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名家 >

古琴名家档案《周公》历代琴人传

  周公,姬姓,名旦,世人惯称“周公”。周公对于周王朝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辅政、讨商、制礼、作乐等四个方面。尤其是后两者,甚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武王取得天下后,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传统保留了殷人的祭祀,并让纣王之子武庚继承了商的王位,继续统治商的部分故地(今河南安阳),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商都的周围,以便监视武庚,史称“三监”。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因其年幼,便由周公来辅政。后来“三监”作乱,周公果断采取措施,亲率大军东征,历经三年终于平定叛乱,并彻底消灭了商王朝的残余势力,史称“二次克商”。周公东征对巩固周王朝的基础,扩大周的版图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琴名家档案《周公》历代琴人传

  周公在扫平叛乱之后为周王朝长治久安计,开始在洛阳附近大规模营建新都“洛邑”,并进行了“制礼”与“作乐”。“礼”强调的是“别”,规定了尊卑、长幼、亲疏之间各自的不同行为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宗法制度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周公吸取了殷商“兄终弟及”传位制度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宗法制度影响了以后中国两千余年之久。“乐”的作用是“和”,周公创作了《周南》、《召南》、《象舞》与《周公之琴舞》等等一系列作品。尤其是《周公之琴舞》,一共九篇,称之谓“琴舞九絉”,这是一部属于乐舞性质的作品,是以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来的。这说明琴在当时已经是一件十分普及的乐器了,当时的《二南》与《雅》、《颂》等皆是可以用琴来弹唱,《周公之琴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周公以礼乐规范人心,并不局限于贵族阶层,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是使人民团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从根本方面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程。

  周公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使周王朝达到一个繁荣昌盛的阶段,有很多“外邦”来朝。南方的越裳国不远万里、辗转克服语言障碍来到中原,对周公说:“敝国国君身处外国,看到已经很久没有疾风暴雨了,猜想一定是中原出现了圣人才会这样,所以派遣我们前来献上代表祥瑞的白色雉鸡鸟儿,以表示我们的忠心。”周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受文王的德行感召而来啊!”于是抱琴而弹,创作了《越裳操》,并将朝贡的物品献于文王之庙,表达其喜悦于他国来服而又归功于先王之意。后来周公又创作了琴曲《临深操》,此曲现已遗失,只知其大意是描写自己摄政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

  周公代天子执政七年,对稳定与发展周朝的统治起到了关键作用。待成王长大,周公就还政于成王,自己则执臣子礼继续辅佐成王,呕心沥血,善始善终。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曾如此评价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

  周公以圣人之才佐文、武,定王业,相成王,致太平。于是四海和会①,越裳氏②重九译而来贡。周公曰:“此非旦之力也,文王之德也。”迺③援琴而鼓之,故曰《越裳操》,喜远人之服而归美于先王也。或云又有《临深操》,盖言当天下之任而益加恭慎也。当周公之制礼也,诗之二南④、雅颂皆奏之于歌咏,播之于管弦,然则二南、雅颂者亦为琴之曲也。是故作之朝廷则君臣和而治本成,作之乡党则仁义修而人伦厚,作之闺门则父子亲而家道正,作之庠序则师友惇(4)而学艺成,琴之所补岂小哉?是以君子重之。(以上文字引自《琴史•卷一》)

  ① 和会:欢会。

  ② 越裳氏:“越裳”亦作“ 越常 ”,古南海国名,地处现在的缅甸与孟加拉之间。重九译:语言要经过辗转翻译才能听懂。

  ③ 迺(nǎi):同“乃”,于是。

  ④ 二南:是《诗经•国风》中《周南》、《召南》的简称。“二南”因周公、召公在西周王畿“分陕而治”得名,故来自陕东的王畿之诗称为《周南》,来自陕西的王畿之诗称为《召南》。

  ⑤ 作之庠(xiáng)序则师友惇(dūn):在学校弹奏则师友敦厚而学业有成。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惇:敦厚。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