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论坛开始,何占豪教授主持,介绍了今晚的主题,分三个方面,古筝制作、古筝演奏、古筝作曲该往何处去。
第一个上台发言的是李萌教授,台上有三台敦煌的新制作的古筝,李萌教授讲解了制作“子母筝”的原因和初衷,并示范演奏,然后就是开始接受大家的提问,讨论很激烈。
有人提问,这样的制作方式是违反了古筝制作的规律还是突破了古筝制作的规律,大家反响不一,上海民族乐团的罗小慈认为音色很好,当然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郭思惠(音)老师认为,对于新生事物要有包容的心态;王蔚教授认为,比李萌教授在去年的金钟奖演奏的效果要更好,李萌教授解释,这个是“第三稿”,去年的是“第二稿”,做了很多的改进;孙文妍教授认为,这个改革上海音乐学院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做,还为此出了曲目《海青拿天鹅》,何宝泉教授的蝶式筝也早已经在做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最高奖),目前这样的改革没有明显的进步;王中山老师认为,增加一个小的演奏区,或者说改变小演奏区的位置,只是量变,不是质变,并断言,古筝不会向这个方向发展,并且“我也不答应”,王建民的评价是中国筝的音色没有日本的好,现在的改革是否必要,我们古筝目前的制作是否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了?王国振强调要创新;何占豪教授提出了2个观点,值得关注!
1、凡是用扳手的都是“民间筝”;
2、古筝制作改革的方向是:演奏只需一台筝。
这两点,目前都是“子母筝”还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当然也是目前所有的古筝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王中山老师的理由是:左侧的小筝面板上加了一个短岳山,影响了古筝的共振,音色要比传统古筝逊色。
筝父徐振高在观众席坐着,最后上台只说了我现在还在上海,以后会经常去厂里看看的,有一点点遗憾。不过王中山老师提倡大家一起向他鞠躬致敬的场面很让人感动!
以上基本就是各位专家的意见,可能有疏漏和误差,敬请包涵。
“筝往何处去”之古筝制作之我见:
一、关于孙文妍老师对于烤面的看法,虽然以前是她和王昌元对这样的改革给予了肯定,但她认为是“蒙错了”,因为敦煌筝弹了不到3年音色就直线下滑,并以日本筝都是通过自然风干5年以上的制作工艺为例。
我的看法是,古筝面板烤面工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将是主流,好处显而易见,可以满足国内外的庞大古筝市场消费需求,而且现在大多数厂家的面板都是有浸泡、蒸煮、自然风干一年的处理工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古筝制作的周期,毕竟日本、韩国的学筝人数和制作琴师都是很少的,再则,在日本,按照这样的工艺处理的筝价格和一辆丰田轿车的价格是相等的,成本太高,这将很多人挡在了门外,对古筝普及不利;
其次,如果为了保证古筝的音色可以长时间稳定,取消烤面工艺,这也将影响初学者的兴趣,也很难说服别人:这台古筝3年以后音色会更好,那是没有人愿意花钱买这样的古筝的。
我以为,解决的办法就是,古筝将分为“普及”与“专业”两个大的档次的古筝,对于初学者,我们使用烤面工艺的古筝给大多数的非专业学筝者使用,性价比高,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保证了古筝的音色。对于专业人士或对古筝音色有高要求的学筝者,古筝面板可以采取完全风干的方法,以保证古筝的音色稳定,长期使用。
二、关于焦金海老师提出的筝码最好的材料是“色木”(不是实木哦!),对此我表示同意,这个也是有先例的,比如说提琴,琴码都是色木制作的,相比其他酸枝木、鸡翅木、紫檀木,色木更加干松,利于音质传导。
三、关于敦煌技师在王中山老师对“子母筝”提出的小岳山压在古筝面板上影响共振的说法中得到的收获:把岳山向筝码一样,做出空心,对此,我不敢苟同,固然,这样的做法改善了共振,但是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是岳山,不是筝码,而在古筝制作中,岳山底部是坚决不可以空的,否则音色会飘,不扎实,没有了音色,这样的改革就是失败的。
这次的论坛举办是很成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见到新一代的古筝演奏家:刘乐、刘莎莎、任洲扬,到场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筝教师与爱好者。
这样的氛围与参与者的热情让我对8月份在扬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充满了期待!
筝往何处去?红弦以为:
新一代的古筝制作大师将出现在古筝厂家,是懂古筝演奏,并愿意全心专研古筝制作,他的出现前将有一种古筝出现——保留了传统古筝的音色特点,解决了定弦问题;
新一代的古筝演奏家必然是一个融汇古今,学贯中外的人,并且伴随他的出现将有新的古筝演奏技法诞生;
新一代的古筝作曲家极有可能出现在中央、中国、上音等八大音乐学院的古筝专业学生,热爱古筝并专攻古筝作曲,伴随着他的出现,将有一大批新的古筝曲目被世人所铭记。