,俯指而傍弦出入者柔。左按也是一样,用刚指者得音方,用柔指者得音圆,南北琴派,也就从这上面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