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堂琴谱》
吟:所按之位,往来摇动。
猱:随声向徽下注摇得音。
《琴学入门》
吟:吟者,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收归本位定吟而止。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以恰好二字为真诠,即圆湛饱满之谓也。凡吟之缓急长短,俱不外圆满一诀,若吟哦然,方有音韵。
猱: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取音大于吟者,苍老浑厚,亦以恰好圆满为法。大抵小者为吟,大者为猱;吟取生动,猱取古劲,各有所宜。
《琴粹》——黄勉之用吟
吟:五转,如以某徽某分作直线为本位,得音后自本位绰上一二分,随注下过本位一二分,再上过本位一二分,复下过本位一二分,即还上本位而止。上下俱以腕力行之。审其音,则先一声微停,次二声相连,又次二声略停顿,凡五声。四转,如前法,得音后即下,随上随下,复上至本位而止。审其音,则先二声相连,次二声略停顿,凡四声。或五或四,审其节奏而用之。旧谱所谓四五余转,以圆满为度者也。
猱:定为三转,得音后自本位注下二三分,急上至本位,再如法上下两次而止。运指纯用腕劲,如物有伸缩力,随伸随缩。审其音,则三声缓急相等,连而不断为佳。大致吟略急,猱略缓。
《琴镜补》
吟:有五吟四吟两种。五吟者,从本位退下二分,复上至本位,又作两退复。若唱弦,则略去首一退字,唱为复退复退复。论板,则第一复字一板,第二退字一板。四吟者,即如前法,唱为退复退复。论板,则第二退字一板。
猱:得音后,就本位进二分,复本位,再作两遍,为三进复,皆以复为猱。凡猱必在本位之上,吟在本位之下。《琴粹》以猱在本位下,吟在本位上下,实传习之误。…… 欲扬以连下声,则用猱,欲抑以连下声,则用吟。
《梅庵琴谱》
吟:得音后,将指急急摇动约三四转,犹吟哦之余韵,上下不出四五分。虽动摇不离其位,要至匀至实,不可轻摇漫动。然必松活,得灵动之机为妙。
猱:得音后,稍偏下复摇动约一二转。如猱 之悲啼,较吟稍大而缓。
《桐荫山馆琴谱》
吟:按弦得音后,左指按弦的地方,在距离三四分内往来摇动,约四五次,距离先大后小,以至结束。
猱:指在按处往来摇动,距离按处约五六分,比吟的摇动距离大,并且稍慢。
章志荪《研易习琴斋琴谱》
吟:所按之位,左右摇动,以二次为度。
猱:随声向下徽注,复上又下摇得音。如弹性然,以三次为度。
彭祉卿《桐心阁指法析微》
吟:按弹得声后,带音上位右二分,转下位左二分,又上位右一分,又下位左一分,复上至本位为止。凡五音四转,两转一收,先大后小,以归本位。运指如旋规,取音须圆活,犹吟哦之有韵致也。
猱:按弹得声后,带音下位左二分,折上位右二分,又下位左一分,又上位右一分,复下至本位为止。凡五音四折,两折一收,先大后小,以归本位。取向与吟相反,运指如折矩,出声贵苍劲,犹猿猱升木,得其摇撼之声也。……吟从绰,须实上而虚下。猱从注,须实下而虚上。
沈草农等《古琴初阶》
吟: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然后仍回到得音的位上。上下动作的范围不得超过二分。指法取势要圆。
猱: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下后上,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仍回到得音的位上。动作范围稍大,但不得超过三分。指法取势要方,或直上直下。
许光毅《怎样弹古琴》
吟: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归本位定吟。以圆湛饱满,仿佛吟哦,方有音韵。
猱: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取音。以苍老浑厚圆满为妙。
龚一《古琴演奏法》
吟: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左右作小幅度快速摆动。传统‘吟’法中,也有得声后,在音位的右侧或左侧作两三次固定节奏的小幅度摆动。
猱: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两侧作较大幅度的摆动。
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
吟:得音后,在指所按之位往来移动,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而后小,约四五转,仍于本位用定吟而止,要以圆满为度。
猱:指于按处轻下重上,过本位五六分,重大带急,须避指甲声,然后动荡有情。
丁承运《论吟猱》
吟:左指于按弹得声后,带音在本位上摇摆三四分许,动荡有声,须实上虚下,约四五转,先大后小,仍归本位为止。取音圆活生动。
猱:左指摇摆幅度约五六分许,较大于吟,须虚上实下,约四五转,运指如折矩,取音苍老浑厚。
叶明媚《古琴音乐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吟: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转动三四次,最后收音于本位。除本位音外,其余渐次转动之音因右手已无弹奏,故此余音已是虚音。…这些余音是应当只取其意而非以实音出之的。
猱:得音后,于本位音之左或右往来移动数转,幅度先大后小,最后仍归本位收音。无论在本位音之左或右,用猱运指均向本位音用力,如猱在本位音之上则指法动作虚上实下,如猱在本位音之下则指法动作虚下实上,这样力度才会稳定于本位音之上,指法虚实相间,动荡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