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说一说琴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对于我们喜欢琴的人来说,它美妙得很,在不喜欢的人来说,它就是什么也不是了。从孔夫子,从西周时就讲究中国是礼仪之邦,传下来的是儒家思想为主,我们家庭的生活习惯都是儒家的东西,孔夫子时就介导礼乐之教,一个国家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时候也得懂得礼呀,所谓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已复礼。有礼是多么好,光礼还不够,还要有乐,为什么要乐呢?要有修养就得有乐,孔夫子梦见周公,他做梦都想回到西周时,那里家家都有弹琴,唱歌,讲究乐。就像现在在外国家家都弹钢琴一样。我们这里家家的小孩子都学弹琴该多好,一会儿,我们有一个小朋友要弹给大家听,琴是人人都有可以学的,不是那么玄奥难学的。弹琴有什么好处?你只要一弹琴,心就安静下来了。现在人心浮燥,弹琴就不一样了。对什么事情都懂礼,然后懂乐,懂琴,就让自己受音乐熏陶,所以你看凡是弹琴的都比较和平,比较温和,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这是礼乐之教,现在要好好宣传它了,琴嘛,我说是礼乐之教,礼是培养人的风格态度,风格要培养,要通过乐教。既然是乐教,如果只攀比好听,搞靡靡之音,那还谈什么乐教呢?一弹就想入非非,不行。中国古琴有一个特点,全世界没有,古琴是弹给自己听,弹琴先入静,不能有邪思妄念,因此什么人都可以学,八十岁的老头也可以学,修养嘛,养老嘛。不是少年宫的一个五岁的小朋友弹琴得了奖吗?一样可以学。它本来是教育性质嘛,和我们上学校老师按风琴都我们唱歌一样美育。美学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素质教育,所以七弦琴是一种教育的美育的具体措施。在西周时候,家家都有琴,小孩子都弹琴,到了春秋战国以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下子把文化都毁了。所以礼崩乐坏,也不讲礼了,乐也没人学了,所以现在《六艺》只有五艺。《诗》《书》《礼》《易》《春秋》五种,没有乐经,实际上是有乐经的。那么乐经虽是失传了,现在的文化人还是喜欢它,一直传到今天。那《乐经》的乐理是讲些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是我们今天从各个方面还知道一些,比如说《礼记》里有《乐记》。太史公也谈到一些关于琴的问题。这个《乐经》是什么?大致的轮廓我们也知道,然后我们也搜集一些文史材料,我们也知道它的意义了,《礼记·乐记》说:“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要达而不悖,则五道备矣。所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是中国文明的标志。
现在,我就谈有关它的意义,在蔡邕《琴操》中说:“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现在社会很复杂,活到一百岁的人就很少,张学良活到了百零二岁。按照中国的古文化传统,人活到一百二十岁是正常寿命,现在看到哪个活到一百二十岁,很少,没听到过。嵇康说人活到千百岁没有问题,我们今天在思想、身体应该怎样安息,劳逸结合,怎能样安排,弄得晚上睡觉都不安心,难得安宁,那你怎么长寿呢?自己把自己整跨了。汉武帝时有个人叫窦公,他在天台,一百八十岁。汉武帝知道了,他想长生不老,就把窦公找来,问他有什么秘决,他说他什么也不知道,就只知道弹琴,弹一辈子琴。他住在皇宫吃得好,喝得好,回去不久就死了。我的养生之道就是粗茶淡饭,基本吃素。五谷就够好了,罗卜、白莱、豆腐,这些东西很好的,这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保留下来的,多好啊。弹琴,读书,养老嘛,弹琴也可以养生。说小提琴虽好,声音大,贝多芬拉拉,把耳朵给拉聋了,中国的音乐不是不能做到大声音,咱们少数民族的胡琴、二胡不是响的很吗?琴是中国最重要的一种音乐,它的音乐声音比较小,但韵味好。我带来两张琴,一张是古琴,是元朝的,这一张是新琴。什么叫古琴,什么叫新琴,大家都认识一下。大家要学琴,好去买。你就花几千块钱买一个。我们是初学,一、两千块钱的琴照弹。你学会了,以后有缘份,自然有好琴。你看这里面文章可多了,天文、地理、宇宙、人生,都在里头,中国的琴呢,就是一部哲学,叫作道,道德的道。琴道,如喝茶还有茶道,茶有茶文化,琴也有琴文化。琴,好多外国人都喜欢它,我刚才说的我那个好朋友剑桥大学的,他连老婆都不娶,就是一张琴,家成那个样子。所以中国琴有中国琴文化。再有如戏曲、昆曲也立案了。昆曲据说要办个昆曲学院,古琴将来也要办学院,我们现在的领导认识到这点了。我这里是说它的历史,是指它对中国文化的教育。要把乐学好了,就能修养治国,所谓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民的修养好了,我们的国家就好起来了。人人都是这样的,那种气派、懂礼、懂乐,那种修养素质,将来中国在地球上是了不起的。《史记》太史公曰:“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子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信,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此谓五音之和入耳而感动于心肝脾肺肾,而得仁义礼智信之正也。得其正则疹疬之气不入而寿矣。是琴德具有寿者相也。荀子亦谓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是皆养生之谓也。”(宋史乐志)。现在中亚不正在打吗,地球上打不得了,再这样打下去把地球给毁了。儒家思想是礼治、仁爱、和为贵,我们现在是和平外交,坐下来谈,何必要打呢?所以现在我们国家的地位多高啊。人家一想中国的办法是对的,大家的经济不景气,我们的经济上去了,这就是礼治、仁爱、和为贵,和平外交。我这里说的不对,大家批评。所以我就谈一谈琴在我们国家,在我们历史上的位置。我们讲孔夫子┉┉他的理想是希望这个国家的人民以礼乐来治国,和平外交。现在我们正是这样的了,礼乐治国。历史上写中国是礼乐之邦,乐是最有代表意义,所以周总理说昆曲好得很呢,昆曲是戏曲当中的兰花。我说琴也好得很,七弦琴是音乐当中的兰花。你只有学的之后,才能够理解。不会弹,你还不能一下子理解,它的声音讲究韵味,不追求好听,我弹一曲《平沙落雁》,我只追求自然界雁群在秋天飞翔的味道,我自己就好像┉┉掺入它们当中,浑然一体了。我要弹也那种味道来,自己有那种意境,那样一种感觉,我就和这个琴合二为一,这就是天人合一,你想一想那你是个什么境界呢?还能胡思乱想吗?不可能。所以这就是修身养性,返其天真。都把自己心里弄到非常地安详、安静,“空无妙有”的状态,人就空了。但并不是消极啊,我这是有所不为而有所为啊,是空,并不空。所谓空,就是把身外乱七八遭的东西都空了。琴里头修身养性是这样的,你能有这样的境界。我每天回到家里弹一弹琴,把自己空了,睡觉也不做梦了,做梦也做好梦,第二天上班精神很好,办公不是更好吗?做好本职工作,效果更好。并不是弹琴就消极了,不是那个意思。空也不怕,把你整个空了,把乱七八糟的思想丢了。就说琴,你如果有一点私心杂念,就弹不下去,至少弹琴的一点钟、两点钟你会空了。你每天这样空一下,就是养生之道,如果你能全部把自己空了,那就成“神仙”了,那还有什么话说。琴的声音是清微淡还的,声音很小,韵味很好,弹琴的时候是自己在享受,改造你的思想境界。空了之外,还吸取一些营养来养你的大脑。一个大脑白天得办公,好好地吸收些营养,除了物质世界之外,还要有精神生活呀。对于精神世界,这个琴就最好,我以前建议过,希望小学里开古琴课,代替音乐课,小学生学这个多好啊。在少年宫里有几十个学生,都是小孩从五岁到十岁,都在学琴。我们今天有个小朋友,才十一岁,一会儿让她弹,看她弹多好啊。所以说会琴的人都很肃静、很安详。人首先要培养的,就是礼乐之教。现在我们正在讲究礼乐教育,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我的理解就含有这种儒家思想的因素。继承传统,文化传统不能丢。我今天谈的是我有这么一个认识,现在我说琴本身,琴的制造,琴在一个国家的作用。孔夫子为什么提倡,孔夫子天天弹琴,他把琴拿来当作做功课,就像天天读书一样,天天都整理自己的思想,他就不去想歪门邪道了。这是一种修养,朱熹继承孔夫子,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朱熹也弹琴,他是宋朝的理学先生。周公之后是孔子,到宋朝就是朱熹,他讲究理学。这些人都讲究这种修养,所以不要把它误解了,朝一边想,孔夫子也是很活泼的跟我们一样。弹琴是最好的气功,它能使人气血宣活,最后就达到一种境界。人和自然界浑然一体,高度协调,这就是天人合一,这种状态自然,有什么不好呢?别的音乐很紧张,一般的音乐有鼓动、有刺激的,这个恰恰恰相反,它要你它安静下,弹琴不为了追求好听,真正的琴,弹得自己入表状态,人是天地的中心,你说宇宙的中心在哪里?
最后谈谈琴与美学,琴的美学内容丰富,所谓无极、太极、两仪、四像思想在里头都有。咱们中国的琴书,哪一个音配合宇宙间的哪一个星宿,都谈了。哪个音,哪个弦和天上哪个星宿对应,我觉得,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真是聪明和具想像力,我们中国有好多东西值得研究,从这块木头,就谈到礼乐治国,琴的构造,包涵宇宙人生。它具九德,音色美妙,一张合乎规格的七弦古琴,要具备九德:一奇,即泛音轻快,散音透澈,按音清脆,走音平滑;二古,淳淡中有金石韵,清浊适中;三透,发音响亮而不咽塞;四静,琴面弧度平正,任何一点上不起砂声,音从琴内透发出来,而不是表面飘起的尖声;五润,发声不躁,韵长不绝,清远可爱;六圆,声韵浑然不破;七清,容易听清楚,少杂副音;八匀,散按、与十三徽按泛的音色统一而无差异;九芳,愈弹而声愈出,无弹久声乏之病。一张七弦古琴具备这九种条件即九德,从美学角度看,是美的。琴音色之美,稽康在《琴赋》中描写得更耐人寻味,他说:“愔愔琴德,不可测兮;体情心远,邈难极兮;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识音者希,谁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古琴气韵是高雅的,在美学上是尽善尽美的,真可谓音乐中的兰花。
琴在美学上的意义,还可以通过成连如何引导伯牙到海上感悟而作《水仙操》的故事,说明琴之美在移情,如不能移情,何美之有?大还阁伊恒序曰:“昔伯牙受琴于成连,三年不成,乃与牙俱至海上,连托故而去,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洶涌,林岫杳冥,怆然感曰:先生能移我情哉!援琴歌水仙之曲,遂为天下妙。乃知琴之道,通神明,协上下,以天授而非以人授,以神合而非以音合,不徒求之宫商律吕间也。”
《水仙操》,在琴里是个非常好的曲子。多美呀,美学教育。你琴弹得好,水里的鱼都跳出来来听你弹琴,正在吃草的马听到你弹琴,就扬起头来听你弹琴。这都是美学的教育,形容它感动人,也感动动物。我的嗅觉不好,闻不到香味。我要弹琴,面前摆一盆茉莉花,我这一弹,香味我能闻得到了。你说怪不怪呀,这是我亲身体会。另外一个可能不是确切,我弹琴,桌子上摆一盆文竹,一弹琴,文竹的叶子一动一动的,是不是桌子在动?就不敢说了,那个香味是确实如此,开始以为我自己是唯心主义,我想大概是假的。我搞了几次,不弹琴我闻不到香味,一弹琴香味就出来了,它能够感动物质,有个医学家研究琴的声音,哪种声音能够感动人,哪种声音能够感动动物。并不迷信,浑然一体嘛,植物、动物都一样嘛,身体发出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都可能的,还是可能解释的。这是说明养生、美学各种东西到现在其实是发展了,看法不一样。我弹琴只能弹给自己听,琴能使我入静,心灵美,起到养生效果。我今天带来两张琴给你们介绍。这张琴是尼龙钢丝弦,这张古琴是丝弦,让你们认识一下,有机会看一看。你们看钢丝弦弹得多响亮啊,演奏效果要好一些了,丝桐就没有这么响了,但音色镜味好一些。我在前面说过,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好听,追求的是修身养性,你们弹了就知道了。丝桐的丝开始弹不行,但是弹了多少个曲子,多少年以后,你就会理解了。琴就是作学问,不是音乐表演。现在古琴有两种,我都拿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大家也就明白了何为丝桐?你现在听觉得钢丝弦好听,声音大嘛,但是要听出吟猱味道,弹丝桐,那味道就不一样了,有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古琴发展到今天分成两个阶段,有人说丝桐就该拿到博物馆里去陈列了,早就该被淘汰了。这是走极端。那个钢丝弦不是七弦琴,是钢丝弦琴,也是走极端。要对国家建设好,对大家修养素质教育好,都提倡啊。我是喜欢弹丝桐,从前就是弹丝桐,最早的时候,弹的是古琴,现在讲究唐朝的琴,唐琴、宋琴,我以前老师那里都是那种琴,这种琴弹起来,那个韵味真是妙不可传呀。总而言之,七弦琴是我们的教育,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它跟旁的音乐不一样,你看它的历史记载那么丰富,我们不能把它丢了。我就谈到这儿吧,咱们来弹琴。
——转载自《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