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教程 >

溪山琴况注释


一曰恬

原文:

  诸声澹则无味。琴声澹则益有味。味者何。恬是已。味从气出故恬也。

  夫恬不易生。澹不易到。唯操至妙来则可澹。澹至妙来则生恬。恬至妙来则愈澹愈不厌。故于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及睨其下指也。具见君子之质。冲然有德之养。绝无雄竞柔媚态。不味而味。则为水中之乳泉。不馥而馥。则为蕊中之兰芷。吾于此参之。恬味得矣。

注释:

  诸声澹则无味。琴声澹则益有味。味者何。恬是已。味从气出故恬也:
  诸声澹则无味,而琴声愈澹而愈有味。其味者曰恬。澹泊宁静而出之味也。

  夫恬不易生。澹不易到。唯操至妙来则可澹。澹至妙来则生恬。恬至妙来则愈澹愈不厌:
  恬不易生,澹不易到。得其清和古风,方得其澹,而于宁静冲澹之中得其恬。恬之美者,自澹中来。其美好非踊跃之喜,而为恬然之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愈澹则恬愈生,故不厌也。

  故于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
  恬之美者,非踊跃之喜,而如沐浴之乐,其乐恬然而不激荡。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此皆恬然之味也。

  及睨其下指也。具见君子之质。冲然有德之养。绝无雄竞柔媚态。不味而味。则为水中之乳泉。不馥而馥。则为蕊中之兰芷。吾于此参之。恬味得矣:
  得其恬味者,其性冲澹,为涵养之士,但一下指,则见君子之质,而无雄竞柔媚之态。不味而味,是为恬味,如水中乳泉。不馥而馥,是为恬趣,如蕊中兰芷。得此趣味,恬味得矣。


一曰逸

原文:

  先正云。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非有逸致者则不能也。其人必具超逸之品。故自发超逸之音。本从天性流出。而亦陶冶可到。如道人弹琴。琴不清亦清。朱紫阳曰。古乐虽不可得而见。但诚实人弹琴。便雍容平澹。故当先养其琴度。而次养其手指。则形神并洁。逸气渐来。临缓则将舒缓而多韵。处急则犹连急而不乖。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尽是潇洒不群之天趣。所以得之心而应之手。听其音而得其人。此逸之所征也。

注释:

  先正云。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非有逸致者则不能也:
  有先贤曰,琴为有道之器,欲合此有道之器,必要以清净而无负累之神合之。而以清净而无负累之神合有道之器,非其心逸者不能为也。

  其人必具超逸之品。故自发超逸之音。本从天性流出。而亦陶冶可到:
  能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者,其人必具超逸之品,故发超逸之音。其逸者,本从天性流出。其心逸者,方具逸趣。而此逸者,亦可通过陶冶修炼而得。雪其浮躁争竞之心可也。

  如道人弹琴。琴不清亦清:
  道人远离尘嚣,自具逸心,故其弹琴,琴不清亦清。如此者,具逸品者,其心闲逸超俗,弹琴亦自清也。

  朱紫阳曰。古乐虽不可得而见。但诚实人弹琴。便雍容平澹:
  宋朝琴家朱紫阳曾言,古乐虽不可得而见,但具诚实之德者弹琴,其意味自具朴实之风,则雍容平澹自得。

  故当先养其琴度。而次养其手指。则形神并洁。逸气渐来。临缓则将舒缓而多韵。处急则犹连急而不乖。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尽是潇洒不群之天趣:
  故欲得其逸,先要涵养身心。先养其气度,次养手指,使形神并洁,心洁则无负累,指洁则无拖泥带水之病,如此逸气渐来。得其逸气,临缓则舒而不弛,处急则快而不乱,自有安闲自如之景象,得潇洒不群之天趣也。有此逸气,方合有道之器也。


一曰雅

原文:

  古人之于诗则曰风雅。于琴则曰大雅。自古音沦没。即有继空谷之响。未免郢人寡和。则且苦思耱售。去故谋新。遂以弦上作琵琶声。此以雅音而翻为俗调也。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籍琴以明心见性。遇不遇。听之也。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然琴中雅俗之辨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厉则俗。入弦仓卒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种种俗态未易枚举。但能体认得静远澹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

注释:

  古人之于诗则曰风雅。于琴则曰大雅。自古音沦没。即有继空谷之响。未免郢人寡和。则且苦思耱售。去故谋新。遂以弦上作琵琶声。此以雅音而翻为俗调也:
  古人诗曰风雅,于琴则曰大雅。雅者,古之所尚也。然时过境迁,古音沦没,阳春白雪之音,空谷松风之响,曲高而和寡。而时人往往弃古风而谋新调,遂以弦上作筝琶之声,离雅音而入俗调也。

  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籍琴以明心见性。遇不遇。听之也。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
  而于时调盛行之时,唯真雅者不从俗流,以清静贞正而修心养性,籍琴以明心见性。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故不入歌舞场中,不杂丝竹伴内,不必媚人之耳,唯以涵养自心。如此者,大雅之归也。

  然琴中雅俗之辨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厉则俗。入弦仓卒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种种俗态未易枚举。但能体认得静远澹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
  琴中雅俗,当细辨之。凡世俗者,弃上古之风,而入于时调,争声媚耳,以求炫人视听。是故演出种种俗态。喜工柔媚、落指重浊、性好炎闹、指拘局促、取音粗厉、入弦仓卒、指法不式、气质浮躁,如此等等,皆俗态也。如此俗琴,不入大雅之堂。但能体悟静、远、澹、逸四字者,始入古风,得其大雅也。


一曰丽

原文:

  丽者美也。于清静中发为美音。丽从古澹出。而非从妖冶出也。

  若音韵不雅。指法不隽。徒以繁声促调触人之耳。而不能感人之心。此媚也。非丽也。譬诸西子。天下之至美。而具有冰雪之资。岂效颦者可与同语哉。美与媚判若秦越。而辨在深微。审音者当自知之。

注释:

  丽者美也。于清静中发为美音。丽从古澹出。而非从妖冶出也:
  所谓丽者,美也。此美非艳丽之美,实为清丽之美也。丽者,是于清静中发为美音。故丽之与艳截然不同。丽从古澹中出,而非从妖冶之出。艳从妖冶中出,而非从古澹中出也。

  若音韵不雅。指法不隽。徒以繁声促调触人之耳。而不能感人之心。此媚也。非丽也:
  丽者,不媚人也,但从清静之中而发美音。故其音韵清雅,指法规矩,弦洁气肃,宽和大度,于清静澹远之中,而发美音。而时调不然。其音韵不雅,指法不隽,以繁声促调炫人耳目,而不以和静清远入人正心,如此者,媚也,非丽也。

  譬诸西子。天下之至美。而具有冰雪之资。岂效颦者可与同语哉:
  譬如西施,其美生于天然,有冰雪之资。而效颦之东施者,不能同日而语也。

  美与媚判若秦越。而辨在深微。审音者当自知之:
  欲得清丽之美音,则必当判明丽、媚之别。清丽出于清静澹远。艳媚出于妖冶炎嚣。此不可不明也。


一曰亮

原文:

  音渐入妙。必有次第。左右手指既造就清实。出有金石声。然后拟一亮字。故清后取亮。亮发清中。犹夫水之至清者。得日而益明也。唯在沉细之际而更发其光明。即游神于无声之表。其音亦悠悠而自存也。故曰亮。至于弦声断而意不断。此政无声之妙。亮又不足以尽之。

注释:

  音渐入妙。必有次第。左右手指既造就清实。出有金石声。然后拟一亮字。故清后取亮。亮发清中。犹夫水之至清者。得日而益明也:
  得音清实,出有金石之声,得其清音也。得其清音,后可取亮之一诀。亮者,不可误解为响。重浊之音,亦为响也,然不入大雅。亮者发于清中,故曰清亮。清后取亮,此取音入妙之次第也。

  唯在沉细之际而更发其光明。即游神于无声之表。其音亦悠悠而自存也。故曰亮:
  沉细之际,贵在清实,清实之中而出亮者,则更发其光明也,即游神于无声之表,其音悠悠而自存,此即亮也。

  至于弦声断而意不断。此政无声之妙。亮又不足以尽之:
  声断而意不断,为无声之妙,全在神行,亮又不足以尽之。


一曰采

原文:

  音得清与亮。既云妙矣。而未发其采。犹不足表其丰神也。故清以生亮。亮以生采。若越清亮而即欲求采。先后之功舛矣。盖指下之有神气。如古玩之有宝色。商彝周鼎自有暗然之光。不可掩抑。岂是致哉。经岁锻练。始融其粗迹。露其光芒。不究心音义。而耱精神发现。不可得也。

注释:

  音得清与亮。既云妙矣。而未发其采。犹不足表其丰神也。故清以生亮。亮以生采。若越清亮而即欲求采。先后之功舛矣。盖指下之有神气。如古玩之有宝色。商彝周鼎自有暗然之光。不可掩抑。岂是致哉:
  由清而取亮,复由亮而发采。此采者,神采也,为清亮之极,指下而生神气,如古玩之宝色,自有不可掩抑之光。得其清亮,而至极处,自得神采,此音之神也。

  经岁锻练,始融其粗迹,露其光芒。不究心音义,而耱精神发现,不可得也:
  其神采者,必要经岁锻炼,融会贯通,方可神通造化,境入希夷,融其粗迹,露其光芒,此非短时可成也,亦无截径可言,全在功夫之磨练也。斯锻炼者,炼心练手,必究心音义,方能得心应手。否则不可得也。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