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教程 >

溪山琴况注释


一曰溜

原文:

  溜者滑也。左指洽涩之法也。音在缓急。指欲随应。敬非握其滑机。则不能成其妙。若按弦虚浮。指必柔懦。势难于滑。或着重滞。指复阻碍。尤难于滑。然则何法以得之。惟是指节炼至坚实。极其灵活。动必神速。不但急中赖其滑机。而缓中亦欲藏其滑机也。故吟猱绰注之间当若泉之滚滚。而往来上下之际更如风之发发。刘随州诗云。溜溜表丝上。静听松风寒。其斯之谓乎。

  然指法之欲溜。全在筋力运使。筋力既到。而用之吟猱则音圆。用之绰注上下则音应。用之迟速跌宕则音活。自此精进。则能变佛莫测。安往而不得其妙哉。

注释:

  溜者滑也。左指洽涩之法也。音在缓急。指欲随应。敬非握其滑机。则不能成其妙:
  溜即滑也,左指运指动荡于弦,往来皆无碍也。音有缓急,若无滑则指不能相应。若音与指不和,则不成其妙也。

  若按弦虚浮。指必柔懦。势难于滑。或着重滞。指复阻碍。尤难于滑:
  欲得其滑,按弦运指,必要用力合理,不轻浮亦不重滞。若按弦虚浮,其指必柔懦,运指动荡,不得走手之音,无滑可言。若用力重浊,则指必拙滞,胶而不灵,往来皆有阻碍,亦不滑可言。

  然则何法以得之。惟是指节炼至坚实。极其灵活。动必神速。不但急中赖其滑机。而缓中亦欲藏其滑机也。故吟猱绰注之间当若泉之滚滚。而往来上下之际更如风之发发。刘随州诗云。溜溜表丝上。静听松风寒。其斯之谓乎:
  如何而得其滑?必要按弦坚实,松活无碍。无坚实即无滑也。必要用力合理,沉肩坠肘,手型如势,以手臂重力贯注于指,故得其坚,亦得其滑。音有缓急。若急时必赖其滑,而缓者亦然。若无滑者,亦不成缓,唯有涩也。故无论缓急,皆赖其滑。绰注吟猱,欲净欲圆,皆赖其滑也。刘随州“溜溜表丝上,静听松风寒”之句,即言此也。

  然指法之欲溜。全在筋力运使。筋力既到。而用之吟猱则音圆。用之绰注上下则音应。用之迟速跌宕则音活。自此精进。则能变佛莫测。安往而不得其妙哉:
  指健为溜之基础,指无劲力,不成其滑。筋力既到,而用于绰注吟猱,则可得松活。如此精进,方得其神妙也。


一曰健

原文:

  琴尚冲和大雅。操慢音者得其似百未真。愚故提一健字。为导滞之砭。乃于从容闲雅中刚健其指。而右则发清洌之响。左则练活泼之音。斯为善也。

  靖以健指复明之。右指靠弦则音钝而木。故曰响如金石。动如风发。非运健于坚也耶。要知健处即指之灵处。而冲和之调无疏慵之病矣。气之在弦。不有不期去而自去者哉。

注释:

  琴尚冲和大雅。操慢音者得其似而未真。愚故提一健字。为导滞之砭。乃于从容闲雅中刚健其指。而右则发清洌之响。左则练活泼之音。斯为善也:
  琴尚冲和大雅,然得其旨者甚鲜。有操慢音以为冲和者,得其似而未得其真也。故此提出健之一字。其健者,甚为重要。必要于从容闲雅中刚健其指,则右发清洌之音,左取活泼之音,能得其雅趣也。

  靖以健指复明之。右指靠弦则音钝而木。故曰响如金石。动如风发。非运健于坚也耶。要知健处即指之灵处。而冲和之调无疏慵之病矣。气之在弦。不有不期去而自去者哉:
  琴尚冲和澹雅,而不得其旨者,多误以疏慵钝木而为冲澹。是故必要得健之一诀。于从容闲雅中得其刚健,则清音出,下指如击金石,往来动如风发,方得琴之妙趣也。


一曰轻

原文:

  不轻不重者。中和之音也。趣调当以中和为主。而轻重持损益之。其趣自生也。

  盖音之取轻属于幽情。归乎玄理。而体曲之意。悉曲之情。有不其轻而自轻者。第音之轻处最难。工夫未到则浮而不实。晦而不明。虽轻亦未合。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更飘摇鲜朗。如落花流水。幽趣无限。乃有一切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清实中得之耳。要知轻不浮。轻中之中和也。重不煞。重中之中和也。故轻重者。中和之变音。而所以轻重者。中和之正音也。

注释:

  不轻不重者。中和之音也。趣调当以中和为主。而轻重持损益之。其趣自生也:
  不轻不重是为中和之音。琴曲以中和为主,然无轻重疾徐,则妙趣不生。必以轻重疾徐而损益之,则妙趣自生。其妙处在于轻重损益之拿捏。

  盖音之取轻属于幽情。归乎玄理。而体曲之意。悉曲之情。有不其轻而自轻者。第音之轻处最难。工夫未到则浮而不实。晦而不明。虽轻亦未合。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更飘摇鲜朗。如落花流水。幽趣无限。乃有一切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清实中得之耳。要知轻不浮。轻中之中和也。重不煞。重中之中和也。故轻重者。中和之变音。而所以轻重者。中和之正音也:
  凡取轻者,通于幽玄,故必要体曲之意而取之。轻重之音,而以轻为最难。何以故?轻者,力不可不达。而操琴者为轻之法多力不达。力不达则浮,其音晦而不明。如此之“轻”,不得真趣也,是轻浮晦暗之音。轻之要旨,在于轻之中取音清实,丝毫纤微,具交代清晰,其幽趣方得无限。轻重损益拿捏得体,则妙趣自生。有轻不可无重,有重不可无轻,轻重相宜,方得真趣。轻而不浮,重而不拙。此轻重之中和也,不可不知。


一曰重

原文:

  诸音之轻者业属乎情。而诸音之重者乃由乎气。情至而轻。气至而重性固然也。第指有重轻则声有高下。而幽微之后理宜发扬。倘指势太猛则露杀伐之响。气盈胸臆则出刚暴之声。惟练指养气之士则抚下当求重抵轻出之法。弦自有高朗纯粹之音。宣扬和畅。疏越神情。而后知用重之妙。非浮躁乖戾者之所比也。故古人抚琴则曰弹欲断弦。按如入木。此专言其用力也。但妙在用力不觉耳。夫弹琴至于力。又至于不觉。则指虽重如击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所以为重欤。及其鼓宫叩角。轻重间出。则岱岳江河。吾不知其变化也。

注释:

  诸音之轻者业属乎情。而诸音之重者乃由乎气。情至而轻。气至而重性固然也:
  琴贵中和,然无轻重疾徐,则妙趣不生。取轻者因乎情,取重者因乎气,情至而轻,气至而重,轻重相应,损益相宜,其妙趣自生。

  第指有重轻则声有高下。而幽微之后理宜发扬。倘指势太猛则露杀伐之响。气盈胸臆则出刚暴之声。惟练指养气之士则抚下当求重抵轻出之法。弦自有高朗纯粹之音。宣扬和畅。疏越神情。而后知用重之妙。非浮躁乖戾者之所比也:
  凡取重者,须加控制,最忌指势过猛而露杀伐之响。刚暴之声之声何出?气盈胸臆也。义气偏激,而失中和正气,则出刚暴杀伐之声也。故欲得琴之妙趣,必要静气养心,和畅其神情,然后可知用重之妙,练指须得重抵轻出之法,自得高朗纯粹之音。浮躁乖戾者,自不得此妙旨也。

  故古人抚琴则曰“弹欲断弦,按如入木”,此专言其用力也,但妙在用力不觉耳。夫弹琴至于力,又至于不觉,则指虽重如击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所以为重欤!及其鼓宫叩角,轻重间出,则岱岳江河,吾不知其变化也:
  古人琴诀曰“弹欲断弦,按如入木”,言按弦坚实,弹弦刚劲也,所言即用力之法也。其法之妙,妙在用力不觉,非一味加强力度也。若按弦重浊而失于滑,则往来拙滞,胶而不灵。若弹弦重浊,气盈胸臆,则出暴戾之声。故弹琴至于力,又至于不觉,则指虽重如击金石,而无刚暴杀伐之疚。刚柔相济,轻重相宜,损益相加,其妙自生也。


一曰迟

原文:

  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气。故名其声曰希声。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冷然音生。疏台寥廓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经叶厥律者。此希声之始作也。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因候制宜。调古声澹。渐入渊原。而心志悠然不已者。此希声之引伸也。复探其迟趣。乃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而日不知晡。夕不觉曙者。此希声之寓境也。严天池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其于迟意大有得了。若不知气候两字。指一入弦惟知忙忙连下。迨欲入放慢则竟然无味矣。深于气候。则迟速俱得。不迟不速亦得。岂独一迟尽其妙耶。

注释:

  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气。故名其声曰希声:
  所谓大音希声。此希声者,有误解为“稀声”者,非也。希声者,通达太和之声也。希声何出,自涵养中出。古人以琴涵养性情,故其音能通太和之气,故名曰希声。

  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冷然音生。疏台寥廓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经叶厥律者。此希声之始作也:
  未按弦时,先当静心正气,缓其度,远其神,于静中取音,得清虚之音。往来动荡时,必依气候。当停留者,必要得音饱满,候至而行,复必要取音方正,使合于律,如此希作始作。

  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因候制宜。调古声澹。渐入渊原。而心志悠然不已者。此希声之引伸也:
  曲有缓急,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幽而致远,必依气候,使之相宜。一味求缓,一味求急,皆不得妙旨也。其缓急者,随节奏而定,调古声澹,而得心志悠然,则希声可伸也。

  复探其迟趣。乃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而日不知晡。夕不觉曙者。此希声之寓境也:
  欲入希声之妙境者,必要探其迟趣。得其迟趣者,操琴作弄,则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佛,石涧流寒也。

  严天池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其于迟意大有得了。若不知气候两字。指一入弦惟知忙忙连下。迨欲入放慢则竟然无味矣:
  严天池诗句“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言迟之趣也。此迟者,非迟缓之意也。此一点必要明了,不可有以迟缓为迟之误。所谓迟者,胸有成竹而下指也,下指不得仓促草率之意也。故迟之趣,不在慢,亦不在快,其妙在于气候。必要以曲意为出发,以节奏为法则,快慢相宜,方得迟趣。若不知气候,一味求快,则失于仓促,一味求慢则疏慵无味矣。

  深于气候。则迟速俱得。不迟不速亦得。岂独一迟尽其妙耶:
  欲得琴之妙趣,必要于气候了然于胸。如此则迟速皆得相宜也。


一曰速

原文:

  指法有重则有轻。如天地之有阴阳也。有迟则有速。如四时之有寒暑也。盖迟为速之纲。速为迟之纪。当相间错而不离。故句中有迟速之节。段中有迟速之分。则皆籍一速以接其迟不候也。然琴操之大体固贵乎迟。疏疏澹澹。其音得中正和平者。是为正音。阳春佩兰之曲是也。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音。雉朝飞乌夜啼之操是也。所谓正音备而奇音不可偏废。此之为速。拟之于似速而实非速。欲迟而不得迟者。殆相径庭也。 然吾之论速者二。有小速。有大速。小速微快。要以紧紧。使指不伤速中之雅度。而恰有行云流水趣。大速贵急。务令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能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速以意用。更以意神。小速之意趣。大速之意奇。若迟而无速,则以何声为结构。速无大小。则亦不见其灵机。故成连之教伯牙蓬莱山中。群峰互峙。海水崩折。林木幽冥。百鸟哀号。曰。先生将移我情矣。后子期听其音。遂得其情于山水。噫。精于其道者自有神而明之妙。不待缕悉。可以按节而求也。

注释:

  指法有重则有轻。如天地之有阴阳也。有迟则有速。如四时之有寒暑也。盖迟为速之纲。速为迟之纪。当相间错而不离:
  天地有阴阳,四时有寒暑,指法有轻重。轻重如阴阳,相互依存,不相离也。凡有轻必有重,有重必有轻。迟为速之纲,速为迟之应,彼此相间而不离也。

  故句中有迟速之节。段中有迟速之分。则皆籍一速以接其迟不候也:
  此迟者,缓也。一段一句中,皆有迟速之分,琴曲皆迟速相间也。

  然琴操之大体固贵乎迟。疏疏澹澹。其音得中正和平者。是为正音。阳春佩兰之曲是也。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音。雉朝飞乌夜啼之操是也:
  凡操琴者,下指贵迟。此下指之迟,非下指迟缓而拖泥带水也。下指贵迟者,下指必要胸有成竹,亦要干净利落,方得迟之妙。而琴曲者,大体贵迟。此迟者,舒缓也。琴曲大体贵乎舒缓冲澹,其音得中正和平者,是为正音。《阳春》、《佩兰》等曲属此类也。而于迟中具急之变者,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妙之音。《雉朝飞》、《乌夜啼》等曲属此类也。

  所谓正音备而奇音不可偏废。此之为速。拟之于似速而实非速。欲迟而不得迟者。殆相径庭也:
  疾徐相间,奇正相宜,彼此不离,不可偏废,此方为速。抑或似速而实非速,欲迟而不得迟者,实不得迟速之旨也。

  然吾之论速者二。有小速。有大速。小速微快。要以紧紧。使指不伤速中之雅度。而恰有行云流水趣。大速贵急。务令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能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速以意用。更以意神。小速之意趣。大速之意奇:
  速之有二,小速与大速也。小速微快,其形舒而实速也。其要点在于紧凑,于速中不伤雅度,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其要点在急而不乱,多而不繁,于急中仍要有安闲之气象,而能出崩崖飞瀑之声。其速者,以意用,更以意神。小速意在趣。大速意在奇也。

  若迟而无速。则以何声为结构:
  昔严天池者,贵迟而不取速,故《松弦馆琴谱》中无快曲。而徐上瀛则不然,体得快慢必相间,迟速必相宜之旨。故曰若迟而无速,则以何声为结构。

  速无大小。则亦不见其灵机。故成连之教伯牙蓬莱山中。群峰互峙。海水崩折。林木幽冥。百鸟哀号。曰。先生将移我情矣。后子期听其音。遂得其情于山水。噫。精于其道者自有神而明之妙。不待缕悉。可以按节而求也:
速无大小,其灵机不显其形也。琴之神妙者,必要会于自心而感于性情,于形中求不可得也。故成连移伯牙之情,非以形教,而置伯牙于蓬莱。伯牙于感群峰互峙,海水崩折,林木幽冥,百鸟哀号,而悟琴中之妙旨,成《水仙操》,遂成天下妙手。而后子期感知伯牙之琴,亦得情于山水。故其神妙者,在于神行意会,非仅求于形也。速之趣者,亦如此也。其妙在于气候,非仅从形求。精于其道者自得神妙也,不待缕悉,可以按节而求也。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